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第3~4节


更新日期:2022-01-05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陈霭(3)

  一个坚决不找医生,一个坚决要找医生,这听上去挺像是死对头的两人,由于性别上的不同,年龄上的相近,居然一拍即合,谈起恋爱来了。

  陈霭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然有这样巧合的事!这可真是人在诊室坐,缘从天上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用走路!

  只能说是缘分了,不然的话,一个老师,一个医生,老师不像是马上要得脑溢血的样子,医生不像是个会改行学吹拉弹唱的样子,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如果不是因为缘分,怎么会碰面?

  陈霭想感谢一下赵亮的令尊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爆发了脑溢血,但觉得那实在是亏良心,遂改成暗中感谢自己选择了正确的科室。想想看,一个医院那么多科室,陈霭在各个科室都轮转着实习过,无论她选择哪个科室,都不会跟赵亮碰上,唯独这个脑系科,才可能造就这段姻缘。

  陈霭选择脑系科,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

  从医学院毕业后,陈霭被分配到A市第一医院,先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着实习。那个经历可真是丰富多彩到恐怖的地步,差点就把陈霭给吓跑了。

  产科,据说是医院里的“幸福科”,因为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孕妇和孩子。但在陈霭看来,也充满了血腥。接生一个胎儿,好几天都满鼻子血腥味,饭都吃不下。最残酷的是处理那些计划外怀孕的胎儿,有的已经长足月了,有鼻子有眼,会哭会叫,但就因为是计划外怀孕,政策不允许生,为孕妇引产的医生护士就得硬生生地把孩子弄死。陈霭没亲自动过手,只被迫旁观了几次,但她老觉得自己也成了帮凶,心情沉重,日夜不安,所以她打死不去产科。

  儿科,据说是医院最天真无邪的科室。儿童,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但儿科医生看见的都是受着病痛折磨的花朵,尤其有些孩子患的是绝症,而做医生的回天无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走向死亡,那感觉简直是在受酷刑,所以陈霭打死不去儿科。

  外科也呆过,开膛破肚的,看了连肉都不敢吃,猪内脏就更是免谈。记得有天正做着手术,手术台上的病人就没气了,医生让一个实习的男大夫上去做人工呼吸,只听“啪”的一声,病人肋骨断掉一根,“啪”的一声,病人的肋骨又断掉一根。陈霭听得毛骨悚然,只得在心里祈祷这位危重病人走了就走了,别再回过气来,不然的话,肋骨断了这么多根,剩下的日子会更加受罪。

  于是陈霭选择了脑系科,这里的病人大多是老家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万一治不好,我也能脱身,至少可以自我安慰一番,比较容易自欺欺人一点。

  其实脑系科也有很恐怖的场面,不过那时陈霭已经选定了科室,没法改变了。

  话说有天来了个重病人,需要立即开颅。那可是个重体力活,都是派男大夫上。那位男大夫好大的猛力,把钻子钻进病人的脑骨里拔不出来了,男大夫只好用一只脚蹬住病人,双手握住钻子往外拔。钻子拔出来了,病人也被蹬倒了。有经验的老医生慌忙抢到窗前,拉上窗帘,怕万一有人看见,传出去吓坏人。

  俗话说“条条蛇咬人”,几乎每个科室都有残酷的场景,陈霭恨不得转行去学农田病虫害防治,那个专业多好啊!治死的越多,功劳越大,人越开心。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卖,医学院都毕业了,人也二十好几了,再去改行也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到哪头是哪头。

