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地心引力:声音对物理空间的还原与延伸

时间:2023-06-0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文森特 点击:

   影片《地心引力》在一开始甚至没有出现第一个画面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个极为饱满的声音设计。其声音内容包括对讲机信号、震感强烈的发动机音效和虚无缥缈的高频音等,其中的高频音拥有的旋律也为影片之后出现的交响乐音乐作了铺垫。相较于传统影片一开场会用更加柔和的方式渐入,让观众有更多时间去慢慢进入剧情,《地心引力》则不然。导演阿方索·卡隆在最开始利用强烈无喘息空间的声音试图把观众注意力瞬间集中,因为在这样的声音环境下,信息的提供可以通过听觉来补足影片暂时只有文字的画面。

地心引力:声音对物理空间的还原与延伸

  同时,声音也帮助文字的内容变得更加严肃客观,观众会因此进入卡隆所设定的真实太空语境当中。随后,声音愈发轰鸣杂乱,急促不安,即将到达听觉生理接受极限时,一切声音即刻消失,模拟了声音因空气被瞬间抽空,形成真空的状态下没有介质传播声音的窒息感,人的物理身体如同被瞬间抽身于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感受极度高压突然被释放产生的极度静谧。从嘈杂紧张到瞬间的静谧开阔,如此强烈的前后对比,可让人达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

  影片第一个长镜头展现是浩瀚的局部地球,画面里没有任何除地球外的事物,但声音已悄然出现,有宇航员斯通和休斯顿的对话、对讲机电流声和科沃斯基的上世纪复古音乐。这些声音随着航天飞机和宇航员从画面右上角逐渐逼近而愈变愈大,慢慢能听清对话的内容。此时,观众留有足够的的时间静下心来,通过声音的远近距离感,音色的差别来感受身临其境的太空环境。声源包括有源音乐存在于各位宇航员的通讯设备中的声音信号,因此产生的太空漂浮感更为强烈。同时,呼吸声、机械部件碰撞声和太空服摩擦声都处理得非常“沉闷”,仿佛在水下被阻隔,也是以太空服内部为主体的对外界声音的合理还原,可以更好地强化真实感。而且,各种对话被定位到不同的位置上,让人有一种方向迷失的感觉,仿佛置身太空。

  在卫星残骸袭来前,低压快节奏的震感音效为即将来临的灾难作了铺垫,叙事节奏也因此发生变化,不再是开始那般舒缓自然,而是突出了此时的紧张感。卫星残骸的灾难正式来临之时,低压音效褪去,而背景的交响乐开始进入到高潮,响亮急促的弦乐器配合撞击画面,足以突显出这次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和毁灭性。而且,空间站被击毁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声音完全由带有强混的交响乐主导,人声为辅。宇航员斯通困在机械臂时一直处于旋转状态,旋转导致声源距离的快速变化会使斯通的人声忽大忽小,让人产生一种声音上的眩晕感。

  在他解开安全带之后,弦乐刺耳的声音稍有变小,电子化的音效在此时更为突出。对于配乐的呈现,导演卡隆希望打破常规乐器的平实感,将常规音乐通过电子化呈现。所以很多传统乐器为出发点的想法最后被电子化了,比如一些从吉他、人声取样的素材,经过计算机的特别变形处理后,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影片中。这些音效不仅是为了烘托影片的紧张感,还是对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的听觉外化。这一段的声音设计还有一个细节,镜头从外部进入到了宇航员斯通的太空面罩内部,人声和信号声就变得清晰,最后镜头拉出来,又把声音制作成被玻璃阻隔的质感,空间的物理性十分精准地表现了出来。

  最后,镜头望着飞远的宇航员斯通,画面变暗,复杂的声音也变小,耳鸣声持续,这样的“抽离”仿佛给这段紧张急促的戏画上了一个可喘息的逗号,同时降低节奏也为后续叙事推进,即情况发生转机,留有一定的舒缓空间。

  总的来说,影片《地心引力》完美地展现了声音、航天飞机主题音效设计以及整体影片素材和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影片通过配乐来表现剧情中的惊险片段和人物情感的发展,而不是仅依靠视觉或叙事手法。通过具有创新性的音乐编曲、音效设计和音频混音,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得以得到完美的补充和强化,从而让视觉、听觉和叙事戏剧层面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因此,电影配乐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文字和语言,成为主导听觉方面的元素,为物理空间的描绘提供支持,并承载了整个情节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角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