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自主家教 天才特训 > 第一卷 > 第57讲 鼓励

第57讲 鼓励


更新日期:2021-11-08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在客厅里,妻子,显得忧心忡忡的样子,她说:老师又叫我谈话了,说我家女儿反应太慢,上课主动举手不回答问题,有时候叫起来,半天也不说一句话,计算能力就更差了。让我领去看看心理医生,看看是不是心里有什么问题。
丈夫满不在乎的说:她在家也这样,有什么不行的,老师才毛病多呢!人家不想说吗!什么叫反应慢,才是个小学生吗!容不得人家思考啊!要我说,你别理他那一套。你好老说她见了人也不问候,我见了人就不问候,不是不想问候,也不是像你不懂礼貌,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不知道该问什么。
妻子有点生气地说:这话你在家怎么不说?在家如果说这话,我们不就不用来这里了吗?学校那里你去跟老师说呀!每次家长会都是我去开,老师叫也是叫我,是我挨老师的指责呀!你躲在这里说这便宜话,说这风凉话。她在家里不回答问题的时候,你不也着急吗!怎么,一到这里你就变卦了?是,就是,你那不出气的时候,我也很生气,尤其有时候是熟人,是我们单位的人。我们谁也别遮着盖着了,没什么丢人的。
丈夫睁大小眼睛说:你看看你这……又是这一套……谁遮着盖着了?这有什么丢人的?总把事情搞得那么玄乎!
妻子一双大眼睛瞪得溜圆,眼看着又要反驳了。
教授赶紧笑呵呵的说:哦!我听明白了。当今社会,我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不让其发生问题,而要使其创造能力高于计算能力,高于背书能力。使其对长辈及他人有积极、主动、热情、敏锐的施爱反应行为,有较强的共情能力。
妻子不解的问:施爱反应?共情能力?不理解。
丈夫不耐烦地说:不理解你就用心听着,别插嘴。
教授看见这位妻子翻着白眼又要反驳,赶紧说:成人对孩子心理与行为的认知别进入误区,孩子有创造力与共情能力就不会出问题。
妻子往前挪了挪,好奇的说:这个,教授得给我们好好的讲一讲。
丈夫头一拧说:我就烦她这……
教授看了一眼丈夫继续说:对于儿童,大人别太强求其成功,要多关注其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别看得太重。要允许他犯错误,关注精神需求要重于物质需求;关注非智力因素要重于智力因素。要重视双向交流,减少单向灌输。关注内隐心理要重于外显行为,关注个性问题要重于共性问题,关注“为什么”要重于“是什么”;否则,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
妻子插话说:就是,我处处为人家,现在人家有什么悄悄话都跟她爸说,父女俩捏在一起孤立我。我不是爱插话,是想尽量多给教授提供情况,好让您分析,而且,当时想起来不说怕一会儿忘了。
教授笑笑继续说:大人别为孩子包办一切,别过分关注孩子的表面,要给孩子搭建发展创造力的空间,不使孩子过分看重自我。
妻子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但好多事情实在看不过眼,明明知道到时间了,她还在那里磨蹭,不说你就是好人,一说她还跟你瞪眼睛。人家她爸就装作没看见似的,好人都让人家当了,人都让我得罪了,对我意见可大了。
丈夫不屑一顾的说:有啥看不过眼的,人家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你不说她也会做,你一说她反而不愿意做了。
妻子不服又疑惑的说:这反而倒成了我的不是了?
老师插话说:有时候,孩子可能想到了,正要去做呀!大人一催促,她可能反而就不愿意做了。
妻子辩解地说:其实,我也试过,好多事情,你也没说,可她也没做呀!恰好是反复督促后,才勉强的做了,尽管是当时很不高兴,但总算是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吧!
丈夫反驳的说:也不一定就是该做的。
妻子又要反驳,教授赶紧说:哦!人都有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的特征是,外在理由越充分,刺激越强烈,人的内心需求越强,好奇心也越大。
妻子有所悟的说:您是说别督促,也别管,一管就会逆反;那怎么办?
教授笑着说:对于人来说,鼓励会产生净化剂的作用,恰如其分的鼓励是克服缺点和错误的无形动力。
妻子疑惑的说:鼓励?没办下好事怎么鼓励?难道错了也鼓励嘛?
丈夫说:怎么理解呢?教授不是说了恰如其分的鼓励吗?再说了,你认为的错不一定就是错吧!你也没办下什么好事呀!怎么还无理搅三分呢?