  看来缘分的“缘”字,从陈霭选择科室的时候就开始动笔写就了。

  想想真玄乎啊!如果不是进了脑系科,赵亮的父亲就不会成为她的病人,那么赵亮也就不会到她的诊室里来,他们俩就不可能认识了。

  这么巧的事被她撞上了,令陈霭不得不对“缘分”二字肃然起敬,从一开始就觉得跟这个赵亮有缘。

  赵亮又陪父亲来看了一次病,这次父亲就退居二线,主要是儿子在跟陈大夫说话了。赵亮第三次来的时候,父亲干脆就不见了,只剩下赵亮一个光杆司令,说是来为父亲开药的。

  陈霭不记得赵亮是怎么把她的电话号码要去的了,甚至没注意赵亮给她打过电话没有,就算打过,肯定也只打过一次两次,因为每次见面,告别之前都已经把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约好了,下次又把下下次的时间地点约好了,一环扣一环,就像一根无形的链子,栓着两人,无限延伸,根本不用再打电话重起头。

  两人的约会走的是当时谈恋爱的主流路线,吃饭,看电影,逛公园,外人听来索然无味,但当事人却觉得很有意思。

  谈得差不多了,双方就把对方带回家去,让家里人过目验收。

  陈霭在赵亮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很容易就验收了,因为赵亮家住在A市的东头,属贫困地区,而陈霭家住在A市的西头,属富庶地区。东头的儿子能娶到西头的女儿,在A市是件体面事,陈霭又是A市大医院的医生,比赵亮小两岁,人也长得干干净净,又给赵亮父亲治过病,简直就是观音菩萨再世,所以赵亮的父母没什么理由不满意。

  但赵亮在陈霭家就没那么顺利了。

  陈霭是个存不住话的人,刚跟赵亮谈上恋爱,就把这事告诉了父母。父亲听说赵亮是大学老师,名校毕业教名校,而且是团委副书记,心下十分喜爱,还没见到赵亮真人,就已经验收合格了。

  陈霭的妈妈是个清高人,什么名校不名校,大学不大学,全不在乎。她别的没听进去,只把“音乐学院毕业”几个字听进去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声说:“好啊,好啊,搞音乐的好啊,搞音乐的人一般都不会是坏人,我就喜欢搞音乐的。到时候他弹钢琴为我伴奏―”

  陈妈妈嗓子不错,很高的音都唱得上去,在部队时虽然是文化教员,但真正走红的却是这条嗓子,在联欢会上露那么一手,总是博得掌声一片,有“XX部队百灵鸟”之美称。

  离开部队到地方上当了老师之后,教的是语文,就没什么机会一展歌喉了,连教音乐课的机会都没捞上,因为学校的音乐老师说陈妈妈就是嗓子尖,能喊那么高,但并无任何唱歌技巧,都是直着喉咙喊的,糊弄那些五音不全的战士还可以,但不适合教音乐,因为陈妈妈连乐理都不懂。

  但陈妈妈一生的梦想就是当个著名歌唱家,哪知阴差阳错的,不仅没著名,连歌唱家也没当上,只好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

  陈霭不负母望,继承了妈妈的好嗓子,但她继承什么都会弄出一点变异,嗓子也不例外,陈妈妈的女高音,到了女儿这里就变成了女中音。

  女中音就女中音,只要嗓子好就行,不能做朱逢博,那就做关牧村吧。陈妈妈一心想让女儿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成为中国著名的女歌唱家,总是把女儿送到这里那里去试唱,想发现一个伯乐,把女儿这匹“歌唱马”给发掘出来。

  有一次差点就成功了,一位著名歌唱家真的给了陈霭一个机会,让她唱首歌给他听听,答应如果陈霭唱得好,就把她带到北京去好好调教调教。

  结果那天陈霭选的歌曲不对,选了首女高音的歌曲,是她妈妈经常在家唱的。陈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把高音部分唱上去,还把嗓子“唱破了”,连重选一首中音歌曲再唱也不行了,因此失去了被著名歌唱家带到北京去调教的机会。

  那是对陈妈妈的致命一击,这么好的机会都能丢失,陈妈妈再没心情为女儿找伯乐了。

  现在女儿找了个搞音乐的女婿,陈妈妈那已经熄灭了的理想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咱陈家的嗓子,再加上赵家的钢琴,不愁孙子辈不出个把歌唱家音乐家什么的。至于那经济条件什么的,陈妈妈也不愁,买得起钢琴的人家,总不会穷到哪里去。

  未来女婿上门来拜访,陈妈妈热情接待,跟未来女婿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

  “你是弹钢琴呀,还是拉提琴?”

