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2012文学江湖多意外

时间:2013-02-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李伟长 点击:

      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一年的中国文学江湖,就是意外。任谁想破了头,也写不出如此斑斓多彩的剧本。这一年里,方舟子大战韩寒数百回合;莫言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和《1942》玩砸了;张贤亮老爷子被爆情人门;韩寒主编的手机文学杂志《一个》成为年度最火APP;《收获》杂志掀起拒绝转载风潮。春节还未过,猛烈的砍柴行动又来了,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柴静姑娘该如何应对危机。这些事件为2012年增添了许多亮点,贡献了无数谈资。要是没有这些大料,这一年该多寂寞多冷清。

      就在去年我们准备收拾心情过年的时候,方寒大战突然就出现了,成了许多网友的春晚大戏。然而,自负的方舟子怎么都想不到,由他掀起的打韩寒会以今日这样的方式偃旗息鼓。看似惨烈的大战之后,韩寒依旧是韩寒,依旧是书商和广告商的宠儿,依旧是一个成功的赛车手,还真的拿了一个年度双冠王,还主编了手机杂志《一个》。倒是方博士自己从去年下半年后仿佛被釜底抽了薪,失掉了战斗力。此次论战涌现出的各种奇文怪篇,各种如山铁证,各色奇葩人群,各种笑料,蔚为大观,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若要论意义,方韩大战让人见识了不受约束的网络之恶竟然可以如此凶残和不可理喻,也让旁观者一起反思,如何质疑一个作家才算正常。再进一步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塑造一个公共偶像然后又去摧毁他?尤为可怕的是,论争中政治运动式的搅合依稀让人看见了某种政治狂热。

      网络论争同样没有放过莫言。莫言真的被授予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之外。很多人不看好莫言能够得到瑞典那帮怪老头儿的支持,不是认为莫言的文学作品不够优秀,而是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趣味表示担忧。事实上,国内有好些评论家如栾梅健先生很早就提出,论文学水平,莫言已达到诺奖水准。只不过在以往的评奖中,作家的政治姿态和遭遇是重要的评审内容。未曾想到,瑞典学院的这回老头们也换了思路,竟抛开了政治的诱惑,把奖给了莫言。莫言瞬间成了话题,连白酒“莫言醉”都出来了。莫言的获奖尽管引发了网络争议。但从提升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文学从此有了世界性称号的作家,写作者的自信和地位也得以提升。

      相比而言,张贤亮的运气简直就糟透了。这位昔日的西北王迎来了他此生最大的丑闻,只叹不是年轻时候,不然还真能炒出大名气来。微博传言他包养了若干年轻女子,纵情声色,传言内容极为火辣。此消息一出,网络顿时炸了锅,转发无数,看热闹的,幸灾乐祸的,齐刷刷看着这位先生如何收场。谁料,老爷子面对此消息,不但没怒,反而哈哈大笑了之,果然有西北王的大气,其风度值得称赞,此事也就在笑声中悄然消失了。倒是有不少男网友对老爷子七十高龄还能御女这个难以证实的传闻表示艳羡。当然,这与文学没啥关系。

      与文学没啥关系的还有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白鹿原》和《1942》,尽管大家对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下能否出像样的作品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没能想到两部片子竟然可以烂到如此地步。《白鹿原》基本就是导演王全安为他老婆张雨绮筹拍的个人MV,所有的历史变幻全系在了田小娥的裤带上。至于号称要呈现中国历史真相的《1942》,最终成了冯小刚落寞的个人秀,当他不断述说民族历史云云,他畏首畏尾、躲躲闪闪、缺筋少骨的历史态度却遭到了众网友的吐槽。这两部电影再次说明了优秀作品与电影没有必然联系,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在中国导演手里更是这样。

      值得一说的还有《收获》杂志发起的拒绝转载一事,面对把转载当成扩大知名度和成功尺度的当前文学机制,《收获》的态度极为明确,就是拒绝转载,为此不惜做作者的工作取得支持,与打着传播优秀作品的选刊正面交锋,质疑他们对原创精神的损害。选刊有权从任何刊物中转载最好的小说作品,这种文学特权的确神奇。在文学期刊普遍艰难的当下,这几份选刊却活得异常滋润,更不道德的,你都吃上肉了,还舍不得分点汤出来给人尝尝。选刊给作者稿费极其低廉。尽管最后《收获》没能全胜,但它的态度会成为未来文学史的重要一笔。如何尊重原创,如何鼓励原创,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都会是困扰文学工作者的一个命题。当选刊此类刊物打着扩大小刊物、小作者名望的招牌却支付着低廉的版权费时,是对刊物编辑创造性工作的轻视。此事的荒谬之处,好比人家辛苦养大了鸡,你却把鸡收了去下蛋,美其名曰让更多的人看见这只鸡。要是世界足坛曼联、皇马、巴萨等豪门,也像我们国内的选刊一样,打着让扩大某个球员知名度的幌子,就可以随意把别的俱乐部培养出的苗子抢了,那他们何必还花几千万英镑去买一个球员呢!退一步讲,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得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可以转载,请支付转载费,就像买卖球员一样,谈一个“转会费”,白吃白拿,合适么?有人说,著作权法规定了他们可以转载,此一时彼一时,以前文学刊物全部国家财政养着,拿来拿去都是国家的,现在文化改制许多刊物得自负盈亏。充当选刊保护伞的著作权法早就该修订更新了。

      如果说《收获》所为还只是传统文学期刊圈里的常规动作,那韩寒主编的手机杂志《一个》的横空出现则更具有创新意味。它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与文学的真正意义上结合。当《一个》登录苹果应用商城时不到24 小时,就冲到了App Store 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还获得了耐克广告的青睐。方韩大战看来没有挫伤韩寒的影响力,这份成绩足够让人目瞪口呆,让方舟子博士情何以堪。一份文学杂志能够超越了很多游戏软件,如此短的时间冲到第一,让人称奇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一种文学新媒体时代的前景。《一个》的产业价值更体现在,提醒文艺杂志的在移动互联网该做什么。当阅读工具从纸质到电脑再到手机,文学生产者必须看到这个趋势,并且为此调整策略。再贪图纸质印刷的最后那点余温只会让死亡来得更加彻底。时间的碎片化必然带来阅读方式的碎片化,手机是打发碎片时间的最佳道具。韩寒团队们的先见之明在于恰当地利用了韩寒的的个人品牌先行了一步。这是韩寒的一小步,确实手机文学整个行业的一大步。尽管不少人还在磨牙,说韩寒能行,不证明其他刊物就行。这种鼠目寸光的衰调论者应该赶紧主动离开文学刊物,给刊物一条活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