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历史军事小说 > 边戎 > 正文 > 卷二一 累卵之役 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

卷二一 累卵之役 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


更新日期:2022-10-11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顾大嫂怒气冲冲地出宫要帮完颜虎出气,但出来以后却觉得不知该怎么办,心想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就去找了张老余的养女张氏,陈阿猴的老婆刘氏,周胜的老婆李氏,王大辉的老婆萧氏,胡茂的老婆许氏等等,她先将完颜虎的处境说了,把这几个女人都气得不行,都说要帮虎皇后讨个公道!不过这些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商量了半天也没弄出个行得通的计策来,最后萧氏叫道:“商量个什么!咱们一起去塘沽找皇帝问个清楚!”

  顾大嫂大喜道:“对!咱们直接去找皇帝!”说着就让他儿子雇了几辆马车,兴冲冲来到塘沽,到了行宫外就嚷着见皇帝。

  这几个女人虽然粗鲁,但个个都是元老部民,顾大嫂还曾是工部主事,又是上将夫人、一品诰命,所以阍官也不敢无视,入内如实禀告。

  折彦冲一听眉头紧皱:“这些女人,怎么也来趟这浑水!”便不肯见她们。顾大嫂等在行宫外等了半日,被拒绝了又请见,如此再三才愤愤离开,路上七嘴八舌,依然没想出什么好主意。李氏忽然道:“咱们都没读过书,不如找一个读过书的人来商量,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没。”

  众人都说好主意,但要找谁呢?京师与塘沽读书人遍地都是,但这帮女人都觉得男人不可靠,最好是找个女的,想来想去,萧氏便提议去找赵橘儿,顾大嫂想了想说:“不好!这个大宋公主柔柔弱弱的,未必是个有主意的人。而且她平常也不怎么出来和我们说话,我可不怎么信得过她。再说她是宋朝的公主,那什么秀是西夏的公主,两人都是公主,也许会相帮。”大宋的公主和西夏的公主其实不一定有关系,赵橘儿也不见得会因为两人都是公主就要帮嵬名秀,但这帮女人叽喳了一会却觉得有可能会相帮,于是就把找赵橘儿的想法给否决了。

  正议论着,恰巧经过林氏钱庄,顾大嫂偶然瞥见那个“林”字,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对,对!我们找这个人去!说不定能想到个办法!”

  众人便问谁,顾大嫂说道:“这个人是极有主意的,比男人还强!我和她打过几次交道,知道她不是坏人。而且她和我们一样都是元国民会议的代表,出了这等事情她理应出头!”说着朝钱庄上那个“林”字一指,众人便都明白过来,都道:“若是找到了她,那多半能想到个好办法!只是不知她在不在附近。”

  却巧了,林翎正好在塘沽,而且是昨日才到。林舆听说母亲从福建回来赶紧飞马前来相见。如今林舆已是虚岁十八,母子俩三载不见,林翎见儿子出落得高大英挺,渐脱少年稚气而显青年之姿,无论容貌气质都与当初第一次遇见的杨应麒极像,心中又是欢喜,又是伤心。

  林舆见母亲气色不好,极为担忧,便问她是否船上太过辛苦。林翎微微摇头道:“不是,我坐了一辈子的船了,还怕这个?”

  林舆道:“要不我去请个名医过来看看。”

  林翎道:“我真的没事,在福建时已请江南的名医诊过脉了。”

  林舆一听反而更担心了:“请过医生?娘你真的病了?”

  林翎微笑着道:“你别乱担心。医生是给你外公请的,当时我因旅途劳顿而显得疲惫,所以你外公便让医生顺被给我把个脉,医生说我只是太劳累了,只要休息休息就好。”

  林舆这才放心了些,又道:“既然这样娘你就别老奔波了嘛,南北几千里的跑,就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林翎叹道:“你在北边,你外公在南边,我是两头都放不下。”

  林舆道:“那我们想办法接外公来北边住?”