  “我不弹钢琴,也不拉提琴―-”

  “那你是―作曲的?”

  “嗯―也作点,不过我的专业不是作曲―”

  陈妈妈搞糊涂了,学音乐的,既不是弹钢琴的,又不是拉提琴的,而且不是作曲的,那能是干啥的?

  陈霭代替赵亮回答妈妈:“他学的是笛子专业―”

  陈妈妈当场就露出一脸的不屑:“吹笛子的?那怎么说是音乐学院毕业的?”

  赵亮解释说:“音乐学院也有中国民乐专业―”

  陈妈妈坚持说:“吹笛子算什么音乐专业?像吹根烧火棍―”

  赵亮最忌讳别人瞧不起中国民乐了,但凡有人说声“笛子没有钢琴好听”之类的废话,他就要跳起来跟人辩论,非得把对方说服了不可。

  但在未来岳母面前,赵亮只好隐忍,虽然脸儿气得铁青,两个拳头捏得紧紧的,但终于没跳将起来。

  陈霭没想到妈妈会来这一手,还以为妈妈是逢音乐人就喜欢呢,哪知道妈妈喜欢的是西洋乐器,而不是所有乐器。她慌忙出来打圆场:“赵亮,你给妈妈演奏一段―”

  赵亮十分不情愿为一个并非知音的人演奏,但看在陈霭的面子上,还是拿出笛子,给陈妈妈演奏起《梅花三弄》来。

  陈妈妈的眉头从笛子吹响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是皱着的,按住性子听了一折,不耐烦地说:“还没吹完?这么长?算了,别吹了吧,吹得我头疼。”说完,就退回卧室休息去了。

  赵亮脸上很挂不住,堂堂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高才生,还从来没受过这种窝囊气,哪次演奏不是观众鼓掌了又鼓掌,欢迎了又欢迎?人在台上谢幕,台下“再来一个”的呼声此起彼伏,等到下得台来,小丫头片子一拥而上,围得水泄不通,哪里有中途就被人叫停的?

  赵亮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笛子放下也不是,拿着也不是,捏在手里,像捏着一管暗兵器,手儿抖抖的,仿佛在发功。

  陈霭自然是尴尬之极,既不敢得罪老妈,又怕伤了赵亮的心,低声说一句“我妈就这样,你别往心里去”,就跑去张罗开饭。

  还是陈爸爸高瞻远瞩,一开始就只出来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躲进厨房潜水,仿佛预料到会有这种尴尬场合一样。现在听到女儿在张罗开饭,忙压低了嗓子问:“怎么样?你妈她―”

  “妈嫌别人是吹笛子的―”

  陈爸爸似乎也没料到:“啊?是吹―笛子的?你怎么不早告诉你妈呢?”

  陈霭万分委屈:“她又没问过我赵亮搞的是什么乐器,我怎么知道她不喜欢吹笛子的?”

  “嗨,你妈这个人,你还不知道?”

  陈霭还真不知道妈妈不爱吹笛子的人,平时没谁说起过这事。但她知道妈妈是个有主张的人,而且非常固执,一旦拿定主意,谁都劝不动。

  当年妈妈跟爸爸结婚,受到姥姥家全家反对,但妈妈执意跟爸爸结了婚。**的时候,爸爸挨整,被下放到老家劳动改造,妈妈要跟爸爸离婚,姥姥家也是全家反对,但妈妈也是执意跟爸爸离了婚。后来**结束,爸爸得到平反昭雪,妈妈又跟爸爸复婚,又是受到姥姥家全家反对,但妈妈又执意跟爸爸复了婚。

  就这么三起三落的,妈妈每次都跟所有人意见不同,每次都是我行我素,虽然每次我行我素之后都后悔莫及,但下次仍然我行我素。

  陈霭不知道妈妈这次又会怎样我行我素,但她知道妈妈是无法改变的,她只希望赵亮不会计较她妈妈今天那些话。

  等她着急上火的把第一盘菜端到客厅的饭桌上摆好,才发现赵亮已经溜之乎也了。

  艾米:陈霭(4)

