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问“道”---天道篇(4)

时间:2011-0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道法自然 点击:

          随着自然界的神秘面纱一点点揭开,客观事物的奥秘一点点呈现在面前,人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小道”。

         老子的“大道”也一点点被科学发现印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天体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原子构成,原子核由夸克组成,而夸克看不见。物质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穷尽的,它不会消失,也不会再生,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是改变自身存在的形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引出的质能守恒定律表明物质和能量有无相生,相互转化。质能守恒定律的公式E=mc^2描述了质量与能量存在的关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提出的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指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的点),在大约137亿年前,奇点爆炸,快速膨胀进而形成了今天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

        可以说在科学发现中“道”无处不在,每一个科学上的新发现都渗透着“道”的精神,这样的例证举不胜举。

       “道”就是这样令人惊奇,欲说还休。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越深入,这种感觉便越强烈。老子对“道”的论述,用今天的科学来评判,也不能不让人由衷的赞叹。

        人类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牛顿万有引力论的成功,使得法国大科学家拉普拉斯在19世纪初论断:“宇宙是完全被决定的。他认为存在一组科学定律,只要我们完全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我们便能依此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换句话说,他认为未来是可以预知的,而“道”是可以穷尽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那组科学定律,而那组未知的科学定律就是对“道”的终极描述。伴随着更多的科学发现出现在人们眼前,人类欢欣鼓舞,对拉普拉斯的预言信心十足。

        但没高兴多久,科学家们就发现问题了。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或“不确定关系”):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这个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任何方法能够精确测出微观粒子运动参数。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知道微观粒子下一刻会出现在哪里。“不确定性原理”动摇了拉普拉斯的预言,海森堡说从此世界不再可知。这个理论惊动了科学界的泰山北斗、“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爱因斯坦,他精心设计了数次实验试图推翻“不确定性原理”,几番徒劳无功之后,爱因斯坦悻悻地说:“我不相信上帝还掷骰子”。------很可惜,上帝有时候确实是在掷骰子。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在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4年后的1931年,捷克裔数学家哥德尔证明并发表了“不完全性定理”(数论第二定理)。“不完全性定理”包括两个定理:1.任何一个相容的数学形式化理论中,只要它强到足以蕴涵皮亚诺算术公理,就可以在其中构造在体系中既不能证明也不能否证的命题;2.任何相容的形式体系不能用于证明它本身的相容性。第二个定理是对第一个定理的扩展,这个定理对没有数理逻辑基础的人来说可能不好理解,我们把它转化成另一个相似的推论:我们用A定理证明了一个命题的真伪,但是无法用A定理证明A定理自身的正确性,只好用B定理来证明A定理的正确性,但是如何证明B定理的正确性呢?于是我们用C定理证明B定理的正确性。。。再用D定理证明C定理的正确性。。。永无止境,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永远拔不出脚的泥沼......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指出了数学的极限,而且根据“不完全性定理”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提出来一个完备而无矛盾的体系来解释宇宙的一切。

        而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劳仑兹建立的混沌理论彻底破灭了拉普拉斯关于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幻想。混沌理论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的方法,用以探讨动态系统中(如:人口移动、化学反应、气象变化、社会行为等)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的行为。“混沌理论”告诉我们事物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除非有一天,人类能找到上帝的随机数发生器,才能彻底破解自然的奥秘。它的最经典的推理,就是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同被列为二十世纪的最伟大发现和自然科学上的传世之作。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以及“混沌理论”,构成了人类科学知识局限性的核心。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又发现了若干不对称的现象,如宇称不守恒、同位旋不守恒、超荷不守恒,以及化学中不确定度等等。

       “不确定性原理”、“不完全性定理”以及“混沌理论”三大不确定性原理的发现,说明人除了有意志、意识、会思考之外与低等生物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特别的只是他常常自欺欺人,他狂妄自大,野心勃勃,但又对世界无能为力。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或许有一天人类能够超越现有的科学体系,站在更高层次上建立新的科学体系推翻以上三个理论。但是,总有一天揭示自然规律的难度会超过人类智力和寿命的极限,随着人类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就算一个天才从出生就专门研究一门学问,但也许直到他临终前还没有学完人类已有的知识,他哪里还有时间去突破未知呢?更何况只掌握一门学问是不足以攻克未知难题的,大多科学家大多都身兼数艺,比如物理学没有数学的支持便搞不下去。以前在量子力学方面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的不超过40岁,现在呢?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查德·菲利普·费曼曾经说过,科学有两种死亡方式:第一种,上帝降生人间,提出终极理论,解释了一切。 第二种,总是有99%的已知和1%的未知,而探索那个1%的代价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繁琐,最后人类放弃了对1%的追求。费曼的论断过于乐观了,在他身处的时代还没有发现“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目前所认知的部分大概只占宇宙的4%,暗物质占了宇宙的23%,还有73%是一种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而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还几乎一无所知。况且宇宙是如此广大,人类迄今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爆炸距离我们130亿光年,130亿光年的距离,意味着地球上看到的恒星爆炸,实际发生在130亿年前。人类在宇宙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后知后觉。

顶一下
(19)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