  林翎道:“你外公要是肯来还用等你开口?我早接他来了。别说北边,就是大琉球他也住不惯。当初局势危急时我也曾接他到大琉球去,结果事情一缓他又回去了。再说你外公年纪也大了,经不起折腾。好了,别说这些了,跟娘说说你的事情吧。我离开这段时间里,可有人来提亲?”

  林舆闻言大窘:“什么提亲!娘你怎么一开口就不正经。”

  林翎微笑道:“什么不正经,我们家舆儿这般人才,自然是得提亲的人踩坏十条八条门槛才正常。怕只怕你眼界太高,看不起天下的好女子。”说着凑近一些问:“最近有没有见雅琪?她选驸马没?”

  林舆啊了一声叫道:“你提她做什么!她……她比我大!”

  林翎道:“女大三,抱金砖。要什么紧!舆儿,告诉娘,雅琪到底成亲没?”

  林舆讷讷道:“还没……”

  林翎笑道:“她年纪也不小了,现在还不选驸马,多半是在等你。”

  林舆叫道:“娘你别胡说了!你再胡说我就不和你说话了!”

  林翎却不管儿子窘迫,依然微笑不断:“这件事情皇后虽然没明说,不过她相中你想你做她女婿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我南下前曾托她帮你找媳妇,做主你的婚事,在福建时可多担心她不等我回来就把你的亲事给办了!哈哈,说不定我回来时你连儿子都有了。怎么皇后变得这么有耐性?居然还等我回来。”

  林舆叫道:“娘你别说疯话了!我不和你说这个了。再说皇后最近也没心思理这事。”

  林翎哦了一声,问:“为什么?出什么事了么?”

  林舆便将嵬名秀一事的始末说了,他近水楼台,对整件事情知道得比谁都通透完整,他叙述时林翎并不插口打断,直等儿子说完才叹道:“他的胆子似乎越来越小了。”林舆问谁胆小,林翎道:“还有哪个他?你老子!”

  林舆奇道:“这件事情和他关系很大么?”

  林翎道:“自然是很大的,若是他肯站在皇后那边,韩昉如何是对手?”

  林舆道:“那不行!那样他和大伯会闹僵,说不定会误了国事。”

  林翎有些讶异地看了儿子一眼道:“你怎么会想到这个的?他跟你说的?”

  “不是。”林舆道:“我自己想的,他和皇后那么好却忍着不帮忙,多半是担心这个。”

  林翎摸了摸儿子的头发道:“你真是他儿子,才这点年纪便能想到这个,不过……”

  林舆问:“不过什么?”

  林翎道:“不过一味妥协,也未必就不会误了国事。在他那个位置上,有些事情该强硬时就得强硬,若是一味顺应皇帝,那他和韩昉等人又有什么区别?罢了,他既这样打算必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谈他了。舆儿,你也大了,娘想和你谈谈生意上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还没说完,便有从人来报,说一品诰命顾大嫂等求见,林翎不由愕然,心想:“她们来找我干什么?”但因和顾大嫂有些交情,当初顾大嫂为官时自己也劳烦过对方,便不好不见,当下将儿子的事情押后,命人请顾大嫂进来,林舆却躲到里边去了。

  顾大嫂等一帮人进来后,她是直性子,只喝了一口茶,也不打婉转,直接就说:“林当家,我们这次来是和你商量个事,要请你帮我们出出主意!”

  林翎微笑道:“大嫂有什么话尽管开口,我能帮得上忙的一定尽力。”

  顾大嫂道:“林当家,皇帝偷女人,要纳西夏公主做妃子,这事你知道不?”