  陈霭发现赵亮跑掉了,二话不说,拔脚就追,一直追到公共汽车站了,也没看见赵亮的影子,只好停下脚步,思考下一步行动计划。

  到了这时,她才警觉这回不是跟人出去旅游,在追某个撒娇赌气跑掉的女生,而是在追自己的男朋友,于是心里一阵忐忑,追男朋友?这好像有点丢份吧?世上只有男追女,A市哪有女追男?传出去岂不是被世人耻笑?

  她在车站傻站了一会,才拖着脚步往家走,心里像被吸尘器吸过了一遍一样,空荡荡的,没有着落。

  跟赵亮谈了这段时间的恋爱,陈霭虽然没明显感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但也没有神魂颠倒的感觉。她想可能恋爱就是这样的吧,那什么“神魂颠倒”之类的事,要么就是书上编出来的,要么就是一个口头禅,就像“世界末日”之类的说法一样,人人都那么说,但谁也不知道世界末日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谁也没真正经历过世界末日。

  但现在赵亮这么一跑,却让她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把未来跟赵亮联系在一起了,她简直不敢想象,从明天起,她又要回到了从前那种没对象的状态,又得重新相亲约会,然后又得带回家里去面试验收,说不定又被她妈妈给验跑了。

  考虑到她妈妈那个脾气,验跑是非常非常之可能的!赵亮还能吹个笛子,她妈妈都看不入眼,如果换个连笛子都不会吹的,那她妈妈还不更加刁难?

  最怕的就是那些同事、熟人和朋友,他们肯定要问:赵亮呢?怎么没见你跟赵亮在一起了,你们吹了?

  于是你就得详细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人问,你就得讲一遍;两个人问,你就得讲两遍;一百个人问,你就得讲一百遍。问过的人,过两天又忘了,又问,你又得从头讲起,一遍,两遍,一百遍。不然的话,人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专门往坏处想,给你瞎编乱造出一个分手故事来,把你抹得黑乎乎的。

  也许你详细告诉人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管用,人们还是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专门往坏处想,给你瞎编乱造出一个分手故事来,把你抹得黑乎乎的。

  怎么着都离不了那六个字:高不成,低不就。

  更恶毒的就四个字:被人甩了。

  陈霭想到这点就头疼,如果没人管她这些闲事,那该是多么开心,跑了就跑了,吹了就吹了,大不了一辈子不结婚,不结婚就不结婚,还少操一个人的心。但人家怎么可能不管她的闲事呢?她自己不也经常管别人的闲事吗?她自己不也是看到一个单身汉单身女,就恨不得马上替人家把“个人问题”解决了吗?说起来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她觉得这事不能怪赵亮,只怪她妈妈太过分了。她妈妈不喜欢笛子,喜欢钢琴,她还是能理解的,因为她自己也觉得笛子没钢琴那么“洋气”。她很少对人说自己的男朋友会吹笛子,不是问急了几乎不会主动提起,因为她基本没把笛子当回事,感觉像是小孩子的玩具一样,没有钢琴提琴那么像乐器。

  赵亮曾给她一个人演奏过几次,但她都没听出个所以然来。不过她跟妈妈不同,她听不出名堂来,就觉得是自己没水平,而不是笛子不好听,更不认为赵亮演奏有问题。堂堂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高才生,演奏怎么会有问题呢?肯定是她自己没音乐细胞,才不懂欣赏。

  她生怕赵亮嘲笑她不懂笛子,不懂音乐,所以每次赵亮问她好听不好听,她都很紧张,连说:“好听,好听”。

  但她生怕赵亮会追问她:“好听?哪段好听?怎么个好听法?”

