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自主家教 天才特训 > 第一卷 > 第74讲 放下担心

第74讲 放下担心


更新日期:2021-11-23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客厅内,有咨客在咨询,教授在讲解,众人在听,也有做笔记的,到了精彩处,大家自然地进行互动。
女院长说:刚过完“国庆”不久,郭先生和龙女士这对中年夫妇,几经周折找到了我们全春自主心理研究院。一落座,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叙述起了眼前让他们夫妇愁肠百结的一件事。“儿子今年上初三,最近一段时间就怎么也不想去学校了。在这之前,他的学习成绩就从原来的班级第8名,一路下滑到了第28名。”
    “不上学起因是,他沉迷于一种“玄幻小说”不能自拔。”
    “他把玄幻小说下载在电子书上,整天废寝忘食地看。不让看,他就偷偷摸摸的背着我们看,还在网上看。为了控制他,我们把家里的三台电脑都设了密码,可我们发现他还有办法看,但他怕我们知道,看完就赶快删了。”
    “他还经常撒谎,我们真是又担心又失望。”
     “因为他沉迷在玄幻小说里,耽误了学习,学校的老师和我们一样着急。老师给了两条路要他选择:要么彻底不看玄幻小说,好好上学;要看玄幻小说就别再上学了。”
     “自从不去学校,除了看玄幻小说,他别的什么心思也没有,整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少出门。头不梳,脸不洗,他的房间里也是一塌糊涂。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我们一跟他谈上学的事,就肯定闹僵。”
    “下班回家一看见他又没上学,我们就没法不难受,更没法不着急,我们都快愁死了!”
     “这孩子小时候可可爱呢!也特别听话。唉!现在……”
     他们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补充着。讲得很真诚,也很无奈。
     迎着郭先生夫妇那充满忧虑又饱含期望的目光,李全春教授缓缓地开讲了:
     第一部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既然来到了这里,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不然,到孩子那儿就是“五马分尸”了。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安好心。对孩子,我们家长真的“没安好心”,如果安好心就不会办坏事。不往好处想谁都难受。不但自己难受,给孩子传过去的信息也是不好的。安了好心,咋看咋顺眼。
    人的本质是自主,谁都想驾着自己这部“车”轻松地前行,主观上谁都不愿去受挫折。
    一个人,经过修饰可以成才,其实,不经过修饰也是可以成才的!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它的材料已经确定,是松树还是柳树,是豆苗还是菜苗,已经无法更改。说到管理(培养),我们家长往往理解得太窄了。大兴安岭的松树,不是没有人管理,但那是一种宽松式管理,并没有逐株逐苗地去“管理”,只是给一个环境,让它们自主成长,它们个个按照自己的意愿竞相生长,丝毫不敢怠慢,而他们的意愿毫无疑问又都是向上向上再向上。而管理就是做好森林防火、禁止乱砍滥伐等工作即可。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
    对孩子,我们不是说不需要重视,是重视有重视的办法。比如我们国家的建设,刚解放的时候,计划经济模式下,几乎所有的事情国家都统一管理,具体到把每一个人每月吃几斤粮,每年穿几尺布,每一块农田种什么庄稼等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可谓用心良苦、周到之至。但是,导致的结果却是经济裹足不前,国家“一穷二白”。 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提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说,中央只给了一个思路,鼓励各行各业自主发展。事实证明,这种宽松的开放式管理,把偌大一个中国引向了经济腾飞的时代。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同理,我们家长关注的事情越具体,对孩子来说约束就越大,就越放不开手脚。我们往往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却“颗粒无收”。天下万事万物是一个道理。如果思维观念不更新,下的辛苦越大,越背道而驰!
    人对人的信任是最珍贵的,信任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有了家长的信任,孩子才会自信,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才会有威信。
    信任孩子,首先是对孩子放心。事前安排,事后过问那不叫信任。约束就意味着不信任。
    每个人在出生前,就已经战胜了数以亿计的竞争对手,带着自身巨大的潜能来到这个世界。一个人只要出生,毫无疑问他就是人才。
    要想让孩子超过我们,就得容得下孩子的不听话。孩子总听家长的话,怎么能超过家长?不超过家长,又怎么发展?充其量又有多大出息?我们家长豁出命让孩子听话,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我们的自私,为了我们的无能,是我们害怕孩子比自己强,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在作怪。
    我们家长总不能容忍孩子想的、做的与自己不一样。我们主观上让孩子听话,是想让他少走弯路,从而,早一点到达我们想要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家长费尽了心机,用我们所谓的人生经验,对他进行不厌其烦的指导,是希望他少走弯路,少经历坎坷,通过捷径径直达到成功的至高点。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捷径有婚姻的捷径,有事业的捷径,还有人生的捷径。你有你的捷径,他有他的捷径。你不知道哪儿是他成功的至高点,更不知道他的人生终点,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是他的成功捷径?你的经验合适他吗?