  林翎心中一凛,脸上却惊讶道:“这事非同小可,大嫂你从哪里听来?可别是道听途说。”

  顾大嫂咬牙道:“还要哪里听来?是皇后亲口对我说的!要不然我们都还不知道呢!林当家你都不知道皇后现在有多可怜!”跟着便将她见皇后的始末说了一遍。

  她口舌不捷,但胜在有一股豪气,一席话下来林翎也为之感动,再听顾大嫂等竟直接跑去见折彦冲要他收回成命,心中不免觉得好笑,觉得她们不但不知轻重而且行事鲁莽,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在当前这等环境下顾大嫂还能如此仗义执言实属难得,心道:“当初我才和汉部合作时,一时觉得他们气象甚新,朝气十足,一时又觉得他们底蕴浅薄,远不如大宋之文雅精深,所以一开始没敢将宝全押上,谁知他们到后来却越战越勇,不但我所担心的事情都没发生,甚至连陈正汇、李阶、邓肃这等大宋杰出之士也由暗中图谋变成真心靠拢。当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直到近年才算想明白了——他们能身处胡地不被胡化,反而化胡,不正因那时候的汉部有一股正气在么?武勇谋略不过是表象,这股正气才是他们征服人心、百战不殆的基石!”又想:“刚才我还不满他胆子太小、魄力不足,如今出来个有魄力、有胆气的,怎么能笑人家莽撞?今日之大汉,皇帝似乎有些迷失了,宰相也变得畏缩,也唯有她们才依然不改本色!”又忖道:“这些年我们的生意好做,也在于汉政府能对我们这些商人守信守约,不像别的朝廷那样肆意侵凌,但若放任韩昉等人得势,以他们那帮人的作风,谁能保证今日皇后的困境明日不会轮到我们头上来?”想到这里,已生了几分相助之心。

  顾大嫂说完了整件事的本末后见林翎怔怔出神,用她那老树皮般的手掌将茶桌一拍,大声道:“林当家,这个忙你到底帮不帮?若不肯帮我们找别人去!”

  林翎忙问:“大嫂,你要我怎么帮?”

  顾大嫂道:“我们没读过书,肚子里没计策,现在皇帝也不见我们,我们就没了主意,所以要请你帮我们想个办法!”

  林翎又问:“若让你们见到了皇帝,大嫂又打算怎么办?”

  顾大嫂道:“自然是要他向皇后道歉,还得答应不娶那个什么西夏公主!”

  林翎又问:“如果他不答应呢?”

  顾大嫂为之语塞,旁边萧氏道:“若是他不答应,那我们也没办法了,可我们就是没办法才来请你帮我们想个办法啊!”

  顾大嫂道:“对啊,对啊!”

  林翎略一沉吟,说道:“这件事情,也可以说只是皇帝的私事,就算闹到元国民会议,只怕也难有胜算!我一时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

  顾大嫂大怒道:“怎么你们一个两个都这么说!难道这世上就没公理了么!算了!”对几个姐妹道:“就这么回去,我没脸去见皇后!我这就去塘沽行宫骂皇帝去!就算帮不了皇后,至少也要替她出口气!你们跟不跟我走?”

  几人中有如李氏般较为胆小,不敢答应,却又有如萧氏般胆大无畏的高声应好。

  林翎惊道:“你们要去骂皇帝?这如何使得!”

  顾大嫂怒道:“这样的负心人,有什麽骂不得的!”

  林翎道:“在民间自然骂得,但……但他是皇帝……”

  顾大嫂怒道:“皇帝负心了也得骂!大不了他把我们杀了,但我们这口气不能不出!”

  萧氏也道:“不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大不了就把我们都剐了!”

  林翎被他们这么一说,灵机一动,问道:“你们真要骂?”

  顾大嫂等一起叫道:“是!”

  林翎道:“若你们真敢骂,那也使得。不过不要去塘沽行宫,要骂,就到京师华表坛骂。”

  众妇一听齐声叫道:“华表坛?”