  那就惨了,因为她真的不知道该说那段好听,她连曲子有几段都没听出来,更不知道怎么个好听法。

  不过陈霭都是白紧张了,赵亮从来没问过她“哪段好听”,大概早看出她是个外行,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就不为难她了。

  本来陈霭就觉得自己跟赵亮在音乐方面有距离,总怕赵亮瞧不起她。这下可好,人家赵亮没嫌弃咱们不懂音乐,咱妈倒先嫌弃赵亮是吹笛子的来了,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吃了豹子胆!

  陈霭知道这事算是黄了,也不再追寻,怏怏不乐地往家走,满心都在思考明天如何应付同事们的询问。

  哪知道一进家门,就看见赵亮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坐的那个姿势无比别扭,一看就知道是在假看。陈爸爸坐在客厅另一个角落里,大约算是在陪赵亮,坐的姿势也是无比别扭,一看就知道是在假陪。

  就这么两个以无比别扭的姿势坐在那里假看电视的男人,居然把陈霭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如果允许她牵强附会打个比喻,那应该是好比一个病人刚被医生诊断出得了癌症,正悲痛欲绝,寻思自杀呢,连老鼠药都买好了,却突然接到医院消息,说他没事,是医生误诊了。

  心里那个如释重负啊!

  赵亮看见她,似乎比她还如释重负,连声问:“你跑哪里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

  “我―我去―追你―-”

  “追我?为什么?”

  “我―我以为―以为你―跑掉了―”

  “跑掉了?跑哪去?我一直都坐在这里―”

  “我―怎么我从厨房出来没看见你?”

  “我就上了趟厕所―”

  陈爸爸见两个年轻人连厕所都扯出来了,估计是接上关系了,便不声不响地潜回到厨房去张罗饭菜。

  陈霭也不进厨房帮忙了,就坐在客厅陪赵亮看电视,好像生怕他又跑掉一样。她担心待会吃饭的时候,妈妈还要捣乱,觉得应该及时给赵亮打针强心剂,就把电视机声音调大了,坐到赵亮旁边,小声赔礼道歉说:“我妈这个人―本质不坏,就是―脾气不好,太直了点―,希望你别见怪―”

  赵亮也压低嗓子说:“我见她的怪干什么?我娶的是你,又不是她―”

  陈霭听赵亮的口气,两人的事不仅没黄,而且还提到“娶”了,可见赵陈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经得起风浪的,必将万古长青,不由得一阵感激。

  赵亮试探着说:“你妈这人太难相处了,结了婚,我们学校会给我分住房的,到时候别把你妈带过去跟我们一起住,我们也别窝在你妈这里住―”

  陈霭觉得赵亮这个要求简直太合理了,就像行人靠右走一样合理,行人不靠右走,还能靠哪走?难道她还想结婚之后天天像今天这样看妈妈跟赵亮闹别扭?她赶快表态:“你放心,我结婚之后不会跟我妈住一起的―”

  赵亮就像一个面临高考的学生向老妈要求玩游戏机,还居然被老妈批准了一样,睁大眼睛看着陈霭,满脸是“你居然―”的表情。

  就这么三言两语,赵陈二人就算是把婚也求了,把未来也安排好了。

  陈霭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既然亲口答应了赵亮,那就抵得过一份经过公证的婚前协议。结婚之后,他们果然没跟陈霭的父母一块住,而是住在赵亮学校分给他的一个筒子间小单元里,虽然房子破旧一些,住得挤一些,但不用整日看妈妈跟赵亮闹别扭,也算不亏本。

  陈霭婚后还是爱玩,经常跟同事朋友出去旅游,但赵亮不爱出去旅游,尤其不爱跟陈霭的同事朋友搅在一块出去旅游。幸好赵亮也不拘束陈霭,她想去哪,就可以去哪,赵亮不陪,但也不阻拦。

