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如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时间:2016-06-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褦襶子 点击:
  近来与几位网友谈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问题。诸位资深业界同僚、资深母亲,各有各的观点。细细琢磨,关于逆反现象的成因说得都在理。可是对于如何解决孩子的逆反却莫衷一是。
 
  其实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逆反从学前就开始了,只是那时孩子的逆反还被父母的“恐惧”压抑着,正因为初次逆反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才往往导致第二逆反期、第三逆反期逆反行为走向极端。
 
  一般来讲,孩子的第一逆反期出现在3~4岁左右。这是孩子健康意识形成的必要反映。这个阶段的逆反,主要还是基于生理感知能力的增强所滋生的好奇心。某种角度来讲,该阶段的逆反行为越强,说明孩子的心理成熟期越早。可相当多的父母却错误地认为,这是孩子的不良行为。既没有耐心善加引导,更缺乏对这种现象重要性的认识。常常因为忽略了利用孩子第一逆反期促进孩子心智成熟的过程,使孩子的心理成熟受到滞缓或者走不少弯路。
 
  幼儿时期,父母在于孩子具有“恐惧”性的优势,许多年轻的父母,不是对孩子“逆反”无原则地纵容姑息,就是蛮横地压制。其实,这个阶段孩子的逆反本能的成份占多数,父母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能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但必须提醒年轻的父母,压制还是必要的。对孩子的逆反,不能野蛮地压制。但如果一味地纵容,不予干预,势必让孩子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感知,潜意识里形成自己的任何愿望都是能够得到满足的,任何愿望得不到满足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这不但会导致孩子未来心理的畸形发展,最直接的害处还是使第二逆反期与第三逆反期易出现极端逆反行为。那么压制的原则是什么呢?是随机性压制,还是有什么规律呢?
 
  虽然幼儿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对家庭生活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但潜意识还是能够感知到自家的生活水平与其他小朋友家生活水平的差别的。家长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的愿望,惧怕在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让自己的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是毫无根据的臆测。让孩子接受现实生活里的个性差异,有助于形成孩子健康的心理。对孩子逆反行为的必要压制,会使孩子接受“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挫折感,在一定程度上渐进性地弱化孩子的逆反心理。避免在后两个逆反期做出极端逆反行为。
 
  在孩子首次出现逆反心理时,常常会导致正常生活受到干扰,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采取必要的“反其道而行之”的诱导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惑。但无原则地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纵容也是贻害无穷的。那么就需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如果他(她)的要求是合理的,爸爸、妈妈是可以妥协的。但如果要求不合理,爸爸、妈妈也是绝不会接受的。交流过程中,要帮孩子分析,他(她)们的要求哪里合理,哪里不合理。起初孩子是弄不太清楚什么叫合理,什么叫不合理,但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条件反射。
 
  对于幼儿的教育,与驯兽差不多。这个比喻虽然不恰当,但道理相同。此时孩子的心智刚具雏形,许多道理孩子不懂,也理解不了。可等孩子理解了再要求孩子去做,不良习性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强制孩子去做些成长必须的事也是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幼教需要,小学、初中教育也很必要。只是必须掌握好分寸。
 
  对于人生第一次逆反,要“反其道而行之”地引导与要压制并行。通过压制让孩子感知个性差异,并以交流沟通疏导孩子对于压制的反抗。引导孩子形成是非观念。
 
  过去孩子第二次逆反出现在7~9岁左右,近些年这种生理现象延至9~10岁左右,大约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也就是说孩子的相对心理成熟期在延长。但此时孩子心理成熟在性别上的差异还不十分明显。可伴随着孩子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成熟,孩子们在心理上就开始出现分化了。这在后面再详细探讨。
 
  第二逆反期的孩子,逆反心理表现为因“接受疲劳(对父母长期重复的信息传递方式感知疲劳)”积累起来的对立情绪。但通过三四年左右的小学教育,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逆反现象严重,就要以沟通交流为主,慎用压制。这一方面强化孩子的是非观念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形成责任意识。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包括因为自己认知不足的责任。在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时,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明确理由。家长与老师在这个年龄段应该主动施加人为影响,即便孩子在表述选择理由时,家长与老师体会到了,也必须要求孩子们表述清楚。倘若表述不清,孩子们表述到什么程度,就应允到什么程度。没有清楚表述的部分要明确拒绝。
 
