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情谊:与人为善,广交朋友(7)

时间:2023-03-3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下面几点犹太父母常用的方法可供你参考:

    (1)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家长不能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

    (2)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协商、轮流、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3)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如:让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还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做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提醒孩子注意大人间的交往与谈话礼貌;家中有客来,把孩子介绍给大家,让孩子参与接待,倒茶、让座、谈话等等,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交往,有利于消除孩子交往中的胆怯、恐惧心理。平时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完成一些需要交往的任务,比如说去楼下小店买个日用品,帮忙把什么需要转交的东西送到哪里等等。总之,很多帮孩子学习交往的机会就在生活中,家长只要花点心思注意利用就可以了。

    (4)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一见陌生人就胆怯退缩不敢说话等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变。但这时候,别忘了,为人父母者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做: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做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他。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人是社会人,每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有利于少走弯路、少得罪人,更快地融入团体。所以本篇列出了犹太人教育子女与人交往时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可以为中国的父母提供一个借鉴。

    1+1+1>3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加者须有共同的目标、协调的互动、相近的认识、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合作中双方的目标是共同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共享的。

    1996年8月,在某城市举行的国际小学数学邀请赛上。比赛分两场进行,一场是团体赛,每队派5人参加,按个人比赛成绩的总分排列团体名次;一场是队际赛,每队派3人,靠集体的力量完成8道题目,成绩最好、花时最少的为优胜者。比赛结果是:团体赛成绩,A队遥遥领先;而队际赛成绩却是B队领先。也就是说,在团体赛中取胜的A队3位单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合作起来完成8道题目时,却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队际赛不仅仅是凭个人的努力,还需要3个人的合作精神,尤其是合作策略。

    事实上,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8道题是有很多策略的。如大家先审题,然后按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题;分工做题,遇到困难再集体讨论等等。所以不仅要有合作的愿望,还要有合作的策略。选择策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这里会涉及到问题解决者的智力水平、知识、经验及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A队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才“三个和尚没水喝”。在教导子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学犹太人的教育方法。

    犹太民族在其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有2000多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长期的流浪生涯中,每到一处,他们十分注重与当地的居民合作,友好相处,建立起和睦的关系。因此,在孩子小时候,他们就教导孩子: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着缺乏团队精神,一意孤行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