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也谈初中生的分化

时间:2016-06-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褦襶子 点击:
  初中阶段是孩子分化最关键的时期,可是关于分化的原因业界观点也莫衷一是。这让笔者想起中学时学的一篇英语课文“盲人摸象”。说是几个盲人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于是他们来到一头大象前,通过触摸去了解大象。他们分别摸到大象身体各个部位,于是各自对大象是什么样下了结论。结果,几位盲人都认为自己感知的才是大象,别人说的不对。
 
  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在这信息被特权阶层垄断的时代,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教师,正规渠道只能知晓“正能量(物理学上能量如果没有限定条件是不具有方向性的,我们姑且将其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去理解)信息”,可是我们的教育除了“正能量”外还确确实实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确确实实凭借“正能量”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使许多业界同仁思索改善中国教育的出路。
 
  这种思索必须着眼于当今中国大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方能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被垄断的社会,一个普通教师所能知晓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且只能凭借判断来辨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因此“信息”就不可避免地可能与事实存在出入,而据此得出的推论,也自然就不会是正确的了。可这是不是就可以成为大陆的广大教师推卸历史责任的借口了呢?笔者坚信,绝对不会是所有业界同仁都这么认为。提到“盲人摸象”的故事,就是要提醒广大读者,本文观点只是基于个人视角,凭借已有论据得出的结论。如果论据是真实的,那么观点可供参考,如果论据被证实其真实性存在出入,那么观点也就缺乏严谨性,不可照搬了。
 
  古语讲“识不足而知进”,光看教育界的“正能量”,不深入探讨教育所面对的问题,如何使教育摆脱困境!所以就教育上的问题而言,笔者挑战一下正统思维,眼睛盯住教育上的“正能量”去寻找解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但南辕北辙,而且是地道的“负能量”。因为这掩盖了当今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是以牺牲国家民族的希望(不是说孩子是国民民族的希望么!)去粉饰太平,为有良知者所不为。
 
  本文话题源自笔者与一位业界权威的教育理念分歧。这位业界同仁感慨校园清理草坪活动在微信里发了一段话:“拔掉了杂草,我们种下的草坪草才能茁壮成长。等他们覆盖了所有的空地,就不需要再管理了,因为好的草成了优势种群。
 
  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善良和爱。但总会有自私,暴力和仇恨等‘杂草’来占据学生心灵,我们的教育就是播种好草,去除杂草的过程。”
 
  这位业界同仁把学生心灵视作苗圃,欲清除心灵苗圃里的“杂草”——自私、暴力和仇恨。想让知识、善良和爱占据孩子们的心灵。可是“杂草”之喻勾起了困惑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另一层概念,如何解决“因材施教”与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于是笔者回复:“有道理,可是不符合时下的教育理念!当今中国大陆教育不承认“杂草”存在!”
 
  信息发出后,笔者也意识到自己的跳跃性思维易被误解。于是紧随其后复到:“清除心中的杂草是教育的责任!可清除杏坛的杂草仅靠教育就做不到了!欧美国家对杏坛杂草是依法分离教育!晚上由家长陪着单独接受教育!教育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否则就不用开监狱,都开学校了!对这位同仁的观念予以认同(清除心中的杂草是教育的责任!)。但也谈起业界一个长期达不成共识的困惑——“因材施教”与违背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学生分化。然而得到的回复只有两个字:“是吗?”
 
  教育改革之初,因为没有统一小学毕业考试,大多数中学录取新生后组织一次对小学语文、数学两基础学科知识的测试,并据之分班。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班,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放在一起分班。好班、快慢班、实验班这些新形式应运而生。这本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
 
  可是后来由于机制的不完善,人情、特权作祟,许多有“门子”有“窗户”的各显神通,把凭成绩进不了好班(快班、实验班)的孩子,强行塞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的班里。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能够“见贤思齐”,受好孩子影响,也把学习提高上去。从事教育的内行都明白,在未成年的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受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影响”,远远低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受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影响”。不但这些“人情”、“特权”家长事与愿违,还破坏了孩子们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于是社会反响强烈,政府迫于压力,饮鸩止渴地抛出了“阳光分班”(见笔者杂文《阳光分班是阳光下的罪恶》。
 