  通过第一次逆反期的教育,这个时段的孩子一般不会再因为愿望得不到完全满足而做出极端行为。大多数的孩子会因为愿望得到部分满足而放弃与父母的强烈对抗。可是如果不对这种现象进行主动干预的话,积累日久,仍会使孩子逆反心理得到强化。所以在事后,要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他(她)的愿望没有得到全部满足,没有满足的部分是因为孩子哪些认知不足与表述不清所致。向孩子明确没有人有义务凭借猜测去满足他(她),他(她)必须为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与表述上的不清楚承担“相应愿望得不到满足”的责任。
 
  这个年龄段,除非严重危害孩子身心健康,否则不易用压制方法让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能够讲清楚愿望的理由,就可以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即便不合理,也必须让孩子懂得哪里不合理。局部不合理,就拒绝局部,全部不合理,就拒绝全部。
 
  孩子逆反最强烈的当属13~17岁,也就是孩子初中阶段到高一这段时期。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骚动期(也就是心灵闭锁期),心理反映开始分化。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初二年龄段自我封闭达到顶峰。此时孩子们心理成长处于半失控状态,标志性反应就是逆反心理加速强化。但这种逆反与前两次逆反比起来,更具隐蔽性。也就是孩子在心里与父母较劲,但直白的对抗却减少了。
 
  近年来,由于孩子们饮食结构与生活规律的变化,心灵闭锁期与理论上的年龄段产生差异。男孩子表象特征到初二下学期与初三上学期达到显征,女孩子则在初一下学期到初二上学期达到显征,二者有了一年左右的差距。极少部分晚熟的孩子要到高一才出现显著的逆反心理。大多数女孩子心灵闭锁期提前了半年,男孩子延后半年。有关研究表明,女孩子心灵闭锁期提前与肉类食物过多和成人信息泛滥有关。而男孩子心灵闭锁期延后,系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的呵护导致运动时间与运动量减少所致。
 
  对于第三逆反期孩子的逆反行为压制已经难以收到显效。即便父母够强势,也往往会迫使孩子走向极端。所以,对于进入第三逆反期的孩子,要拿他们平等相待,满足孩子们潜意识里验证自身能力的渴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父母拿他们当大人,想要做大人们做的事,渴望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对来自父母甚至所有师长的约束都滋生抵触情绪。所以,改善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逆反,必须给孩子足够的表现机会。
 
  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逆反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帮孩子们认识自己逆反的非理性,以理性的剖析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最终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逆反现象的有效手段。
 
  但上述手段,需要三个逆反阶段的教育具有连续性。而现实里,几乎百分之百的中国大陆的父母在第一逆反期甚至第二逆反期的教育都是非理性的,常常到孩子的逆反已经不可收拾了,才肯不惜代价想办法。倘若钱和利益的牺牲能够解决孩子逆反带来的危害,那笔者也就没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了。
 
  非正常程序,只能使用非正常手段。缺乏第一、第二逆反期的教育导致的第三逆反期孩子的极度逆反,只有通过群体惩戒教育进行挽救。这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与社会教育体制的配套完善。而教育绝不可能单独独立于全社会其他体制之外而完善。因此目前体制下解决孩子越来越严重的逆反现象,只有家长与老师从第一逆反期着手进行系统教育才能奏效。在全世界皆因为摒弃惩戒教育遭受惨痛教训后重新规范惩戒教育的今天,中国大陆的教育还在拾人牙慧地完全否定惩戒教育。让许多杏坛园丁痛心疾首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批批孩子被毁去。
 
  所以最终笔者要提醒所有孩子还未成年的父母,忽视了孩子学前的第一逆反期的教育,几乎是没有补救的。即便家长到时愿意接受惩戒教育,这个愚昧的社会也不会允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