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公无渡河

时间:2022-12-0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一声山水渌 点击:

  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十二操,又有九引,第七曰箜篌引,正是讲“公无渡河”的故事。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据说霍里子高早上起来划船,见一老翁披发提壶,横渡河流,老翁的妻子在后面制止他渡河,他不听而最终被河水淹死。他妻子就用箜篌弹奏此歌,曲终遂也投河而死。霍里子高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丽玉,丽玉便用箜篌仿其声而作此曲。丽玉的行为实质上是对这一戏剧性事件的表演复刻,而整个事件后人所能看到的,仅仅只有那十六个字,但我仍然觉得戏剧效果被它拉满了。

  这首歌辞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真挚沉痛,一句一顿,一句一转折——警止,惊惧,哀痛,无奈。激烈而又紧凑的冲突快速展现,悲惨事件的整个过程突面而来,让观众产生过山车般的情感体验,又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自由想象补充剧情。

  有人认为这是写夫妇的殉情之作,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殉情?“公”是古代对年长男子的称呼,想必夫妇二人年岁皆已不小,却行如此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之举,不免让人小小称奇一番。或者“公”堕河而死,妇又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而不得不也投河而死呢?“你不要渡河呀!你竟然非要渡河!果然被那凶险的河水淹没,我还能拿你怎么办呢!”其中的语气总让人觉得另有一番隐情。

  假设并不存在霍里子高的故事,单从“公无渡河”这十六字歌辞来看,我们自然而然又可以有其他的一些联想:一是劝人不要往错误的路上走了,可那人偏偏不听,迎来了悲惨的结果。这可以隐射到臣子忠谏昏君不听的事情上。二是解读为人不顾艰难险阻,无惧必死的命运而奋力斗争,行心中所认为正确之事的英雄主义。

  其实起先我不知在哪里看到的是这个版本:“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相较前面提到过的那个版本,我认为这一版私人的情感色彩更淡,但平淡中的悲壮却远远胜于前者。区别就在于第三句“公堕河死”与“渡河而死”。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强调的是“渡河”这一行为的本身,看似普普通通的陈述其实是飞蛾扑火、精卫填海式的壮烈与震撼。试想狂风卷起巨浪,黄沙漫天,浊波洋洋,雷霆震怒,跃马嘶啼,二十四弦并奏,一人乘小舟求渡大河,义无反顾投入波澜之中,是怎样一种史诗级场面。

  明知渡河将要死,却竟还是要渡河。莫名让我想到西西弗神话里那样特定行为带来的形式美感。或者说是拉奥孔被蛇缠绕挣扎濒死的瞬间,或者说美人自刎于乌江前,一朵美艳到滴血的花将要凋零的那一刻,竭尽全力在悬崖边的风雪里开尽最后一丝力气。不追求任何意义,只感受极度痛苦以及死亡带来的兴奋。所谓戏剧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