  林翎道:“不错。”

  顾大嫂道:“皇帝又不在华表坛,在那里骂了他听不见。”

  林翎道:“他听得见的,不但他听得见,天下人都会听见!你们不是要让天下人评评理么?华表坛上一骂,便是将这件事情交由天下人评理去!那时候是非曲直自有公断,再轮不到某些人暗地里悄悄处理掉。而且华表坛上,刀剑不入,言者无罪——这是大汉立国的国本。只要你们骂得有理,皇帝也奈何不了你们。他若要杀你们,那便是动摇国本,到时候那些龟缩着不敢出头的人都会坐不住!皇帝若不杀你们,那便只有任凭你们一直骂下去,等你们骂得他受不了时,就只好来和你们妥协了。”

  顾大嫂等一听都喜道:“不错!不错!咱们这就去华表坛骂去!”说着就要走,林翎忙拦住了道:“等等,还有两件事情必须牢记。”顾大嫂便问哪两件事情,林翎道:“第一,你们得把这次骂皇帝的目的给想好了,这个目的不能太过苛刻,得让皇帝有可能接受才行。将来不管事情发展成什么样子,目的一达到便得罢手,不能得寸进尺,否则不但可能坏事,甚至还会遗留后患!”

  顾大嫂道:“我们就是要他向皇后道歉,还得答应不娶那个什么西夏公主!没别的了。”

  林翎点头道:“这个条件恰到好处,皇帝若被逼急了还是可能接受的。”

  顾大嫂又问第二件事情是什么,林翎道:“第二件事情,就是骂的理由必须找好,咱们必须找到一个他们绕不开、驳不转的理由来骂才行,要不然皇帝只须派个能言善辩的人上华表坛把你们驳倒,那你们便骂不下去了——硬要骂下去也是无理取闹,没法服得天下人心。”

  顾大嫂道:“这可难了,我们哪里说得过那帮读书人?”

  萧氏道:“要不林当家你跟我们一起去,骂皇帝时候我们来,他派人来辩论就由你应付,这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林翎摇头道:“不行,我去不得的,我去了反而要误事。我已经替你们想好了个理由,你们只要咬紧了这一点,任他派苏秦张仪来都没用!”

  顾大嫂等忙问:“什么理由?”

  林翎道:“我听现在那个宰相说过,当初有想过推行一夫一妻之制度,只因各国无不许男子纳妾,大家很难认可这一条,若硬要推行阻力太大,后来便做了妥协,订立国法时要求男子纳妾须得正妻同意,虽然那些有权有势的男人大多把这条法令当作摆设,但这毕竟是国家的明文正法。皇帝若派了人来,你们别管他们说什么,只要不断问他:皇后是否皇帝正妻?纳妃之事皇后是否答应?国家法令皇帝是否得遵守?这三个问题他们答不上来,那便是口若悬河吹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了。”

  顾大嫂等大喜道:“不错!不错!我们就这么说!姐妹们,骂皇帝去!”便告辞要回塘沽骂皇帝去,林翎也不挽留,送出了门口。

  顾大嫂等回到京城,连夜纠结了几十个壮妇,每人拿一根洗衣槌,又带几十个铁桶铁盆,清晨出发来到华表坛,乒乒乓乓把铁桶铁盆敲得好像锣鼓一般。华表坛位于京城中心,正对着皇宫,她们这么一闹登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看看有了听众,顾大嫂便扯开嗓子骂了起来,左一句“皇帝没良心”,右一句“皇帝负了皇后”,骂到狠处,直说得折彦冲是古往今来第一负心汉子一般。

  纳嵬名秀为贵妃一事折彦冲不敢大肆办理,所以这时就是京畿的民众也大多还不知道。围观的人一开始听得莫名其妙,听了一会才发现这些女人是在骂皇帝,大吃一惊之余无不竖起耳朵聆听究竟,等顾大嫂骂了一整通之后,众人才知道皇家出大事了!

  一群女人在华表坛公开痛骂皇帝,这本身就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而骂的又是如此一件大事,所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半日功夫便传得整个京城都知道了。

  “骂皇帝?!”

