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炫技结束,还剩下什么【深海观后感】

时间:2023-03-0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第24帧 点击:

  田晓鹏前后历时七年打造的《深海》,在画面的表现上绝对是合格的,甚至令人震撼。

  整部影片的色彩极其繁丽绚烂,“粒子水墨”带来了更为灵动的特效。人物制作也相当真实细腻,皮肤的质感精细到毛孔。海底的光影变幻,空气中细小的尘埃,小海獭抖动时飘落的毛发,细节之处都极为精致。

炫技结束,还剩下什么【深海观后感】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国产动漫的制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像《大圣归来》、“封神”系列、“白蛇”系列、《雄狮少年》等,都有着愈发出色的画面呈现。《深海》更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在技术造诣上已经到达了一处新高度,并且技术探索仍未停止前进,这是一件值得让观众高兴的事情。

  但,当炫技结束,影片本身还剩下什么?

  从故事上来说,影片是处处失焦的。故事底本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女孩深海冒险。底本之上又添加了很多内容,重组家庭、抑郁症、双主角叙事、寻找妈妈、深海幻想。于是这个故事显得丰满起来。然而却变成了男人拯救女孩,这是一个陈旧得有些令人生厌的叙事模板,导演企图用“现实—梦境”的二元结构去赋予新意,却在叙事节奏和人物塑造上一再翻车,这对整部电影来说就像选用了最好的建筑材料却没能拿到一张好的图纸。

  《深海》的前半部分主要着力于梦境世界的塑造与勾画,梦境结束后电影依靠一系列快速密集的镜头闪回进入现实视角开始还原真相。结合彩蛋,观众才得以完整地看到整个故事。

  导演利用麦格芬手法,串联起参宿行动的全部核心,也就是寻找妈妈,妈妈也始终以幻影的身份出现,而参宿在深海大饭店打工阶段,寻找妈妈这一目标开始模糊,此时叙述重心平摊到南河身上,寻找妈妈也变成寻找海精灵,目标的转换意味着麦格芬手法的失效。“妈妈”作为幻影,是符号的存在,是参宿对于爱的渴望与回忆的执念。而一旦换为寻找海精灵,叙事节奏被打乱,更为严重的是故事核心的偏移,影片的后段显然未能力挽狂澜解决这一严重失误,甚至直接脱节。情节上处理得未能尽善,也让很多精彩的动作场面失去了张力。

  后半段,有一处的场面调度还是相当精彩,参宿在梦境与现实的挣扎交界地是一块幕布,幕布也是电影与现实的交界地。

  不难看出,导演是有所致敬《千与千寻》的。在《千与千寻》中,千寻与父母一同出游后,意外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灵世界。神灵世界里出现的每一个形象,围绕主线叙事安排清晰,剥离主线后又都具有独立性,整个“汤屋”作为半封闭空间的塑造是完整的。

  在《深海》中,梦境阶段占据大半部分,海精灵、深海大饭店、南河、动物们、丧气鬼轮番登场。海精灵是参宿误入深海大饭店的重要原因,一开始与参宿极为亲密,并且还会哼唱参宿妈妈的歌,其粘液具有幻觉的作用。影片结束,海精灵被反复铺垫却始终不见枪声。

  南河的身份是故事开始是装扮成小丑的势利眼摊贩,也是深海大饭店的老板,一开始因为参宿可以引来丧气鬼而百般讨厌她,又开始利用参宿来找到海精灵,后来为了救参宿而死,人物前后反差极大,行为动机潦草,就像是强行搬来的工具人。南河对参宿的情感变化就像身上的痦子,突然的就出现了。观众感受不到他行为的来源,说到底,感受不到南河的内心世界。他的救人之举更像是主创强行加在他身上的英雄主义,而非他毅然勇敢选择的命运。参宿和南河是互文般地镜像存在,甚至出现的问题都大同小异,标签式的,带着创作者的情感却浮于表面。

  影片对参宿这个人物的成长是不甚在意的,从头到尾,她是一个被剧情牵着走的带着怯懦与讨好的小女孩。

  《深海》与《大圣归来》有着极为相似的主题,始终有一个不被理解的,匮乏破碎的自我,却又带着天然的英雄主义。

  《大圣》的成功是因为幸运地拥有一个较为成熟的人物蓝本,孙悟空这个形象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美强惨,他在大部分人的童年里出现并熠熠生辉。《深海》比《大圣》面临的问题要更为严峻,《深海》的前面站着的是现实的荒原与狼藉,这是题材选择所逃不过的追问。令人失望的是,导演急着给予安慰和给出答案,现实性瞬间轰然坍塌蒸发以及随之而来的被概念化,真正的问题被绕过,那些悲伤成了隔靴搔痒。

  技术做得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要想讲好一个故事其实比前者的任务更加艰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