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明史简述·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2)

时间:2023-07-20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吴晗 点击:

在营建中都时,刘基曾持反对的论调,以为“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八年四月罢营中都(《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

洪武十一年(1378)以南京为京师(《明史》卷四〇《地理志》一)。太祖对于建都问题已经踌躇了十年,到这时才决定。可是为着要控制北边,仍时时有迁都的雄心。选定的地点仍是长安、洛阳和北平。当时献议都长安的有胡子祺:

洪武三年以文学选为御史,上书请都关中。帝称善,遣太子巡视陕西。后以太子薨,不果。(《明史》卷一四七《胡广传》)

他的理由是:

天下形胜地可都者四。河东地势高,控制西北,尧尝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带河、淮,宋尝都之,然其地平旷,无险可凭。洛阳周公卜之,周、汉迁之,然嵩、邙非有崤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明史》卷一一五《兴宗孝康皇帝传》)

皇太子巡视陕西在洪武二十四年。则太祖在十一年定都南京以后仍有都长安之意。皇太子巡视的结果,主张定都洛阳:

太祖以江南地薄,颇有迁都之意。八月命皇太子往视关、洛。皇太子志欲定都洛阳,归而献地图。明年四月以疾薨。(姜清《姜氏秘史》卷一)

郑晓记此事始末,指出迁都的用意在控制西北:

国朝定鼎金陵,本兴王之地。然江南形势终不能控制西北,故高皇时已有都汴、都关中之意,以东宫薨而中止。(《今言》卷二七四)

《明史》记:

太子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史》卷一一五《兴宗孝康皇帝传》)

是则假使太子不早死,也许在洪武时已迁都到洛阳或长安了。又议建都北平:

逮平陕西,欲置都关中。后以西北重地非自将不可,议建都于燕,以鲍频力谏而止。(《春明梦余录》卷一)

何孟春记鲍频谏都北平事说:

太祖平一天下,有北都意。尝御谨身殿亲策问廷臣曰:“北平建都可以控制边塞,比南京何如?”修撰鲍频对曰:“元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今百年,地气天运已尽,不可因也。南京兴王之地,宫殿已完,不必改图。传曰:‘在德不在险也。’”(《余冬录》卷二)

明太祖晚年之想迁都,次要的原因是南京新宫风水不好。顾炎武记:

南京新宫吴元年作。初大内填燕尾湖为之,地势中下南高而北卑。高皇帝后悔之,二十五年祭光禄寺灶神文曰:“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〇三《江南》一)

由此看来,从洪武初年到二十四年这一时期中,明太祖虽然以南京作国都,可是为了控制北边的关系,仍时时有迁都的企图。迁都到北边最大的困难是漕运艰难,北边硗瘠,如一迁都,则人口必骤然增加,本地的粮食不能自给,必须仰给东南,烦费不资。次之重新创建城地宫阙,财力和人力耗费过多。懿文太子死后,这老皇帝失去勇气,就从此不再谈迁都了。

三 封建诸王

洪武二年四月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在沿边要塞,均置王国:

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勿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以王燕;东历渔阳、卢龙,出喜峰,包大宁,控塞葆山戎,以王宁;东渡榆关,跨辽东,西并海被朝鲜,联开原,交市东北诸夷,以王辽;西按古北口,濒于雍河,中更上谷、云中,巩居庸,蔽雁门,以王谷若代;雁门之南,太原其都会也,表里河山,以王晋;逾河而西,历延、庆、韦、灵,又逾河北,保宁夏,倚贺兰,以王庆;兼殽、陇之险,周、秦都圻之地,牧垧之野,直走金城,以王秦;西渡河领张掖、酒泉诸郡,西扃嘉峪,护西城诸国,以王肃。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险陿,控要害,佐以元戎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何乔远《名山藏》卷一《分藩记》)

在内地则有:

周、齐、楚、潭、鲁、蜀诸王,护卫精兵万六千余人,牧马数千匹,亦皆部兵耀武,并列内郡。(同上)

洪武五年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设三护卫(《明史》卷九十《兵志二·卫所》)。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明史》卷一一六《诸王传序》)。王国中央所派守镇兵亦得归王调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