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别再以陪伴的名义监禁孩子的人生(2)

时间:2017-10-2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多钰 点击:
 
儿子留学后,这位妈妈还是不能适当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抽身,坚持要儿子选她期望的医学预科专业,但是儿子其实根本不想读,于是一场远隔重洋的战争开始了,最后儿子拗不过妈妈,选读了医学预科,成绩却一泻千里,因为他根本就不读书了,成天找女孩约炮,成了一个爬梯动物,经常在学校里惹是生非。这位太太也算如愿,又可以接手儿子的再教育。
 
如果跟这样的太太比陪伴时间,我是肯定要汗颜的。因为我从来没有陪王若冲做过作业,我甚至还因为无人帮忙照看接送,在小学时把她放在寄宿学校里,每周五回家过周末。那时候每周日的返校都是一场战争,她不愿意返校过那种每个人都一样的定时定点的集体生活,我们夫妻默默听她哭诉,跟她解释只能这么安排,最终还是哭着乖乖踏上返校的路。为了让我们多接她回家,她经常会在学校里动一点小脑筋,说自己腿疼、耳朵疼,装病,我们也不戳穿她,只要有可能,就去接她回家。
 
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的例行亲子活动是一起散步,听她说各种学校的事情,有时候她会反复提到同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件事情对她很重要,有时候是一些学生间的冲突,有时候是一些学校或社会上耐人寻味的事情,有时候还会带情绪看不惯很愤怒之类的,不管她说什么,倾听以及适当开解就足够了。
 
上大学后,有一天她放假回来,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开车去一个地方,她忽然说,“这是我小学返校的路啊”,她爸爸就说,“那我们回学校吧”,我们三个相视而笑,那段不堪回首的寄宿生活终于褪去苦涩,成了一个我们一家三口曾经共同度过的回忆,一个可以拿来开玩笑的话题。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跟学业成功相比,这种共同度过的情感交流更让我珍视。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一个母亲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大过孩子与自己的情感交流,替代孩子选择道路的权力欲大过让孩子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如果陪伴的结果是孩子的道路由父母选择,这样的陪伴跟监禁有什么区别?陪伴时间越长,不过就是囚禁时间越长而已。
 
3、请陪伴他们,不要监视他们
 
“陪娃写作业?算了吧,想来想去还是命更重要”在网上掀起娱乐大潮的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一种现实,在中国,每天陪娃写作业,是当下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陪伴孩子成长最常见也花费时间最多的方式。
 
电视剧《虎爸猫妈》剧照电视剧《虎爸猫妈》剧照
对很多中国妈妈来说,“陪伴”一词几乎就等于陪娃写作业,或陪娃上各种课外班。有一个开明的北京家长跟我抱怨,他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了,本来不打算报班,结果每个小朋友都报起码三个班,甚至有六个的,后来他也只好从众,给孩子报了三个。
 
幼儿园和学校所提倡的“共育”,更多也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把原本应该在学校中完成的作业,不仅带回到家庭中,挤占亲子时间,还严重“乱入”家庭生活,让家校的互动,变成了家长们苦不堪言的重复教育负担。
 
奇怪的是,大部分听话的家长对这种负担不仅不提出异议,还因此好像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沉浸在这种“重复教育”和“过度教育”的“练级”游戏中不能自拔,像教务主任一样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涨跌。他们把本该跟孩子交流的时间全浪费在这种“练级”游戏中,本质上是逃避真正的家庭教育责任。
 
陈方老师在《对不起,爸爸妈妈没那么多时间陪你》这篇文章里,对这种过度陪伴的政治正确提出了一些怀疑。
 
我对此没有陈方这么客气。在我看来,这种以陪娃写作业为主的所谓陪伴,与其说是陪伴,不如说是“监视”。
 
陪娃做作业上课外班,是基于一种把孩子当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教育产品的观念,把自己当成监工,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加以生产监督;同时,以为教育就是各种可配备可购买的技能点,应当尽可能填充,却放弃亲子陪伴中最重要的家长“身教”的必要时段,也侵占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责任,剥夺孩子自我成长自我发育的可能;最后,它实际上也是家长自身终止成长的借口,是对自己生活和事业可能性的悲观和自暴自弃,认为孩子有权力挤占自己的全部空余时间,把孩子培养成功高于自己的一切个人完善需求和生活追求。
 
这种陪伴就是典型的“陪伴过度”,它并不比“陪伴缺席”带来的问题小。如果说“陪伴缺席”带来的是一大群缺乏安全感和必要庇护的留守儿童,“陪伴过度”带来的就是另一群被过度庇护束缚自身成长动能的“巨婴”。
 
港剧《一屋老友记》中的情节港剧《一屋老友记》中的情节
在这种新型填鸭式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恐怕更容易把家长理解为资源获得的渠道,把生活理解为资源获得的过程,更容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或许如陈方所说,有劝慰者会劝解,“将来你空巢寂寞时候,就会怀念陪孩子做作业的美好时光”。
 
我对此十分怀疑。空巢的寂寞,难道不是长期监视孩子落下的病根吗?明明有更美好的陪伴方式可以回忆,为什么要去回忆这种“家长乱入”学习的遭罪时光呢?学习如果有所谓美好时光,也应该是同学之间的共同回忆,是“同桌的你”的回忆,家长在里面掺和些什么呢?抹掉初恋的美好?减少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的妙处?……与其这样瞎掺和孩子的生活,不如保持自己的生活追求,这样将来空巢的时候,也不至于无事可做,空虚寂寞。
 
等到空巢的时候,你就会明白,成功是一个多么冰冷的字眼,它并不会成为你胸襟上足以居功的教育花朵,它远不如一个懂得爱的意义的孩子带给你的任何一丝安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