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良好的时风从哪里来?

时间:2013-03-0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程万军 点击:

 
    每年两会人大开幕日,总有一个特别纪念日相向而行,那就是雷锋纪念日。对60后的人来说,稍加提醒,大都不会丧失对这个特殊日子的回忆。计划经济时代流传下来的学雷锋日,到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传,但在实际的传接中,却似乎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如今的这一天,有多少学生上街“做好事”,又有多少人发自内心地“学雷锋”,难以乐观期待。
   不得不承认,虽然各地政府今天也未中断对雷锋事迹的宣传,但雷锋在中国成为全民偶像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且有渐行渐远之势。这首先不是一句简单的“人心不古”可以解释清楚的,而是涉及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自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社会,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建立“核心价值观”以及“地方精神”等等致力了几十年,但是收效并不尽如人意。
难道市场经济与道德良俗水火不容的吗?并非如此。市场经济社会当然同时也可以是道德井然的社会,只是建立核心价值观绝不能脱离现实,诚如计划经济的道德观念大多已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社会一样。观念一旦脱节不现实,力量不会大到哪里去。文明的道德观,同样也应是科学的,是引导人性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方向前行,而不是忽略个体的生命尊严,妄谈“舍已”。
    显然,雷锋日这一天,比轰轰烈烈组织学生们走形式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找到与社会并轨的“真心英雄”及其核心价值观。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的本质是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与传统道德社会不同,虽然法治社会也是赞扬君子之风,但社会风气并非依靠君子或者“道德榜样”推动。这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社会不需要好人,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怎样科学治理社会。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就从来不乏“道德楷模”,但世风日下的怪圈从未打破。这里暴露的最大问题,是人治社会下榜样的无常与真实可信性。一些“高大全”榜样简直成了不食人间香火的“神”,最后大都很难经受岁月的考验,其效应越来越短,从而形成了道德社会的最大怪圈。
    常在一些官员办公间的墙壁上欣赏到这样一则“座右铭”,曰:无欲则刚。漫谈间总不免有这样的追问:七情六欲是有“原罪”的吗?回答大多是顾左右而言他的。我于是就做这样一小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今若有人一言九鼎却说“无欲”,则近似虚伪。
     标榜“无欲则刚”人应该明了:正常的私欲无碍道德的规范。而凡膨胀私欲的萌生与实现,虽与个人品质有关,但更与体制提供的可乘之机相连。 
    当人类发明了法治社会,道德社会的无常怪圈即不复存在,法治社会从制度上奠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基础功课。在这种制度支撑下,利己与利他并不矛盾,甚至完全可以达到科学而和谐的统一。人们不必轻视自我生命“毫不利己”,也不必侵占他人利益“损人利己”。法治保障下的社会不需路人忙乎“做好事”,因为那是政府与社会机构份内的事。现代文明社会,是权利和义务匹配社会,不容许一部人不作为,却鼓励另一部份人牺牲奉献。
    良好的世风,并非学来的产物,而是制度环境的保障结果。为官不贪、为人乐善是可以做到的,但绝不能将这种做到的希望寄托在对人性的过高要求上,只有建立起一套与现代法治社会制度珠联璧合的核心价值观,才会唤来激浊扬清的天蓝蓝海蓝蓝!
     雷锋叔叔可以走,各行道德模范都可以休息,而唯一不能休息、不能走失的是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未来,不在涌现出多少“高大全”的个人,而在于能否建成一个“高大全”的科学、民主、法治社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