妻子有点生气地说:我还没办下好事呀!我都给你们办好事了,反而轮到我什么都没有了。
丈夫说:你看看,又在强词夺理。
教授笑呵呵的说:就是嘛!你看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谁都喜欢一种心理平衡的状态,谁都喜欢自己的行为有理由。
妻子一语双关地说:无理也要搅三分。
教授接着说:当外界理由不充分的时候,人就倾向于找一种内部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言行,而这些内部理由更加能够保证自我今后的行为遵守规定。如果外部理由充分,内在的价值观就难以形成。
妻子疑惑的说:这就更难了,那对孩子的教育是理由充分的管呢?还是放任让孩子无理取闹呢?
丈夫说:你这又走极端了啊!
坐在一旁一直没有啃声的老师插话,轻声说:别着急,慢慢来。
教授说: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形成内在的价值体系。所以,我们家长,作为教育者,在制定规章制度、言行规范时,不仅应该考虑如何约束儿童当前的行为,对儿童如何形成内在价值观念的帮助更应考虑。读、写、算固然重要,但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对这些过分的强调,那么,儿童的智力发展将受到限制,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妻子说:这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绘画倒是挺上心的。
丈夫说:她是问该不该让孩子画。
妻子说:就你嘴多,我没说明白吗?
教授说: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儿童通过绘画传达自己的信息,认识自己,家庭教育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妻子说:我还是放心不下,你说不管她能学好吗?
丈夫说:你这人就是不信任别人。
妻子说:凭你们干的那些事儿,你说我能信任吗?
丈夫说:我们又干什么事儿了?别把孩子也扯上,你这人真是的。
老师说:你们不了解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心。
妻子说:就是嘛!我都快操碎心了,他们还没一个人能理解我。
教授说: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理解与信任,孩子更需要我们的信任。
20世纪初,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办工读学校时,留下一个经典的教育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学生在学校偷窃有名,马卡连柯却将一大笔钱交给此生,让他进城采购物品。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那位学生不仅“安全”地带回购买的物品,而且余下的钱一文不差。
由于巨大的信任,独自携巨款购物的事情,成了那位学生人生的转折点,他深深地感谢这位伟大的教育者,他有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仁慈的心。
此举会使其体会到信赖的感觉,激励其转变,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相信孩子愿意往好学。
妻子说:这也太冒险了,再说了,也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这样吧!
教授说:作为家长、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孩子,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将信心传递给孩子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人。
每个教育者要充分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儿童,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且我们的天职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
妻子说:那孩子要是老犯错怎么办呢?
教授说:主要是对孩子“变好”的迹象要及时发现,孩子犯错误时,常常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成人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发现、指出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其转变、进步的点滴迹象,并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
清代有一位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和肯定是建立自信的神奇妙方。
妻子说:怀上这孩子的时候,我受了他们家很多气,感到特别的压抑,特别的冤枉,还不敢说,常常是一个人偷偷的掉泪。你说孩子会不会是跟这也有关系呀!
教授说:科学研究发现,怀孕期间,如果母亲出现紧张或抑郁,那么,胎儿出生后很可能出现行为障碍,比一般人更容易抑郁和焦虑。这些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心理抑郁的女性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很高,使腹中的胎儿“神经质”——孩子出生后爱紧张,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并有可能最终发展成抑郁症。孕期承受了巨大压力的母亲,孩子出生后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容易失控,一旦被激怒就很难平静。
妻子说:就是,这孩子就是这样的,脾气还挺大。那这还有治吗?
教授说:任何情绪波动都有原因,不必担心,只要沉稳,就占了主动,即能平静。
丈夫说:就是,多大点儿事儿,哪能没治呢?
妻子说:那这该怎么治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教授说:我们要随时守望好自己的家园。
妻子说:怎么守望呢?
教授说:美国雅芳全球懂事会主席兼首席行政执行长官钟彬娴曾在一天内接到两份邀请函,一份发自白宫,美国总统布什召见,一份来自女儿就读的学校,校方要她去陪她的女儿参加一场钢琴赛,面对两个都很重要,但又不能同时赴约的事情,钟女士毅然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这位曾六次连续荣获全美50位最有影响的商界女性的解释是:今天不去见总统,日后还有机会,而对女儿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她失望,不能让女儿为此事抱怨我,否则,我会后悔一辈子。
老师说:对,孩子是我们唯一的,我们要全心身的去爱他。
丈夫说:说不定她就是将来的总统呢!
教授说:谁都有可能,人人都有帝王相吗!
众人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