    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他走的就是捷径,你能说他不成功吗?而他父亲事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儿子是这样一个人才。但是,不管想到还是想不到,父亲如果对儿子的兴趣一味的堵塞、阻拦,试想一想,能拦得住吗?即使拦住了,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每个人的终点自己是知道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却越走越不知道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冷静的缘故,而目标又没有对错之分!
    所有人的路都不是提前设计好的,也不可能被提前设计好,而是被挤在那里的。家长给孩子一个定位,将来是用不上的!
    培养人的方法有两种:
一、培养奴才的方法:约束、定规矩。     
二、培养人才的方法:让他从小自己把握,自己安排。
    还比如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独特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培养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培养一个“郭浩天”特色呢?特色这种东西谁也抢不走,永远今天比昨天强。这种感觉得从小给,从小不给,长大就找不着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有好奇心他才会不断地摸索。家长不要约束孩子,让他大胆地尝试、摸索,即使做错了,他也一定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自己试探了,不会不吸取教训,别人告诉给他,反而不管用。
    信任孩子,就不要为他担心,如果孩子从小家长就为他担心,他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分出一份心思来,考虑家长怎么看待他,这会很误事的。
    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如果学死了,没有了创造性思维,打工都打不好!
    孩子现在看电子书其实是一种调剂,相当于体育课、音乐课。虽然稍稍有点过头,但只要我们家长敢放开,量变会成为质变,他会往过转移的。有支持就一定会转移!要知道,没有一个人的兴趣会转移到压力上去,而毫无疑问都会转移到欣赏、支持、轻松上。
    如果家长挤兑孩子,他会觉得没盼头。
    人最大的轻松是被人欣赏,人的休息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一旦被欣赏,心就会放松,就得到了休息。人的心累是思维的死板导致的,思维能够灵活转换,心就不累了。
    孩子看电子书,乍一看是不务正业,事实上,通过这种自我调剂既放松了心情、转换了思维,又缓解了压力,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帮助他的主业发展,上学和看电子书是完全可以兼顾的。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度迷恋于读香港作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因此开阔了思维,从中受到了有益的启发,帮助他设计出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最高级的管理是管人不管事!这适用于任何领域、任何方面、任何性质的管理。父母亲对孩子也是如此,“管”是范围,是给孩子一个空间,在他的权限范围之内,他的事情都让他自己管,比如吃、睡、学等等。具体吃多吃少,吃哪个不吃哪个,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不睡,学什么,怎么学……,我们家长完全可以放开,让他自己摸索着、不断调整着去做。“理”就是整理、理顺,是顺着线条、纹路去梳理,是按照对方的需求往上顺应,即给对方需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要什么我们给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错了,他会想到:看来我的事只有我自己认真对待,只有自己着急,除此,没有人替我想,更没有人替我做。长此下去,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便塑造成功了!
