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孙玮: 一身三印立明廷

时间:2013-05-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安宁 点击:

     我的家乡临渭区官底镇有个孙家村,村里居住着孙、陈、焦、王四大姓人。这里的孙姓居民都是明代大名鼎鼎一身挂三印的孙玮的后人,当地人称“孙尚书”。在村西北有孙玮的坟茔,儿时我们挑草时常来此玩耍。墓前左右各有两通古碑,向南是肃穆的神道。石人、石马、石羊站立两排,相向而立,尽显主人当年威风。

  文*中那些珍贵石雕悉数被当做四旧打碎,坟墓也被挖开,现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通古碑。想起来真可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地人说的“孙尚书”:孙玮(1552—1624),字纯玉,号蓝石,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其父孙一诚,字明卿,早年弃学从军,任潼关卫署指挥佥事。管理军政出色,声望颇高。只因他为人刚直不阿,不奉承上司,与官场习俗格格不入,虽受嘉奖,但一直不被提拔重用。后辞职回归乡里。在家乡他以让为先,爱护弱者,救助穷人,被村民尊称“佛爷”。孙玮的伯父孙一正,字格卿,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升任山西副使。嘉靖四十四年因功再升顺天府(北京)尹。和其胞弟一样为人正直,不媚上司。

  受孙一诚、孙一正耳提面命,孙玮学业有成,二十五岁即中进士,后授行人,历兵部给事中。明万历年间,厂卫恃太监冯宝淫威,胡作非为,常常累及无辜。万历皇帝喜欢动用重三百多斤的立枷刑具,一旦受刑,罪犯当即便被处死。官员孙玮力陈其害,在他不懈努力下,万历终将这些弊政一一废除。

  万历三十年,孙玮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这期间,日本侵略朝鲜,明廷准备出兵,每月摊到民间的军饷高达六万。为减轻百姓负担,孙玮督军治理水田,开垦土地,以抵充粮饷,免去了百姓许多征课。时年旱、蝗、水灾相继发生,连年歉收,百姓困苦不堪。危急时,孙玮不听下属乘船躲避的规劝,坚持亲临一线指挥军士抗洪救灾,甚至洪水到了他床前也毫不动摇。

  后来孙玮晋升兵部侍郎,召为右都御史,负责督管仓场。后又晋为户部尚书,同时兼管仓场,不久又兼署兵部,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他为此上书:“陛下累累以三印全部委之于臣,难道国家真的无人了吗?”然后列举了许多堪当大任的臣子名单,恳请皇帝重用。

  当时内忧外患,朝令不行,常常出现国家财政收入被地方截留挪用现象。万历三十九年正月初五,孙玮以国家为重,不惧得罪众多地方大员,再次奏请杜绝截留钱粮,请皇帝下令“一切京边钱粮随征随解,分文不停,抚按不得请留用,有司不得挪借,则国计甚幸。”

  万历四十年十二月,素负时望的孙玮,以兵部尚书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徇私情,不受贿赂。他上疏指出政事诸多弊端。应天府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不识大体,互相攻击,影响极坏。朝廷打算罢免熊廷弼了事。孙玮为振风纪,坚持按照法律,把两人一并弹劾,因之受到其同党连章攻击。心灰意冷的孙玮 上疏要求辞职回乡,神宗不许,一面挽留他,一面将两御史从都察院清除出去。怎奈孙玮归意已决,上疏不止,累计多达十余次,终于在万历四十一年八月告老还乡。

  天启元年(1621年),孙玮以七十岁的高龄,又奉诏担任南京吏部尚书,第二年又任北京刑部尚书,参赞机务。天启三年又任北京吏部尚书,仍掌左都御史。内使王文进犯杀人罪,熹宗传旨交司礼监议罪,将其余同党交付法司审究。孙玮认为,一件案子不可分两地审判,坚持将王文进交付法司,熹宗不听。当时宦官魏忠贤专权乱政,孙玮以老乞归不许,于是忧愤成疾。

  天启四年秋八月,孙玮病危,临终前一日,仍念念不忘朝廷大事。上疏熹宗:欲图治平,必须团结人心,勤学进德,任用贤辅,尤其要广开言路,明断是非,统揽大权。并极力推荐刘一燝、邹元标等一批贤能大臣。最后恳切奏道:“臣遘疾危笃,报主无期,敢竭微忱,用当尸谏。”其忠贞之心日月可鉴。次日,孙玮病逝。

  孙玮死后,熹宗派大臣代表自己前去祭奠,指使官员为他监造坟茔,护送灵柩,追赠太子太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孙玮为他的正直付出了代价。孙伟死后,他的政敌仍不放过。陕西巡抚乔应甲在魏忠贤支持下,弹劾孙玮属东林党人。昏庸的朱由校于是收回成命,将孙玮削夺为民。直到新帝崇祯登基后,才又追复原职,并谥号“庄毅”。

  民间传说,朝廷怕孙玮墓被盗,出了北京城每二十里造一个坟,到家乡一共埋了七十二个疑冢。近处的官道镇南家村东有一个坟,下邽镇胡张村南有一个坟。传说孙玮父母葬在胡张。有姓胡姓张的二人专事守坟,后来繁衍为今日胡张村。

  孙玮归葬故里后某年,有一穿长袍短褂的南方风水先生发现孙伟墓的风水特别好,遂生盗风水之念。于是偷偷雕了一个大老鼠,背上背着七个小老鼠,写上咒语,装入锦匣带回南方。结果本该出七代尚书的孙家,可惜只孙玮一代就结束了。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七辈尚书一辈背”。

  据孙家村89岁的孙继忠老人回忆,村上过去有尚书祠堂,每年孙姓人都要去祭拜祖先。渭南东塬上也有个孙家村,其村民为孙玮后人一支。由于路远,他们每逢年三十就要赶到官底孙家来,在尚书祠堂里打地铺睡,大年初一祭拜完毕再赶回去,一直到解放前。

  生在明朝后期的孙玮,身在封建社会官场高层近五十年,后来又逢木匠皇帝朱由校当政。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原则,批评朝政,和坏人坏事作斗争,该是多么难能可贵。岁月匆匆流过了近四百年,但孙玮的为官之道,似乎对当今官场仍不无借鉴意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