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中国当代文化全面患上“恐高症”

时间:2013-09-0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程万军 点击:

   如果提前给2013中国文化做个盘点,那么,可一言蔽其弊,即:全面患上了“恐高症”。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有两个,一是《小时代》作者郭敬明成了“拍大片”的“大导演”,二是“俗文化大师”冯小刚、赵本山成为央视春晚“总导演”。

   毋庸置疑,在中国文化舞台上,这是正统全面降高、向世俗低头的一年。

   当然,这种转型并非一无是处。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世俗社会,雅文化与俗文化并不是对立的绝缘体。然而,当一个国家的俗文化全面占据了正统舞台时,则亦非文化之福。

   什么是文化?任何百科似乎也不能给出明确定义,而我认为,文化简而言之,它是知识和价值观的总和。而“知”有多寡,“识”有高低,价值观更有“是非”之分,所以文化就像一个人的身高,绝对是可以丈量的。

   在一个世俗国家中,文化当然不能与俗完全剥离的。但这并不表明,俗文化要占据主流和正统位置。发达而健康的世俗国家,其文化通常可分三类:高雅、通俗、低俗。

   而中国目前文化的致命伤是,后两者盛,前者无。

   去年央视请了郭德纲春晚表演,今年邀请冯小刚和赵本山导演春晚,他们无疑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人物,他们奉献的节目因为通俗而深受观众欢迎,但同时也无须讳言,这些人与“高雅文化”基本不沾边。

   郭德纲为相声找回了娱乐功能,是“市井文化”的代表;赵本山是由“大车店二人转”走向“大舞台二人转”,基本完成了由低俗向通俗的成功转型;而冯小刚是由“城市痞子文化”向“城市知性文化”转变,即由通俗转型高雅,以《非诚勿扰》的火爆、《1942》惨淡收场为结点,可以说基本未遂。

    至于郭敬明,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个错把“奢侈”当“高雅”的价值观混沌青年。而一个开放的国家出现郭敬明追求奢华生活的青年人,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样的年轻人几乎任何国家都有,但是这样的青年人一般不会成为发达国家的青年主流,很难得到普遍认同,更不可能得到国家出版社的邀请出任领导,堂而皇之地宣扬消费人生。

    这就是区别,哪个国家都有俗文化大腕,也有玩世不恭者,但他们不是主流,而在我们这里,却在全面占据主流——高雅缺货、低俗爆棚。鸡零狗碎的家庭剧和意淫无极限的抗日神剧占满荧屏,那里面,没有文化高度,只有俗不可耐的是非与宣泄。

    这是为什么?

   当正统向俗低头,换个角度解读,其实也是“庸俗合流”。注意,这里的“庸俗”不仅是两个字、而且是两个词。当正统力量尽数“庸”流时,则正统文化必向“俗”靠拢。正所谓“上庸下俗”。而所谓高雅文化,因为无根,所以无果。

  中国高雅文化无根,不是先天问题,而是后天问题。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很多“准大师”级作家,他们的作品有血有肉,有思想深度。比如刘震云,那时他的作品《官场》《官人》《天下故乡黄花》,具有相当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而21世纪之后,他的作品依然热卖,但《手机》《我不是潘金莲》之流,其精神底色已庸俗合流。

    或许这不是刘震云个人变化,而是时代变化的成分多一些。庸俗文化繁荣下的社会,人的远大属性消失,文化格调与灵魂高度也随之降低——人们只知吃喝玩乐。“娱乐至死”的社会,“高雅文化”已经“先走一步”。    

   关于高雅文化在目前中国无根问题,也许有人不解。 因为他们在官方媒体,不时能看到“主旋律”的宣传与倡议。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对郭敬明混沌价值观不乏批判,但却影响不到现实的票房。这愈加说明,真正的“高雅文化”是切合现实的知识与价值观提升,不能与“唱高调”划等号。所有脱离现实的价值观、不接地气、假大空文化,都是“伪高雅”,所以即便喊破了喉咙,也无人喝彩和相应。

   由此看来,央视春晚邀请冯小刚赵本山“出任总导演”,却也有相形之下的积极意义。虽然这二位“俗家名导”刻意回避崇高、也是“恐高症”患者,但他们的作品起码比“假大空”之类的“伪高雅文化”要真实许多,更贴近大众。这或许是正统文化人群“开门揖俗”唯一值得肯定的态度: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承认自己“创造力不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