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智慧07中庸与成功之道(4)

时间:2023-04-0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忠告说完后,鸟儿便问猎人:“可以放了我吧?”

    虽然猎人还没消化完这些忠告,不过他仍然遵守诺言,将鸟儿放了。

    鸟儿开心地飞到树上,接着朝着猎人大声喊道:“你这个蠢蛋,谢谢你放了我啊!不过,你一定没有料到,我嘴里正含着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而且就是这颗珍珠,让我如此聪明的。”

    猎人一听,连忙跑到树下,他瞪大了眼,心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再将这只鸟儿捉住。

    猎人懊悔地站在树下,过了一会儿,只见他开始往上爬,但是当他爬到一半时,却不小心掉了下来,还摔断了腿。

    这时,鸟儿嘲笑他说:“笨蛋!我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马上都忘了呢?我不是说一旦做了就别后悔,为什么你现在又后悔了呢?还有,我说,如果有人对你说了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千万别相信他。可是,你居然相信我的小嘴含得住大珍珠。最后我不是说,如果做不到时,就别勉强自己吗?你看看,你为了捉住我,勉强爬上这棵大树,结果却摔断了腿,真是得不偿失啊!”

    鸟儿在飞走前,还送了猎人这么一句话:“对聪明的人来说,只要受过一次教训,他就会警惕;然而,愚笨的人即使受了一百次教训,恐怕还不一定知道问题所在。”

    就像这只会说70种语言的鸟儿所说的,如果不能从经历中吸取教训,那么,即使人们告诉他前面有个陷阱,他也一样躲不过。

    不要偏狭地看待人们给出的意见,我们需要的是有鉴别地听别人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建议。

    况且听一听他人的意见,并不会让我们有任何的损失,或许我们真的能从这些建议中找出自己的缺点,调整自己的步伐,让我们能够不断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最完整的经验累积,找到最便捷的通道。这便是中庸做人的妙用之一啊。

    中庸与进退尺度

    做事鲁莽而无虑者,那是个傻瓜;反之,太过谨慎,甚至杞人忧天者,那就该是胆小鬼了。走任何一个极端都预示着人生的失败,都违背中庸做人的哲学。所以,我们可以谨慎,但不可以太谨慎。在周密而严谨的思考之后,倘若有机可循,便可乘势出击,切不可太注重小节而失大利。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诸葛亮虑事周全,谨小慎微,对他这种性格描述比较贴切的是《三国演义》里他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一节。

    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曹睿派驸马夏侯楙为大都督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献策:

    “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唯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其实魏延此计正合兵家奇袭之计,妙不可言,当时在关羽、张飞死亡,刘备大败于孙权,死于白帝城后,曹魏方面认为蜀汉已经没有力量作战了,在陕甘方面的守备力量不强,所以,诸葛亮出祁山后,不但甘肃东部三州叛魏归蜀,而且关中震动。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诸葛亮没能很好地利用它。此后即使马谡不失败,诸葛亮占领了甘肃东部后,南方蜀军和主要由北方人组成的曹魏大军交战,在西北荒原上周旋,也很难占便宜。此外,甘肃东部的战略要地不多,即使占领了,从全局上看其价值也不够大。甘肃不如关中富饶,在那里驻军很容易产生粮食不足的问题。合理的战略应该是利用曹魏方面短时间惊慌失措占领关中,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规划的“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战略。一旦占领了长安,甚至潼关,局势变成魏攻而蜀守城,曹魏的铁骑就显不出那么高的优越性了。以此看来,魏延提出由子午道偷袭的方案是比较高明的。当然,魏延的建议未必是最合理的,但是,完全抛弃它,按照常规战法绕大圈子,绝不能说是高明。收复甘肃诸郡,要用去很多时间,魏方有时间从东部调兵遣将,蜀军出奇兵的优势完全丧失。合理的做法是完善魏延的建议,以突袭关中为目标,在魏方没有准备的条件下,力争取得最大胜利。司马懿重掌兵权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延与司马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细致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当时,诸葛亮认为:曹魏在关中虽有一些驻军,而从战局进程看,曹魏在甘肃东部驻军是极弱的,蜀军一到就投降。此外,蜀汉和羌、氐各族人的关系较好,也是有利因素。所以,看来出祁山占领陇东是十分有把握的。只可惜,最有把握的未必是最佳的。过度谨慎在军事上常常不占便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