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过这件事的报道。”我说。 “2000年一个爱尔兰人因为不明原因染上了范氏症,范氏病毒虽然把那个人害死,但却并没有传给另一个人。五年来有案例可查的范氏症患者一共二十三例,没有一个人身上的范氏病毒具备人传人的特性。可是在中国,在上海的莘景苑里,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变种!”
酒意浓浓,依然挡不住我心里彻骨的寒意。再喝一口。
“之前的二十三位死者,在发病前都没有接触过患范氏症的动物,也就是说,这种病毒能以一种我们目前还不清楚的方式传播。这次在莘景苑,我听说他们也还没找到传染源。”
“那么莘景苑……会怎么样?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吗?”
“救援小组带了些易携的设备,伦勃(本小说萌芽网首载,将于今年四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转贴者勿删)朗在第一天就开始了病毒培养,我今天看了一下。”
我的拳头一下子捏紧。
“怎么样?”我把属于她的那杯酒全都喝完了。
“就算人体免疫机制一直不起作用,这次的变种也会在短时间里快速失去活力。换而言之,传染性不高,控制得力的话应该不会扩散出这个小区。运气好的话,可以把范围控制在现在发病的三幢楼里。”
我松开手。两句话的时间,我的指节已经捏得发白。
“可是从七年来范氏病毒的变异趋势看,这种病毒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目前已经有十八个变种,而且更向高传染性发展。如果它何持这种速度,那么最多再过十年,或许只要五年,就会出现多载体高传染性的变种。”
“什么!”我失声道。
“想象一下,到那时,你养的宠物、天上飞过的鸟、躲在角落的老鼠、水里的鱼虾甚至各种各样的微小昆虫都能把范氏病毒传给你,到最后,你所见到的一切生灵,都不停地在你面前爆开,而只要沾到一滴汁液,你也将走向不归路。或许只能穿着防护衣生活,那东西目前被证明还是安全的。”
我瞪着她,许久,从我喉咙深处吐出两个艰涩的字:“末日!”
“也许是,希望在那之前可以研究出疫苗,或者遗传学研究能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不过这两个,都差不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公众知道这些的话……”
“公众不会知道的。”何夕打断我:“你会把这些告诉公众吗?”
我慢慢摇了摇头:“不会。”
“欢迎你加入知情者的行列,和我们一起期待奇迹吧。”
“我相信奇迹。”我想说些鼓励自己的话,知道真相后生活下去是要有动力的。
“这个世界上是有奇迹的,不然人类早已经灭亡了,哦不,应该说没有奇迹生命就不会存在。”
“你有信仰吗,神学家才这么看,神造万物。其实我们只是无数选择中碰巧对了的那一个。”
“我不信教,但三个月前我就目睹了一个奇迹。”
“哦?说来听听。”何夕又倒上酒,喝了一口。我觉得她似乎拿错了杯子。
我把程根的病愈告诉她。
“海尼尔氏症,我知道那个病。”她中间插过这么一句,然后就再没说过话,原本玩味的神情,也变得认真起来。
“明天带我去。”我讲完之后何夕说。
“什么?”
“明天带我去那个医院,我要看程根的病历和化验报告,然后再找到那个人。”何夕的语气不容置疑。
“为什么?”我惊讶地问。
何夕一口把杯子里的酒喝完,她很兴奋。
“我有一个猜想,可能是错误的,但我要去看一看。海尼尔氏症是多发性器官衰竭症,你没想到什么吗?”
“范氏症!”我知道何夕在想什么。我也这么想过,否则傍晚就不会打电话给林医生了。
“没错,海尼尔氏症和范氏症的病状是截然相反的。”何夕盯着我:“如果一个海尼尔氏症患者感染了范氏病毒,会怎么样?”
“我打过电话给主治医生,他说程根没事,完全好了,没爆体而……”我突然住口,何夕的意思似乎是:“你是说以毒攻毒,相互(本小说萌芽网首载,将于今年四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转贴者勿删)抵消?病人不会死?”
“这我不知道,但刚才你说,程根的饭量突然增加,很多指数变得不象一个老人。范氏病毒在人体内存活时间极短,所以如果不及时化验,是验不出来的,亢奋期产生后三小时内,病毒就会被免疫系统消灭,而你说的那家医院是在亢奋期后至少五小时才进行全面检查的。”
“绝不止五小时。”我说。
“如果程根现在真的没有死的话,”何夕突然站了起来:“我们的研究将会有一个新的方向!”
我也站了起来:“现在就去,现在!”
“不用急,他现在没有危险性,如果是范氏症,你去采访他的时候就没有病毒了,没病毒是不会传染的,否则以为自己现在还能站在这里?”她误会了我的意思。
“不,早一分钟那里的人就多一分希望,现在医院是下班了,但我能找到那个医生,然后找到那个老头,程根!不能等了,就现在!”我斗鸡一样狠狠盯着何夕。
“你?”她皱起眉头看我。
我已经低头在包里翻找出手机,调出通讯名单,嘴里念叨着:“该找谁呢,林玲,郭栋,梁应物,对,就是梁应物,他一定有办法找到那个……”
“喂!”
我抬头看何夕。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