    放心吧,一个人不管怎么折腾,其实,都是一种寻求,一种探索,而方向一定是指向成功、轻松以及被人关注的。我们还以植物为例,公园里的树,我们人为地为它想了很多,做了很多,比如控制株距、行距,考虑采光、蓄水,甚至满足其营养需求,可谓关怀备至。它却长得满身枝杈,也长不了多高。我们再看看原始森林里的树木,怎么出生、怎么成长,从来没人替它考虑,却个个争先恐后地生长,一直向上,枝杈也不多。为什么?本能使然!显然,一株树只有不断的向上生长,尽快超过其他树,越往上压力越小,空间也越大,也才会觉得轻松。在这刻不容缓的竞争中,多余的枝杈自然被淘汰,所有的能量都集中供应了顶端生长。一切生物,本能地期望成功,期望被欣赏、被关注,简单的说,就是期望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轻松。这也恰好符合了宇宙间一个无形的、看不见的总原则——发展、前进、向上、向好。
    孩子当前做的,一定是他感觉舒服的。无论是做为调剂、减压,还是做为兴趣、探索,家长都应该给予支持和肯定。如果当前的所为是前者,那么,只有得到了支持才能转换。家长不让开一点空间,卡死在一个地方,他就没法转,就只能将现状维持下去。如果说当前的所为是后者的话,那我们家长就更应该大力支持并真心肯定了。一个人的兴趣,是他成功的方向和目标,假如想走人生捷径的话,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一拥而上,追求考高分、上大学的畸形热潮中,咱们孩子从现在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至于上学的事,他一定有自己的计划,只是扫不清障碍,他没法迈步罢了。反过来讲,即使我们家长现在没法看得远、看得宽,只认准一条——好好上学就好,那我们也必须得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只有自己重视才能管用,自己不重视,别人谁重视都是不管用的!(因为自主是人的本质)
    一个人的勤奋、守信、守时、责任心等等这些东西,都不是逼出来的,是源自于从小家长对他(她)的尊重、信任和以身作则的引导。家长对孩子,说穿了就是尊重和信任的事,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无论他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都说句“好”,即顺其自然。
    顺应(顺其自然)是人生的一个公开秘诀,其实质是自主。自主就是走自己的路,顺应所有的人和事,不与任何人对抗。与任何人(包括孩子)对抗,毫无疑问受伤害的首先是自己,要么就是两败俱伤。
    洪水来了,最好的办法是泄,堵是堵不住的。这是理解“顺应”的客观性和重要性的最直观的例子。
    不要把儿子跟别的同龄人比较,要比就拿他跟父亲比较,比较他比父亲强的方面,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
    接下来,李全春老师让这对夫妇谈谈孩子的优点,孩子的母亲稍事思考后,向我们讲述到:
“我们大院里有很多孩子,他们都喜欢跟我们浩天玩,其中有一个比浩天小好几岁的小女孩,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跟谁也玩不到一起,但她总爱跟在浩天后面,哥哥、哥哥地叫,浩天也是不管玩什么总带着她,滑旱冰的时候,他都让她拽着后衣角。有时候她妈妈出门去,也把她托付给浩天,他就把她带回家来,任由着她纠缠、矫情、发脾气,等她妈妈回来了,他再把她送回去。我有时也看不惯,就问浩天:‘你带着她,不嫌麻烦吗?’  他只轻描淡写的说一句:‘ 没办法,没人跟她玩嘛!’ 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善良。”
她停了片刻又接着说:“平时他爸爸不在家,提水或是其它一些出力气的活,都是他主动做,从来不用我和他奶奶做。我觉得在这方面,他真的挺像个男子汉的。”“在学校里,同学们都称他‘故事大王’,他的故事特别多,他爱讲,讲得也好,一有时间,同学们就都围拢一大帮,来听他讲故事。”讲到儿子的优点,妈妈忧虑的脸上浮现出了明显的欣慰和自豪,声音里也透出几分暂时的轻松。
    接着浩天妈妈的话,李全春老师这样分析说:
    带着外面的小姑娘玩,简单地看是同情心、是善良,实际上他是在找一种成就感,相当于成人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舍命陪君子”,是在感受别人有求于他的感觉,有用的感觉。
    主动干提水等力气活,是孩子责任心的体现。他觉得爸爸不在家,奶奶和妈妈又都是女人,只有他是男子汉,干体力活他责无旁贷,说明他敢于面对,敢于承担。
    给同学讲故事,讲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是在找一种他人的欣赏,也是在找被人利用的感觉。这个利用就是用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面。
    知道孩子为什么折腾吗?责任感、助人为乐的感觉、希望表现自己的感觉都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
   人的快乐都是因为帮助人找着的,谁也不用你,你没法快乐。 被人利用的感觉,有成就的感觉,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支撑生命的东西。要想让孩子成长,我们家长何不主动给他这种感觉?我们可以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和他谈,甚至交给他做,让他体会被信任、被尊重、有用的感觉,也以此把孩子的责任心保护了下来。一个男人有了责任心一定成事,责任心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面对,而敢于面对,说白了就是承受力。有了承受力,成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孩子,只要得到支持,就会保持好奇心,而有了好奇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放低,只有家长低下来,孩子才能高上去。要把儿子当老子、当领导去敬重,让孩子感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从小给孩子一个心劲,给他一个思维,不要给一个模式,什么时候都说:“你行,你一定行!”