  这条消息很快就出了京城,到达塘沽,由于民间的消息传得太快,以至于折彦冲知道这事也不比普通民众快多少。不止塘沽,东边的辽口、津门,西边的云中、太原,还有南边的登州、淮子口都先后听到了传闻,听到消息后所有城市的反应都是议论纷纷,不过议论的姿态却各有不同。

  云中、真定的民众是悄悄议论,脸上的神情都是鬼鬼祟祟的样子,就像怕被官府听到会杀头一般,云中一些残金遗臣心中还幸灾乐祸,认为是大汉国运开始衰颓的迹象;辽口、津门的民众却几乎是半公开议论,虽不至于聚众喧哗,但也不像云中、真定的民众那般畏缩;而辽口、太原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两座城市是曹广弼、杨开远曾长期驻扎过的军事重镇,虽然这些年军事色彩渐褪商业色彩渐浓,但整座城市的民风还是很有些军营味道——不是萧字旗味道,而是以曹杨为代表的大汉正规军的味道,民众讲究纪律、讲究忠诚也重感情,他们既觉得皇帝陛下不经皇后同意就纳妃似乎不对,但同时又觉得一群女人在华表坛公开骂皇帝不对,不过两座城市又有区别,辽口老部民色彩较浓,稍稍倾向于支持完颜虎,太原对皇后没什么感觉,因此倾向于支持折彦冲。

  不过在所有城市中,漩涡的中心还是京城这座新都市,上到宰相、元帅,下到升斗小民无不翘首观望事态的发展。

  京师府尹卢克忠和城防提督安塔海虽不是最先收到消息,但论职守则两人应该最先反应,但这件事委实太过敏感,在事情上涉及到皇帝皇后,在地点上华表坛又是一个行政力和军方不能随意进入的地方,但他们若什么也不做却又不妥。

  安塔海本想进宫问问完颜虎的意思,但转念一想便觉不可,之前他虽受完颜虎之托前往塘沽请折彦冲,但那可以说是亲戚之间的私事,如今事情公开闹了出来,自己身为京城城防提督,若先去见完颜虎,万一接下来出了什么事情就没秉公处理的立场了。他正犹豫着,卢克忠却已来找他商量,两人是京城一文一武两大臣,平日交道打得不少,所以安塔海也不见外,直接说了自己的顾虑,卢克忠道:“完颜将军所虑甚是,不过如今华表坛上人越聚越多,若不提防恐怕会闹出民变!我已派人疏通道路,但只有衙役过去只怕不够。”言下之意是要安塔海派兵监视了。

  安塔海道:“好。”就要下令,忽有两骑同时飞至,却是相府的政令和枢密院的帅令同时到达,严令安塔海不得命令不许妄动一兵一卒,安塔海为之愕然,卢克忠道:“丞相和杨元帅怎么如此决断?难道就不知防微杜渐么?”匆匆告辞,朝相府而来,安塔海也到枢密院来寻杨开远。

  从京师城防提督驻所到相府需经华表坛,卢克忠经过时见场面比他找安塔海之前又有不同,短短半个时辰中竟又多了几万人,幸而汉廷治下已有过好几次大型的民众聚会,应对经验十足,而且华表坛当初在设计时便有了这方面的考虑,不但华表四周地方开敞足容百万之众,而且还以栏杆、矮垣、草地、花墙之类将整个广场划分成十六个可供民众驻足的区域,中间又有小道沟通以便集会民众进退,民众能由小道从交通主干线进入集会地,只要不是过分超容都能保证华表坛与皇宫之间的城市主道不会因聚会被堵塞,更可贵的是部分民众已在几次事件中培养起了遵守秩序的习惯,所以此刻聚集的人虽然众多,局面却未失控。

  卢克忠见华表坛周围除了有自己派出的人在维持秩序外,尚有几个自己认得的密子,以及一些明显不是普通民众的人四处游走紧盯,便知相府枢密很可能都已经派出了人暗中监视。他到了相府,却没找到杨应麒,只寻到当值的陈正汇,因说起自己的忧虑,陈正汇道:“卢兄何必着急?现在不是还没乱么?”