  业界同仁都明白,差距相差太悬殊的孩子是根本无法“同槽饲养的”。就好比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同一个班)在人生的路上长跑,要么让跑得快的同学发挥能力,以最佳状态去追求人生更高的目标,要么拖住这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陪葬。而且,客观上这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危害更是致命的。将学习成绩差,却水平相仿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这些孩子也许难达到杰出,但还能学到基本的生活知识,形成基本的生活能力。可“阳光分班”使他们很快被抛弃。你想,学习成绩好跑得快的同学与学习成绩差跑得慢的同学,速度相差过于悬殊,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很快就会被前面跑得快的同学落没影了。一群人,大家一起在人生路上长跑,前面的人都跑没影了,后面的你还有什么动力去追赶?
 
  而这些在同一拨奔跑中被落在后面的孩子,一般在初二阶段就已经对于大多数的文化课学习“鸭子听雷”了。这就出现问题了,一个身体健康,心理没有明显疾病的孩子,整天没有事做,要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并且连续坐一个学期,这已经超出了孩子们所能承受的生理与心理极限。于是一些“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活动,如果一个班里这样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这个班就很难正常教学,什么样的好老师的教学都会大打折扣。什么样的好学生学习效果都会因为受到干扰而被削弱。这是普通中学里学生分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近日,南通公共网媒燕憩苑发了一篇文章,把初中里学生分化的原因概括为:1、心理准备差异;2、语文能力差异;3、心理落差差异;4、生活技能差异;5、心理成熟(自律能力)差异;6、上进心差异;7、小学基础差异;8、生活规律与生活习惯差异;9、行为责任意识差异(使用涂改液等)共九个方面的因素。从这九个方面看出,作者是一个对教育有着深入研究的业界人士,观点很专业。笔者在此文后评论:“作者总结的在理!可基准点是重点中学的孩子。这类孩子在现实中大约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三分之一孩子的分化符合这个规律!可剩下那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孩子分化就不完全符合这个规律了!”。客观地讲,这个评论不够严谨,笔者没有调查过,百分比只是一种现象判断。但有目共睹,初中生分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而该文作者在文末也声称“一不小心就列举了近十来点,一点一滴的细微差异,你还有多少呢?”,所以笔者就不对此文观点条分缕析了!仅就一个重要分歧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据该文作者的老朋友反映,此文作者坚信没有教不了的孩子!言外之意,有的只是教育能力的缺失。广义上看,这句话没有毛病。可是该文作者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具体操作者,撇开现行教育模式谈这种观点就有无病呻吟之嫌了。
 
  本文开篇笔者提到的“杂草”就是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分化的结果。可是长期以来大陆的主流教育理念,拒不承认这种分化结果,片面强调“没有教不了的学生”,却不去着眼于当前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深入探讨。因为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不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即使在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也大多就职于好学生集中的重点校。对于数量庞大的普通校学生缺乏深入了解。他们“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把大量的普通校的未能受完有效启蒙的孩子撇除在外。所以,那位业界权威看到笔者“杂草”的观点,只回复了两个字一个标点:“是吗?”。
 
  首先须要明确,笔者的“杂草”概念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产物,而且数量庞大,否则笔者也就没有必要就个案写这篇文章了。
 
  初中生第一次分化的原因,正如“燕憩苑”那篇文章第七条所剖析的,是小学启蒙教育的缺失所致。如果把教育比作盖楼,那么小学就是从一楼盖到六楼,初中从七楼盖到九楼。可是小学启蒙教育严重缺失的孩子,可能只相当于盖到三楼或者四楼,甚至二楼三楼。即便初中老师愿意替小学老师还这欠下的“债”,三年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半,中考时间在六月,再去掉总复习的时间,实际授新课的时间只有不足五个学期)也没有“还债”的客观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育能够在二楼、三楼、四楼,哪怕是五楼上盖出七楼的空中楼阁来!
 