    还有,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环境,是他的榜样,很多家长自己回到家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却让孩子不停地学习,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他没法想得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千万倍的辛苦的,但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我们不要把辛苦下在孩子身上,而要下在自己身上,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至于玩电脑,没有人限制他就会合理安排,限制了就会成瘾。“瘾”是什么?“瘾”其实就是思维的放松,是内心没有别的东西,而用于暂时支撑生命的东西,是精神的有所寄托罢了。
    不要限制孩子玩电脑,假如沉迷,也让他现在沉迷,不要等到上了大学再沉迷,那样更危险。其实只要家长不堵,孩子很快就会转换的,这是必然的,毫无疑问的!
    第二部分:调整自己、和谐家庭、做好榜样。
    教育在于环境,而不是约束!孩子现在没有可学的人,他只能把老师和父母当成榜样、偶像。我们只管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事 ,孩子是能看到眼里的,他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这就是教育。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有感觉,都会对他产生影响。比如,你们这几天在这里学习,别以为孩子不知道, 虽然你们没告诉他,但他能清清楚地感觉到父母亲在转变,在提升。很快他会找你们谈的,如果是那样,你们就如实地告诉他在这里学习,他如果愿意的话,就带他一起来。
    每一个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来的家长,都是抱着调整孩子的目的来的,但我要告诉你们,孩子是父母亲的一面镜子。从镜子里看到了漂亮的一面我们就高兴,看到了丑陋的一面我们就抵触,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要想让镜子里的“我”光彩夺目,是不是得先把心用在打扮镜子外的“我”上呢?  告诉你:从现在开始赶快放开孩子,不要逃避,不要抵触,赶快检查自己,修整自己,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其实,孩子出了问题,症结在家长那里,说到底,是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家庭环境不和谐导致的。
一方面,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吵吵嚷嚷、争高论低的嘈杂环境里,长期没有安全感,导致他精神总不能放松。
另一方面,父母双方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的长期不一致,使孩子事事左右为难,处处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把这种不安全、不和谐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心中,一旦走入了另外一个环境——学校或社会,潜意识中,他会用自己熟悉的那种模式进行类推,从而导致了无法正常适应环境,即人际关系障碍。
    从现在开始,夫妻之间不要再揪扯谁是谁非,孰对孰错。世间之事,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就看你能不能顺应。更何况在家庭中,本来就是为着共同的利益。彼此都宽容一点,遇事相互谅解一下,多想想对方的优点,多看看对方的长处,让家庭似港湾,而不要像战场!还家庭、还孩子一份应有的宁静,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良性循环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女院长说:七天的培训,李全春老师从观念讲到方法,从思维讲到实践,从大社会讲到小家庭,从大宇宙讲到小个人,由他人到自己,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耐心地讲解着,开导着。郭先生夫妇紧张、忧虑的心情也慢慢的缓解了、放松了,虽然不免有些难为情,但毕竟放心了许多。正像李全春老师讲的那样,知道症结出在自己这里,就不必一味地担心了。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剩下的就只有自己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去做了。
    培训临近结束时的一天早晨,久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郭浩天同学,终于闪亮登场了。满面春风的一家三口刚一进门,大家互换了一下眼神,在场的人都会意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真诚。
    刚一坐下,浩天的爸爸就迫不及待的先开了口:“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出去走了走,孩子主动跟我们谈他心里的想法,我们以为他不知道我们来这里学习,害怕他能不能接受,原来,他很有数的。”听了这话,满屋子的人全都笑了起来。“他是看到了我们的提升,觉得平等了,可以相互沟通了。我们跟他一谈,发现他的想法和李教授这几天讲的一模一样,就好像这几天不是我们在学,而是他在学,你说这怪不怪?”浩天爸爸满面笑容的接着说。然后又是一阵轻松的笑声。
    浩天接过爸爸的话不急不慌地说:“昨天晚上跟他们(爸爸妈妈)谈谈话,想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改变了,我发现他们真的改了!”刚一开口,他极富幽默的谈吐、超越十五岁年龄的稳健,以及很有征服力的成熟气质,立刻博得了满堂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这时,我才顾上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高高的个子,憨态可掬的白净的国字脸上,一双黑亮的眼睛里透着聪慧和沉稳,一字一顿的谈吐展示着男子汉的胸有成竹。
    李全春老师笑着问:“那你今天来这里,是自愿的,还是他们强迫的?”
