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回响:究竟是谁在说谎?

时间:2023-03-1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冷蛋 点击:

  【本篇无剧透,请放心食用。】

  冯小刚执导的《回响》是一部心理悬疑剧。

  这部剧的亮点不在于要侦破的案件有多么离奇,凶手作案的手法有多么高明。

  它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也就是审讯调查的过程中,所有嫌疑人、证人耐人寻味的供词上。

回响:究竟是谁在说谎?

  就如同一场罗生门,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是假话。

  本剧的女主角冉咚咚是一位刑警,而本剧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线指向她所调查的案件,另一条指向她的家庭,她的丈夫。

  作为刑警,冉咚咚要通过审讯,从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词中找到案件的真相。作为妻子,她也要从家庭的日常交流中找到丈夫隐瞒的真相。

  总之,一个人的话语,多多少少会暴露他内心的隐秘。

  我们每个人都说过假话。人心里真正想的,与他说出来的往往不一致。

  假话也分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杀人凶手会有意撒谎,目的是掩盖犯罪真相。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撒谎,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尊,以及照顾他人的感受。

  人都会无意识的维护自尊,社会化交往培养的同理心,也会让我们无意识的照顾他人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会说不少假话,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一回家父母就问他考得怎么样啊,他会无意识地回答“不知道”。

  如果父母再多问几句,孩子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吼“别问了!烦死啦!”然后冲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

  我相信以上这个场景,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熟悉,或者说比较容易理解。

  孩子说“不知道”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成绩,而是为了维护自尊,下意识地将谎话脱口而出。

  然而,这句谎话没有经过刻意编排,它就像应激反应一样自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父母的追问。

  我们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便可以这样将孩子的内心活动还原出来。

  但实际上这一切的发生,只有一瞬间。所以我才强调,孩子的谎话是无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大多也是在无意识中讲出来的。

  即便它们很多是假话,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一些我们内心不愿面对的真相。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的话语表面上看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真身,则隐藏于潜意识的水下。

  其实,《回响》里的案件审讯,和所有人物日常交流的方式,就已经很有精神分析的味道了。

  冉咚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质疑、追问、分析、引导,就是在一步步揭开对方的内心,窥探对方的潜意识。

  《回响》就是一部深挖所有出场角色潜意识的心理悬疑剧。

  如果你对罗生门式的故事感兴趣,对精神分析感兴趣,《回响》应该是你的菜。

  说完亮点,再说说本剧其他的特点吧。

  一般来说,影视剧是非必要不使用内心独白的。

  因为影视剧不同于小说,它是视觉化的艺术作品,它比小说更具体一些。而小说则比较抽象。

  影视剧擅长用人物的表情、动作、对白这些比较实在的,可视化强的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

  而小说则擅长借助文字对人物做大量抽象的心理描写。

  如果影视也像小说那样使用大量内心独白来表现故事,就无法体现影视作品的优势,变得和小说一样了。

  然而,《回响》中还是穿插了一些内心独白的。

  尤其是在悬疑剧中,角色使用内心独白来做自我剖析,就会过早透露太多的信息,从而破坏掉一些悬念。

  所以,我的理解是冯导故意这么做的,又或者说,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如果一部悬疑剧敢在前期透露很多信息,一定是后面埋了很大的反转。

  由于之前透露的信息诱导观众产生“我以为是这样”的误判,结果反转来了“居然不是这样”。否则不能解释这些内心独白的用处。

  通常情况下,内心独白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对白。

  之前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免撒谎。而内心独白是自己讲给自己听的,没必要撒谎。

  也就是说,内心独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才说冯导敢在悬疑剧里使用内心独白,一定是“别有用心”。

  可见内心独白确实是这部剧的一个特点,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一个真的亮点,还有待后期观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