  卢克忠道:“现在虽然还没乱,但人越聚越多,总得防微杜渐才是。陈相你实对我说,丞相去哪里了?我找他去!”

  陈正汇道:“我不瞒你,丞相去见杨元帅去了。”又道:“这件事情丞相比你还紧张,所以你也不必担心他会怠慢。只要民众情绪尚能控制,想来卢兄的人应该能够控制住局面。”

  卢克忠道:“那万一失控呢?”

  陈正汇道:“到了那时便不是你的责任了,也超出了你的能力之外,到时丞相和元帅他们会接掌整个局面的。”

  卢克忠哼了一声,对陈正汇的回答并不满意。其实这等大集会他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但像他这样的循吏做事最是小心,每次遇到这等事情都要吊起十二分小心唯恐出了差错,在他的行政理念里,类似的情况上次没失控不代表这次也不会失控,这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在旷达者看来似乎略嫌不够潇洒,但卢克忠却认为自己应该如此。不过他也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知道这件事情不止是京师的治安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上层的争端,那确实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范围,因此便不再要求见杨应麒,只是道:“好,那我就到华表坛看着去,不过还望丞相早些拿出个章程来,别等事情乱了,那时便不好办了!”

  卢克忠才要走,却见韩昉满头大汗跑了进来,也是要找杨应麒,见到卢克忠正要离开,叫道:“卢大人先别走!我有事找你!”卢克忠这才止步,那边韩昉便问陈正汇杨应麒在何处,陈正汇对答仍然方才,韩昉道:“好!我这便去枢密院找丞相去。”尚未离开,先对卢克忠道:“卢大人,你派遣人手,先将人群解散了再说!当街辱骂天子,成何体统!”

  卢克忠看了他一眼道:“对不住,按规矩我没这权力!”

  韩昉不悦道:“你没见那帮女人在说什么话么?这是谤君!虽说她们都是我大汉开国元老,一品诰命,但这般不顾国法礼制,那便是当朝重臣也不行!卢大人,你该不会是怕了皇后,要徇私吧?”

  卢克忠奔波了半日,早有一肚子火,听到韩昉最后一句话忍不住发作道:“韩相你这是什么意思?谁徇私了?我真要徇私也该直接去奉承陛下,而不是去奉承皇后!”

  韩昉脸色微变,喝道:“你说什么!”

  卢克忠品阶在他之下,却不怕他,一拱手道:“韩相虽位居副总理大臣,不过京畿治安的事情不是韩大人该管,此事我直接向丞相负责!韩大人要让我做什么事情,先到丞相那里请到相令再说!下官还有事要忙,告辞了!”说完便走。

  韩昉指着他的背影要骂,一时却又骂不出口,回头看陈正汇时,只见他脸含微笑,连连劝自己息怒。韩昉哼道:“陈相,你也莫太得意!这事闹大了,对丞相对陈相都不见得有好处!”

  陈正汇一脸讶异道:“韩相这是什么话?我哪里得意了?如今帝后不谐,正是危难之际,我又哪里会得意?”

  韩昉又哼了一声,转身出门,他走了之后陈显才从里面走出来,双眼迷蒙,似乎刚刚睡醒,陈正汇回顾问:“陈老午梦安好?”

  陈显道:“还好,还好。”又问:“韩相怎么走得那么急?看起来还有些怒气冲冲的样子。”

  陈正汇道:“大概是没睡午觉上火,说来还是陈老深通养身之道,无论发生什么大事,天塌下来也不肯挤掉这午睡的光阴。”

  陈显呵呵笑道:“陈相说的是,一来我年纪大了,二来嘛,我等为身为股肱大臣,就得精神好了才能为国家、为陛下办好事情啊。我等又不是刀笔小吏,难道还以办事多少衡量优劣么?在我们这个位置上,最要紧的是看得定,拿得准,这样才能利国利民……”看了陈正汇一眼道:“陈相说是么?”