  那些闭门造车的教育界专家学者,总是认为是基层一线教师为掩盖自身的无能危言耸听地反映基层的情况。目前小学教育的确问题相当严重,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现行教育模式导致的学生素质大面积低下同样仍是客观存在。
 
  本校曾经有一道测试新生的数学题连续用了多年——比较1/2与0。5的大小,最惨的一届初一新生居然有超过半数不知道1/2与0。5的算术值是相等的。其他几届被测的学生不知道的比率也相当地高。
 
  笔者曾经长年带最差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班里几乎百分之百没有语文、数学都及格的(100分制60分及格),单科及格的也凤毛麟角。两科加一起达不到60分的常常占一半以上。曾有家长向学校反映,说笔者拿他们的孩子当小学生,给学生留生字作业。当时教学校长找到笔者询问究竟,笔者告诉校长说这些孩子写的字根本没法认。校长认为是笔者夸张,让笔者不要用练字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于是笔者让学生抄录了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课文送给校长,47名学生抄录的课文,校长没有一个全看懂的。七八名学生抄录的课文,校长几乎一个字都没看明白!当笔者去校长那取学生这份作业时,校长沉默良久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初中生的第一次分化,是现行教育模式下产生“杂草”的主要原因。这不是初中教育所能弥补的。到了初二,增添了物理学科,数学开始学习几何,其他学科的知识量也明显增加,第二次分化开始。这次分化可谓决定孩子的一生走向。通俗地讲,你是学习的料,还是将来干粗活的料就在此分野。这方面在小学没有有效接受启蒙教育的学生数量少的重点校迹象不十分明显。可在普通校就泾渭分明了。第一次分化的学生几乎完全弃学,第二次分化的学生没有信心再学下去,很容易被第一次分化学生的课堂恶作剧所俘虏。这部分学生的比重在普通校班级大多超过百分之五十,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也并非个别现象。生理、心理极限所致,这些孩子只能把课堂当作娱乐场所,教师的大分精力要用来应付稳定课堂秩序。“阳光分班”的恶果凸显!
 
  年前本校交流来了一位本市一重点校的优秀教师,这位先生曾经在原来的重点校,多年学生高考升学率享誉省内。其所教授的语文成绩,数次出现本地单科高考状元。可到了本校,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维持课堂秩序上,教学优势不再。
 
  所以笔者在此文中一再强调,“杂草”是现行教育模式的结果。如果严格按学生入学成绩分班,学生成绩就不可能相差那么悬殊,教师就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到使全体学生同步受教。个别再出现“杂草”,美式的分离教育就有借鉴意义了。若象中国大陆这样的“阳光班级”里“杂草”丛生,最后成为优势种群的可能就不是好草,而是“杂草”了。
 
  孩子的心里有“自私,暴力和仇恨”的杂草,孩子们之中出现“杂草”也就不奇怪。孩子内心的杂草能够清理,孩子们中的“杂草”也是可以改良的。这就象一个人身体里有病灶,清除病灶,仍可以使身体康复。所以笔者看到“杂草”之说,自然想起学生内心“杂草”与“杂草”学生的关联。
 
  时下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形式上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什么不许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差生不许叫差生,要叫学业失败的学生,官方以素质教育理念督导应试教育,全体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应试,还要弄虚作假应付检查。那些讥讽基层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的专家学者,请你们稍安勿躁,拿出点具体措施解决一下“丛生的杂草”。这些“杂草”不因为你们不承认他们就不存在,也不因为你们给他们个好名,他们学业上的失败就得以改善。如其玩名堂,不如解决一下初中生严重分化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
 
  清除初中学生中的“杂草”不是放弃,而是通过解决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对“杂草”进行改良。笔者在篇首的那个回复中提到“美式分离教育”,就是在暗示,教育体制才是导致学生中“杂草”丛生的根源。仅以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是无法改变这种残酷现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杂草”不主张放弃的观点,而是要通过体制改良挽救之。也许燕憩苑那篇文章的作者只是概括一下其本校的学生分化的规律,本文笔者阐释的是自己所了解的普通校的学生分化的规律,二者并不矛盾。把这些规律整合,就可以窥透“大象”的全貌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