    “是我自愿来的,我想看看你们是何方神圣,能让他们这么固执的人改变的会是什么人?”又是一片哄堂大笑,这孩子太幽默了。
   “你怎么知道我们讲的这些道理?”李全春老师进一步地问道。“我看玄幻小说就会融入故事,好像自己就是主人公,看得多了,仿佛自己活了好几辈子,也就懂了好多道理。父母亲的年代,大学生很吃香,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能力更重要!”
    李全春老师往前欠一欠身子,又饶有兴趣地问道:“玄幻小说里,什么东西在吸引你?”
    “看那个小说,融进去,你会变成另一个人,不再背负郭浩天的压力,也有知识内含。平时觉得挺闷的,写完作业不许看电视、玩游戏、也不许聊天,就只能看小说,其实就是一种逃避。”停了停浩天又说:“看小说,首先是对他们(家长)的压迫的一种反抗!”
    李全春老师说:“实际上,你找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还比如父母亲给电脑设的密码,你知道解开它不容易办到,就绕开它从另外的途径进去了。其实你别的问题都有能力、有办法解决,就只有父母、老师担心的、纠结的这点事,你没去解决。你对自己的事,一定是心中有数的,但这不等于父母亲心中也有数,你觉得是不是得通过沟通,让父母了解你内心的想法,给他们一个放心呢?”
    接下来,爸爸说出了自己对儿子的担心和忧虑:第一,做事应付,没有标准。 第二,痴迷于玄幻小说,会耽误了正事。第三,遇事回避,不面对。
对于爸爸的担心,儿子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首先家长对孩子应该平等一点,说话应尽量用商量的口气,有时不妨也利用一下孩子的虚荣心,比如夸奖、表扬、认可。如果家长能做到事前尊重,事后表扬,孩子的行为肯定会规范。 关于‘回避’,其实不可能永远回避,有些障碍,能绕过去最好!是障碍导致了好奇心。我觉得,家庭内部应该多沟通,你们于其重重设障碍,不如撤了障碍,省时,省力。这样,电子书看看也就腻了,不然,相当于为看三天三夜的书,而找了半年。其实除了家长设的障碍外,我自己也设了障碍——自我封闭,你们管这个叫逃避,我管这叫自我减压。”
他环视一下四周,笑了笑继续说:“过去谈了好多次,因为攻不破就放弃了。这次,家长如果能做出一些让步,就没问题了。你们的让步是给我一定的自由,我的让步是不再追求绝对的自由。关键是得撤了自己所设的障碍,毕竟,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嘛。”
孩子侃侃而谈,进退有度,句句真诚,其思维成熟得让人心疼。我在想,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家长的忧虑、担心难道不是多余的吗?
    “小时候,觉得他能成才,现在的状况让我们觉得他成人都难!”妈妈也没有放弃这样一个倾诉与表达的机会。
“我妈的担心是比较多余的,你应该相信儿子能成才!假如相信儿子不是人才,怎么担心也不管用呀!”儿子的回答简短而富有哲理。
“我知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会把自己该背的压力背上,而别人额外施加的压力我会扔下。上学的事,过去因为你们总揪着不放,让人觉得像是在给你们学,所以我不想去。现在话说开了,你们也明确了,那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会去面对的,至于怎样摆正上学与看电子书的关系,我想我能做好的。”看着父母亲仍不太放心的表情,他又如此补充道。
    “打开心扉,破除心障,畅想未来,我很高兴。”这是郭浩天同学的结束语。
    李全春老师总结说:“如果每个人只背好自己的‘包袱’,这世界是太平的!之所以不太平,是因为我们抢着背了别人的‘包袱’,而把自己的‘包袱’扔下了。无论谁,这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做自己的事,顺应所有的人。除此你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最后,李全春老师问浩天:还有什么要说的?
孩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微笑着一字一顿地说:“啥-也-别-说-了!”长长的尾音意味深长,也耐人寻味。
    女院长说:“啥也别说了”——这五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有孩子对父母一路辛苦的理解,有对他们压迫和“不懂”的宽容,有对自己不足之处的反省,更有背起“包袱”直面现实的勇气与信心。
    培训结束了,目送着他们一家三口越走越远,我在心里默默地送上了我的祝福——愿他们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