  陈正汇微笑道:“陈老说的是。”

  陈显到了屋檐下看看天色,说道:“忽然想起有点事情得去处理,这边若没什么事情我便先走开一阵。”

  陈正汇举手告别道:“陈老请便。”

  陈显出了相府,命轿夫避开人流,也不去吏部,直接回家,进门几步便见儿子陈楚哈哈大笑着进门,陈显瞪了他一眼,等进了厅,屏退下人,这才喝问道:“你方才去哪里了?”

  陈楚道:“我去华表坛转了一圈。”

  陈显怒道:“现在京城乱糟糟的,你不在家里好好呆着还到处乱跑,嫌天下不够乱么?”

  陈楚对陈显的怒色不以为意,微笑道:“我只是去转转,穿着便服,没人认得我。”

  陈显哼了一声,问道:“那边现在怎么样?是否混乱?”

  陈楚道:“人越来越多,乱倒是不乱。”

  陈显又问:“那你方才进门时笑什么?”

  陈楚笑道:“我笑咱们这个皇帝做得太没威仪,竟然被人当众破口大骂。”

  陈显嘿了一声道:“他的位置去臣民不远,礼节又不隆众,威仪自然不足。自来皇帝御臣民必有一套私人亲信,故汉武欲专制也得先设内廷,将宰相架空了才能随心所欲,如今我大汉民气之盛不下战国,丞相之权又重于西汉之初,陛下行事自然处处掣肘,权既不实,威自不彰!”又问:“到现在为止都有哪几路人马出头了?”

  陈楚道:“聚集在华表下面的都是汉部的老部民,不但女的,就是男的如张老余等也有不少。我看出人群中有密子和军方的人在,不过都没有表明身份。若说露面,也只有韩昉的两个门生上前驳难。”

  陈显微笑道:“这么说来,这场大闹也差不多该散了。”

  陈楚奇道:“爹爹为什么这么说?”

  陈显道:“韩昉既派了那两个门生去,暗中必有叮嘱。那些个无知妇人能有多少见识?遇到别人也就算了,遇到韩昉的人非被驳得哑口无言不可。华表坛不是个胡闹的地方,陛下又素得人心,这些女人没了道理作依傍,再骂下去就得被人嘘,她们骂不下去只好闭嘴,所以料来这场大闹也该散了。”

  陈楚却道:“爹爹素来神算,这次却算错了。韩昉的那两个门生虽然口才便捷,但没多久就被骂下来了。”

  陈显讶道:“有这事?那些女人怎么骂的?”

  陈楚道:“韩昉那两个门生上台之后斥责那些女人目无君父,毁君谤君,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我开始听了几句也和爹爹一般觉得这些女人要糟。”

  陈显道:“是啊,要说道理她们如何辩得赢?莫非她们胡搅蛮缠,将韩昉派去的人弄糊涂了么?”

  陈楚道:“韩昉的人却是被窘住了,但那些女人却也不是胡搅蛮缠。她们也不管韩昉的门人说什么,来来去去就问:男子纳妾须得正妻同意——大汉的律法中是否这一条?又问:皇后是否皇帝正妻?纳妃之事皇后是否答应?国家法令皇帝是否得遵守?又说:如果皇帝带头不遵法令,大家是不是可以有样学样?又说如果这条法令不用遵守,那其它法令是否也可以当作摆设?韩昉的门人答不了这几条问题,要和她们分说道理,她们却不上当,根本就不接韩昉门人的话头,来来去去就问那几条问题,最后道:只要皇帝说一句国家的律法只是摆设,那她们就没话说了!华表坛周围本来还有很多人支持陛下的,听到这里也都觉得此事不妥,于是就把韩昉的门人给轰下去了!”

  陈显越听脸色越是凝重,等儿子说完,沉吟半晌才道:“厉害,厉害!这几句话看似粗俗简单,但句句掐在这件事情的七寸上!这背后定有高人指点,否则单凭这几个女人断断说不出这几句话来!会是谁呢?难道是……”

  陈楚低声道:“会不会是丞相?”

