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杜家滨—事业从足履薄冰处得来

时间:2022-10-2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武敬敏 点击:
优秀员工不可不知的12个人(全文在线阅读)  >   杜家滨—事业从足履薄冰处得来

    有很多人说,做生意就是这样,只要敢于投资,就会有对得起你的回报。照此推理,跨国老板岂不是高枕无忧了,投资、投资,然后等着收回成本就OK了?实行上没那么简单,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经营者,不但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好市场投资,更要有引领企业向前的素质和魄力。杜家滨就是一个多才兼备的人,他的成就的取得跟在外企中的打拼息息相关。

    发展空间>薪水——人才不请自来

    作为一个管理者,杜家滨有他的个人魅力,在团队的实际运作中,杜家滨能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目标。杜家滨善于网罗人才,善于与人沟通,这在业内是出了名的。

    1998年,杜家滨正式成为思科(中国)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就积极地邀请业内精英加盟,组建他的团队。有很多人在加入思科之前,都曾在业内很知名的公司担任要职,有着很好的职业背景。举几个例子:

    徐启威,负责思科电信市场部,曾在AT&T担任中国公司副总裁;

    吴世楷,负责思科电信市场部,曾在戴尔担任中国/香港区董事总经理;

    吴锡源,负责思科渠道管理,曾在3Com担任中国区总裁;

    奚祖强,负责思科产品管理,曾在康柏、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要职;

    张思华,负责核心技术部门主管,曾在3Com担任重要职务;

    刘维明,是中国思科最年轻的副总裁,曾在Unisys和NCR担任过高级职务。

    在IT业界,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杜家滨有吸引力,可以将众多的高级人士收拢过来。有人会奇怪,杜家滨究竟是靠什么说服别人的呢?

    杜家滨靠的不是高薪水的诱惑,他知道优秀的人关注的不是薪水,而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有了一个广大的发展空间,薪水也就相应得到了。其实这不但是公司选择人才的一个标准,也是职场选择人才的一条准则。

    沈向阳选择微软的时候看中的就是微软的环境和广大的发展空间。微软美国研究院中聚集了不少在技术领域顶尖的学者,有很多还是世界一流的专家,这样的团队让沈向洋十分向往。尤其他是学图形学的,当时在这一领域得世界最高奖的四五个人都在微软,这些精英人才像偶像一样吸引着沈向洋。所以在沈向洋毕业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微软。进微软之后,和那些顶尖人士交手,让他成长得特别快,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见,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的诱惑力是极大的。

    杜家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努力为到思科的每一个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他相信没有人会拒绝能给自己带来光明前途的公司。

    首先,他让思科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平等。杜家滨的言语中经常表明这样的观点:

    “我不喜欢自己总是用权威去解决问题,毕竟,公司里不需要一个警察来维持正常的运作。”

    “如果把思科中国比做一个球队的话,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是足球明星。我该扮演的角色不是教练,而是后卫或守门员,什么地方需要我,我就出现在什么地方。”

    “很多事情,仅凭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成果,是整个团队的成果。”

    “我希望公司内部的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工作,尽管大家风格可能不相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相同,但这并没有关系。我的任务就是在挖掘每个人潜力的同时,保证团队效益的最大化。”

    杜家滨力争创造这样的环境,他希望任何一个留在思科的员工都能看到自己在思科发展的机会,而且通过努力,会对公司产生价值。当员工发现自己能作出贡献的时候,他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会做得比别人更多,同时,自己也会学到更多。

    其次,他为思科的员工提供学习的平台和空间。思科几乎每天都会有新产品或新技术诞生,思科公司会定期通过网络学习系统为员工展开培训,利用网络视频,员工在两三天之内就可以很直观地接触新的技术。

    杜家滨提倡员工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员工完成工作的前提下,还会提供各种资源鼓励他们学习。有的员工利用公司的资源学习英语,还有的自学MBA。思科(中国)每年都会派出几十人到国外参加各种活动和培训。在中国,CCIE认证不好考,全中国通过的大概也就200多人,而思科一个部门就有将近10人。每年杜家滨还会申请约400万美元的经费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