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百雀林(2)

时间:2016-11-1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迟子建 点击:
  明瓦除了坚持要用自己的姓氏外,其他的都很听养父养母的。王琼阁给明瓦报户口的时候,对他说:“你有了新家,该随着我姓了,以后叫‘王明瓦’好不好啊?”
  明瓦摇头。
  王琼阁问:“你还想姓周啊?”
  明瓦点点头说:“没逮着啊。”
  王琼阁这才明白,小没认为父亲没有落网,还活着。只要他没死,就还是他的父亲。若是别人,会很恼火,但王琼阁没有计较,他觉得明瓦还念着父亲,说明他是个有情义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如同一瓶好酒,贴什么标签又有什么关系呢?
  周明瓦还是周明瓦,小没还是小没。
  明瓦上课爱打瞌睡,他的脑壳因而常常挨老师粉笔头的打。即便这样,也没断了他在课堂做美梦。不过他勤快,轮到他值日时,他把教室打扫得格外干净。因为这,他转年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
  明瓦惹的唯一的祸,还是因为父亲。那时通缉周巾的告示贴得哪儿都是,百货商场、银行、粮油店、照相馆、饭馆、理发店、学校甚至公共厕所,只要是老百姓出入得多的场所,都贴着一张。明瓦一看到父亲的头像,就会在心里热辣辣地叫一声“爸爸——”。明瓦受不了这折磨,把学校门前贴着的通缉令给撕了。同学揭发了他,明瓦被叫到办公室,班主任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明瓦哭着说:“没神啊。”此外再不肯吐一个字。班主任大惑不解,叫来王琼阁,这才知道明瓦就是通缉犯的儿子,而他之所以撕告示,是不忍心看父亲那一眨不眨的眼睛。老师同情明瓦的遭遇,放他回去了。只是从公安局又要了一张通缉令,重新贴上。从那以后,明瓦经过学校门口时,总是低着头。他也不爱到街上去,唯恐又撞上白纸中的父亲。
  周巾的通缉令随着雨打风吹,徒自飘零了。明瓦一年年长大了,他相信父亲还活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里。由于他总是班上最落后的那名学生,所以连蹲了两级,初中毕业时,已十八岁了。王琼阁正为明瓦的前程犯愁时,机会来了。王琼阁有一个朋友在县武装部工作,那年招兵,兵源不足,他想起王家的养子来,找到王琼阁,说:“明瓦学习不好,人又蔫,干脆让他参军得了,到部队摔打几年,没准还出息了呢。”于是,王琼阁就给明瓦报了名。政审和体检轻松过关,明瓦到天津参军去了。他在部队是后勤兵,养猪。这活儿在别人眼里又脏又累,可明瓦喜欢,他把猪儿侍弄得膘肥体壮、溜光水滑的,部队的领导很满意,给他记了一次三等功。当兵的时候,明瓦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王琼阁思念他,在养子当兵的第二年春节,领着老婆,专程探望。明瓦用省下的津贴,给养父买了一个电动剃须刀,给养母买了件软缎棉袄。养父养母分外感动,说明瓦孝顺,如同己出,他们不愁没人给养老了。三年兵役服完,明瓦高了,壮了,气色也好看了,只是仍然不爱讲话。服役期满,领导找他谈话,说是不舍得他离开部队,问他想不想在后勤这个岗位再干两年,他们可以考虑他入党的问题。明瓦想了想,答应留下。就这样,他当了五年兵,养了无数头猪,如愿以偿入了党,二十三岁那年夏天复员了。
  明瓦真是幸运啊,很多老兵复员后,并没有分配上工作。可是他一回到县里,赶上公路管理站增编,组织部一调他的档案,知道他在部队入了党,而且立过一次三等功,立刻就把他安排进来了。明瓦当上了收费员,成了正式工人。月月有工资的日子,如同天天有日出,让人心底光明。那时私营的店铺越来越兴旺,做买卖的人多了,街市热闹起来了。明瓦心情好,每每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时,总爱打着口哨。永望村那些靠种地为生的亲戚们,知道小没发达了,都羡慕他。他们进城,喜欢找他。明瓦的工资一半交给养父,一半零用。他不舍得花钱,但亲戚们一进城,他不花也得花了。他仔细,他招待亲戚,夏天通常是到粥铺,冬天则去面馆。明瓦的哥哥明斋已结婚,做了父亲了;姐姐明霞嫁了一个叫二歪的人,他是个游手好闲的主儿,家里的庄稼种得不怎么样,但他把自己收拾得挺利索,梳分头,抹头油,抽过滤嘴香烟,喝瓶装的酒。他们婚后,一直没有孩子。
  王琼阁看明瓦已到了结婚的年龄,而他自己又不善于跟女孩子打交道,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只要女孩子一进家门,明瓦就慌里慌张地躲起来。王琼阁唤他出来,他低着头,受气似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连看也不看对方一眼,他的对象也就相一个,黄一个。王琼阁犯难了,以为明瓦从小在家庭中受了刺激,想打一辈子光棍了。他小心翼翼地问他为什么不看人家,是害羞吗?明瓦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吭吭哧哧地说:“没奶味。”原来,他认定好女人身上应该有母亲身上的那种奶味,他没从那些姑娘身上闻到那气息,因而不抬头。王琼阁得知缘由后,笑了,说:“傻儿子,生了孩子的女人身上才有奶味,做姑娘的时候,她们身上应该是苹果和梨子的气味啊。”
  明瓦工作上兢兢业业,他到公路管理站的第二年,便是以工代干;又过了一年,单位把唯一的转干指标给了他,明瓦成为正式干部,做了稽查科的一名科员。王琼阁大喜过望,在饭店摆了三桌酒席。一桌是明瓦单位的同事,一桌是王家的街坊邻里,还有一桌就是永望村的亲戚们。这三桌席,同样的酒菜,但场面却是不一样的。明瓦单位的人吃得很斯文,酒桌上每道菜都有剩余。王家的邻里,吃得卖力,但不张扬,菜虽然有见底的,但杯盘碗盏井然有序。而永望村亲戚们的那桌席,简直看不入眼,他们吃得狼狈,桌子上到处是鸡骨头和鱼刺,光是酒杯,就摔碎了两个。二歪喝得拿不住筷子,便用手抓菜,弄得满手油污。明霞手中提着个塑料袋,未等人吃完,就把炸鸡翅和肉丸子打包。明斋喝多了嫌热,脱掉外衣,只穿件背心,那背心千疮百孔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汗味。明瓦看亲戚们如此的情态,脸上挂不住,浑身不自在。倒是王琼阁,他心平气和,二歪吆喝添酒,他就添酒;明斋说菜不够吃了,他就赶紧再加两个菜。酒席散后,亲戚们一行又到王琼阁家小坐了一刻,喝了壶茶,这才搭客车回村。明瓦送他们到汽车站,为他们买了票,一一送上车。等他回家后,养父对明瓦说,亲戚们走后,他发现家里少了一罐茶叶,一个老花镜,一个烟灰缸。明瓦气得青了脸,他骂了一句:“没臊的!”
  这以后,亲戚们进城找他,他连粥铺和面馆也不带他们下了,只是在街头的露天大排档买上几碗豆腐脑和一斤烧饼,打发他们。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