  陈霭自己是不想再读书了,但她总希望赵亮能多读点书,她这辈子做不了硕士博士,那就做个硕士博士太太也行啊,所以她总是在赵亮耳朵边吹风,让他去读硕士读博士。

  赵亮也不是个爱做学问的人,况且他的笛子专业也不容易弄个硕士博士读。但赵亮在大学工作,渐渐发现本科学历不够用了,于是起了读硕士的心,改行去读中国民族音乐史。

  陈霭为了支持丈夫读书,包揽了一切家务,一个人包揽不住了,就请了一个保姆。她当医生的,收入颇丰,工资呀,奖金呀,加班费呀,医药公司给的回扣啊,等等,一古脑加起来,养家糊口请保姆是绰绰有余了。

  赵亮读完硕士,仍然回到B大工作,不过这次没干团委的活了,老老实实在系里做个讲师。干了一段时间,发现硕士在大学也很难混了,只好又去读博士,仍然攻读中国民族音乐史,不过重点从国内转到了国外,研究中国民族乐器在国外的传播。

  陈霭仍然是大力支持,为了一个“博士太太”头衔,甘愿承担一切家务。

  这样下来,陈霭结婚多少年,赵亮就读了多少年的书,从来没跟家务沾边,一切都是陈霭打点。反正陈霭这辈子从来没享受过男人的殷勤,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如果不是这次出国,还以为生活就是如此呢。

  这次出国,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陈霭那个医院的院长也是脑系科的,读过研究生,还出国做过访问学者,知道一点医学界的新玩意,在院里搞了个科研项目,研究干细胞。A市第一医院没什么科研环境,院长就把医院的一个空置的小房间改造成实验室,买了一些白老鼠,就在那间破房子里搞开了科研。

  陈霭是脑系科的,人也聪明,院长挺信任她,就把她也拉进了科研小组。但陈霭在医学院也没做多少实验,完全摸风,好在实验室工作也不是很难,无非就是养白老鼠,抓白老鼠,杀白老鼠。这些活别的女医生女护士干不了,但陈霭干得了,经常是她跟院长两个人在小实验室里追白老鼠,追得满头大汗,抓住一个就胜利地欢呼,然后杀掉,解剖研究。

  就这么喂呀抓呀杀呀,居然还争取到了一点科研经费,院长对陈霭说:“我可以给你半年的资助,你自己去找个接收单位,到美国去做访问学者,给我把整套技术都学回来!”

  陈霭一听可以去美国,眼睛都直了,比以往上任何地方旅游都兴奋,旋即上网去找接收单位,还真给她找到一个,是美国的C大,在D市,有个干细胞科研项目正在招人。

  陈霭二话不说就跟C大那边联系,那边听说陈霭是自己掏腰包过来工作,也是眼睛都直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傻的人?不要钱来为C大做研究,那还有不欢迎的道理?

  双方一拍即合!

  陈霭的护照签证什么的,都办得异常顺利,没费什么劲,就到了买机票的关头了,这才想到本次旅游的目的地是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美国,得找个人接机才行。

  真是山不转水转,石头不转磨子转。陈霭找来找去,找到了小张头上,原来小张若干年前就出国了,前不久也转战到了D市。

  消息灵通人士帮陈霭和小张接上了关系,小张说接机没问题,但让陈霭别买太早太晚的票,他孩子还小,得有人照顾。

  陈霭联系上了小张,心虚得不行,马上向赵亮坦白:“我倒是找到了一个人来接机,但是他―就是―我以前―以前对你讲过的那个―那个小张。”

  赵亮不解:“哪个小张?”

  “就是―就是―我以前对你讲过的―”

  “你对我讲过的人多了去了,我怎么知道你这次说的是哪个?”

  陈霭只好把陈谷子烂芝麻又搬出来说了一通,赵亮听后撇嘴一笑:“我说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呢,原来是那个小张?那有什么?难道你以为他到现在还在打光棍等你?”

  “你瞎说些什么呀,人家老早就结婚了,孩子都―老大不小了―”

  “就是呀,那你怕个什么?难道还怕人家见到你会旧情复燃?”

  几句话说得陈霭面孔发烧,感觉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人家小张不是小人,赵亮也不是小人,就她一个人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