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为什么86版《西游记》无法超越?

时间:2017-04-1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天飞 点击:
为什么86版《西游记》无法超越?
 
  刷屏的人,应该都是从小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每到寒暑假的时候,“登登等登”的音乐必然会响起。
  杨洁老师去世,世间便再无86版《西游记》;而且,这是一座无可超越的巅峰。
  有人说:“你这就过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事物都在进化,凭什么说86版就一定是巅峰?是不是思维定势呢?”
  我说不是的,因为86版《西游记》,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部连续剧,而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戏曲表演经验、演艺人才的大荟萃。是把几百年西游戏的积淀搬上电视媒体的尝试。
  网上也有很多文章提到,86版《西游记》的传统戏曲味道特浓。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86版《西游记》是一个新时代的开拓者,不如说是上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
  
  一
  应该说,大量在连续剧中借鉴戏曲,并不是杨洁老师的首创。因为在七八十年代,拍连续剧是一件新鲜事。没有什么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大家都是从传统戏曲中搬东西。
  不但大陆如此,港台也如此,香港曾经盛行过十多年的“黄梅调”电影,就是把黄梅戏搬到影视上的一种形式。台湾的古装影视也是如此,回头翻翻当年的不少台湾古装剧,从服装到表演都有浓重的戏曲痕迹。
  如果这样的话,86版《西游记》借鉴戏曲只是时代使然。但是,《西游记》有其特殊性。
  因为目前,《西游记》的表现大致有两类;
  一是忠于原著。尽量演出《西游记》原著本身的气质。
  二是利用故事IP,进行现代化的演绎。这方面最成功的是另成一派的周星驰。
  传统戏曲,与传统故事相伴相生了800多年,而在明清两代逐渐定型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面貌。
  以服装而论,今天在舞台上看到的戏曲服装,恰恰是以明代服装为基础,而吸收了各朝各代风格形成的。
  以精神而论,传统戏曲表现的人际关系、道德伦理,也正是明清两代的主流心态。
  如果选择“忠于原著”的话,那么,《西游记》号称是唐朝的故事,其实是明代人写的书,表现的是明代人的精神状态、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所以,如果要在视觉上对其演绎,最好、最便捷的借鉴形式就是传统戏曲。
  并不是戏曲适合所有的“古装片”。假如拍以商朝为背景的《封神演义》,京剧《反五关》大概就很难用得上。因为《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不一样。《西游记》完全是神仙世界,涉及现实社会的很少,西域诸国也是硬编出来的。而《封神演义》的基调仍然是历史小说。《反五关》的黄飞虎,表现的是以明清时代的伦理为基准的君臣父子关系,硬放在近乎蛮荒的商朝,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显得怪异。
  一部明朝的书,一颗明朝的心,一群明朝的神仙。这部《西游记》简直就是天然为了戏曲而生的!
  大量引入戏曲元素,这就是杨洁老师的高明之处。
  杨洁老师本来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戏曲组,对传统戏曲当然有绝对的鉴赏力。她尝试过和京剧院合作拍摄《香罗帕》,还拍了京剧《卖水》。她在挑选演员的时候,非常看重的就是演员的戏曲背景。她为了选定孙悟空一角,先后拜望了南北两派猴王,最后圈定了六小龄童,这些故事已经为大众周知。同时,她还在各地戏剧团体物色演员,大量抽调进入剧组,正是这位懂戏曲的导演和这些专业的演员,奠定了86版《西游记》的基调。
  二
  86版《西游记》的演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戏曲演员、话剧演员、影视歌舞演员。
  这三类里,戏曲演员占了绝对的主流。
  六小龄童先生是南派猴戏世家,家学渊源,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德华先生是北方昆剧院的小生演员,演观音菩萨的左大玢老师是湘剧演员,70年代就给毛泽东演过戏。演高小姐的魏慧丽老师是京剧演员。演白骨精的杨春霞老师,演过京剧《杜鹃山》的柯湘。演高母的高玉倩老师,其实以《红灯记》的李奶奶知名。演殷夫人的黄梅戏演员马兰老师,成了余秋雨老师的夫人。当然还包括我们喜欢的评剧演员赵丽蓉老师。
  
  就连出场没几个镜头的昴日星官,扮演者徐冠春都是昆曲演员。而这位徐冠春先生,青年时代演过电影《十五贯》的熊友兰。《十五贯》又称《双熊梦》,熊友兰就是其中一“熊”。而这部《十五贯》,号称“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是昆曲演出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当时年轻的徐冠春能够参与其中,说明他的演技已经得到老一代昆曲名家的公认。
  
  因为研究《西游记》,并在我的微信公号“李天飞”里写西游记的普及文章,我请教过六小龄童先生猴王脸谱的画法,他立即如数家珍地告诉我:石猴的是什么样,齐天大圣的是什么样,什么时候画金粉,应该勾什么线条,并建议我查哪些参考书。这些东西,在传统艺术家的心中,都是信手拈来的。
  正因为熟极而流,所以表演的时候才能不假思索,人就是猴,猴就是人。戏曲是“角儿制”,而今天的影视剧是“明星制”。戏曲中人服从于角色,今天的影视剧角色服从于人。六小龄童先生一生只演猴,自然做到了无人企及的极致。
  
  三
  即便是话剧演员、影视歌舞演员,也要么深受传统戏曲的影响,要么有深湛的戏曲基本功。
  86版《西游记》有许多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话剧这种形式,本来源于西方。在中国长期占主流正统地位的是所谓斯坦尼体系,即俗称的“体验派”。而焦菊隐先生在体验派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民族化。
  为了向民族艺术学习,北京人艺就专门从北方昆曲剧院请了昆剧老师给话剧演员说身段,有些老师甚至因此从北方昆曲剧院调入了北京人艺,为话剧灌输着传统戏曲的充沛内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