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8)

时间:2023-03-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艳丽 点击:


    悲观的人实际上是以自己悲观消极的想法看客观世界,在悲观者心中,现实是或多或少地被丑化了的。社会上许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往往持有一种悲观的迷茫心理。对自己的过去,无论辉煌与否,都一概加以否定,心里充满了自责与痛苦,口中有说不完的遗憾和悔恨。他们对未来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干不好,认知上否定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缺陷。他们经常出现失眠多梦、嗜睡懒动,或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敏感、更爱掉眼泪等,重者自我意象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

    20世纪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完整地注释了悲观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么巨大。

    张爱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小姐,却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是待人还是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在生活中始终与人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这种生活态度的确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或者是理解的,但用现代心理学的眼光看,其实张爱玲的这种生活态度源于她始终抱着一种悲观的心态活在人间,这种悲观的心态让她无法真正地深入生活,因此她总在两种生活状态里不停地左右徘徊。

    张爱玲悲观苍凉的色调,深深地沉积在她的作品中,无处不在,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无论作家用怎样流利俊俏的文字,写出怎样可笑或传奇的故事,终不免露出悲音。那种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使她能与时代生活中的悲剧氛围相通,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臻于深广。

    张爱玲所拥有的深刻的悲剧意识,并没有把她引向西方现代派文学那种对人生彻底绝望的境界。个人气质和文化底蕴最终决定了她只能回到传统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伤自怜,因此在生活中,她时而沉浸在世俗的喧嚣中,时而又沉浸在极度的寂寞中,最后孤老死去。

    张爱玲的悲剧人生让我们看到了悲观对一个人的残害是多么惨重。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就要让自己的心灵从悲观的冰河里泅渡出来。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生长在废墟之下的植物,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而且会令人意外地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

    不管经受了多少苦难,一旦信念的阳光照耀在身上,他便能获得至高无上的力量,这力量推动他去改变生活,拥抱幸福灿烂的人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