  陈显道:“又像,又不像。看丞相之前的态度,分明是有意妥协,但若说不是他,还能有谁?”

  陈楚道:“会不会是陈正汇等人?”

  陈显道:“若是陈正汇出手,那和丞相出手有何区别?若是丞相已决定妥协,那他这一派的人便不会动……这件事情可透着点古怪。”一拍掌,对儿子道:“这几日你不许再出去了!这件事情若只是皇后在出气还不要紧,但既有人出手接了韩昉的招,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就难以预料!事情未明朗之前,我们不必去趟这浑水!”

  陈楚微笑道:“我知道爹爹的心思,你是想等事情有了眉目再出头做个和事老,是吧?”

  陈显嘿了一声道:“和事老?只怕我还做不来!”

  父子二人自此闭门谢客,绝足不出,陈显告了个风湿发作行动不便,有什么紧急公务也让下属拿到府上来办理。

  华表坛那边事情却依然在持续,顾大嫂等人白天就到华表坛指着塘沽方向痛骂,太阳一落就各自回家休息,第二天起来继续骂,京城的民众部分怕事的不敢出头,但也有不少激于义愤而聚集声援,声援者以汉部老部民、小市民和诸学舍学生为主体,消息传到津门、辽口、塘沽等地以后甚至有老部民和学生入京加入声援者行列,商人们大多没有露面,但也尽可能为这些人提供方便,比如派送午餐、清水之类。不过这些声援者虽然主导了整个华表坛的氛围,但就人数而言其实也只占据了所有聚会群众的小部分,大部分人来到华表坛更多的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到后来人群中甚至出现了色目人,出现了番僧,出现了曰本、高丽等属国民众的身影,至于大宋来的商人更是早混迹在大队之中了。

  折彦冲虽在塘沽,但光是从下属的汇报中便能想见华表坛的场面,他先是派人责问韩昉,让他想办法,韩昉便派刘鹗去,刘鹗官声不好,还没走上华表坛就被轰了下来,韩昉无奈,只好亲自出马,他虽然文采斐然,辩才无碍,但顾大嫂等还是不理他说什么,来来去去的还是那程咬金三板斧,就咬着那些问题不放,韩昉毕竟是个书生,最后只觉两耳嗡嗡作响,竟然晕倒在华表坛上。

  欧阳适闻讯赶来,命医生照看韩昉,怒目指着顾大嫂等喝道:“你们闹够没有!就算你们不怕死,也该为你们的丈夫儿女考虑考虑!难道真要逼得大家撕破脸皮么?”

  众女一听不由得稍稍畏缩,忽然一个声音道:“老四,你胡说什么!”

  众女一看都欢呼起来,大叫:“三将军!”

  却正是杨开远,他走了过来,看看正被抬下去的韩昉,便扯住欧阳适走了,再不开口说一句话。

  众人莫测深浅,一时不知该否继续骂,顾大嫂一咬牙,叫道:“皇帝还没认错,难道就这么散了不成?骂!继续骂!”

  忽然马蹄声响,一队骑兵跑近,到了华表坛边缘被有司官员阻住,要他们下马,那帮人才下了马,民众望见认出是皇帝的亲卫,心中都是一惊,一些胆小的便悄悄溜走了。台上李氏刘氏等见这些士兵全副武装、刀剑齐备都感心慌。顾大嫂吼道:“姐妹们,把洗衣槌抓紧了!皇帝不来我们便不走!”萧氏等叫道:“对!对!咱们豁出去了!皇帝不来我们不走!”

  台上是一帮抓着洗衣槌暗中发抖的女人,台下是一队按紧了刀剑逐渐逼近的卫兵,忽然哇的一声,台上有几个女人哭了起来,顾大嫂回头怒道:“哭什么!”走上两步,将洗衣槌一顿,昂起了白发苍苍的头颅,对着那卫兵头领吼道:“大将军呢!他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