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项目成本与风险管理(8)

时间:2023-06-02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志军 点击:


    如果财务状况欠佳,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有限,而且某一风险机会的最坏结果会导致财务上的崩溃,则应确立符合自身承担能力的目标规划。总之,虽然冒一定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必须量力而行。

    4、成本效益比较原则

    随着风险管理的成本增加,所获得的安全保障程度一般将提高,但高成本的风险管理未必是最好的,因为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在决策过程中,要以成本与效益相比较这一原则作为权衡决策方案的依据。在实际动作中,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获取同样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小的决策方案。

    5、注重运用商业保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损前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预警系统、损失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制度等,这些措施的落实既可以减少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能够降低一旦事故发生时的损失程度。由于风险的复杂多变性和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人们所采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损失被减少的程度也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损后目标,保险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处置那些估测不准,发生概率小但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如巨灾风险等。对于绝大多数项目来说,损失预测的准确性较差,购买保险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应该如何选择最佳决策方案呢?我们可以借助于数理方法进行分析。虽然数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局限性,如所采用的数据一般都有误差或者不完整,以及需要专门知识才可使用数理方法等。但是,在实用方面数理方法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即使数据不全,项目经理也可借助这些办法做出一些重要的风险管理决策;这些方法使传统方法中隐含的假设和决策原则明确化,从而加深项目组成员对决策方案的理解,也使应用变得更容易些。

    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控制

    作为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是由一系列行为构成的。描述的是一种风险管理机制,其中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实质性阶段。

    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量化与评价项目的风险

    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损失是否发生和如果发生其损失程度如何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称为损失概率,损失的严重性称为损失程度。

    风险衡量就是预测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

    1.损失概率

    就像掷硬币时,正面朝上为风险事件,那么,重复掷多欠,正面朝上的次数,即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叫做频数。用频数除以重复的次数,就可以得到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这时的频率趋向于1/2,我们把风险事件的发生存在的统计规律性叫做概率。

    损失概率在风险衡量中有两种说法,一是时间性说法,一是空间性说法。

    时间性说法主要侧重于损失发生的时间性,即以多长的时间作为统计的依据,一般可以是月或年。空间性说法主要侧重于损失发生的单位数,即考察某一部门发庄风险的概率。

    2.损失期望值

    损失期望值是指某一时期的平均损失,它可以通过损失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来估计,在已得到损失的概率分布的前提下,则可精确计算出损失期望值。在项目管理中,损失期望值常于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说明如果不进行风险处理,项目将承担相当的损失,如果项目组拥有的过去损失资料比较稳定,实际损失与期望损失差不多,项目经理可以研究损失发生的原因以及是否有办法控制损失的发生,如果项目组拥有的过去损失资料不够稳定,数据太少,那么就应结合其他指标,来考虑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3.损失程度

    损失程度是指当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对项目造成的最大损失。最常用的估测损失程度的方法是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预期损失。

    最大可能损失强调的是在项目活动期间,可能发生某个风险事故的最坏的损失。最大预期损失强调的是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某个风险事故的发生导致的最坏损失,它们的最大区别就是,观察的时间长短不同,前者只针对项目活动期间,后者却考虑到对项目的长远影响。一般认为,前者是一种客观存在,后者则带有较大的主观性,与人们对概率的估计有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