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漫长的季节:漫长又倏忽的人生与时代

时间:2023-05-1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山南水北 点击:

  看完以后,脑海中冒出了很多成语:五味杂陈、怅然若失、感慨万千诸如此类,时代的洪流夹杂着无数个体命运、悲欢离合滚滚向前。

漫长的季节:漫长又倏忽的人生与时代

  总得来说,打个4.5分吧。(总觉得满分意味着毫无进步空间了)(我好严格⊙_⊙)

  视听上感受很好,镜头、转场、色调、配乐都极度舒适。台词写得很棒,一是非常贴近人物;二是很多前后呼应的伏笔;三是诙谐幽默(当然主要是彪子)。

  叙事总体分两条线:90年代与2017年,其中90年代这条线里又包括杀人前与杀人后两条时间线索。这种多线叙事是悬疑感的来源,也充分彰显了时代洪流前后人物的命运。

  在人物的塑造上,这里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是按照性别来划分,分为男性人物组和女性人物组。显然这部剧是一部男人剧,创作者重点刻画的王响、龚彪、马德胜都很饱满,人物的命运线很完整。这三个人物的性格放在现实生活、工作中确实不讨喜,但观众依旧会为了王响20年的坚持而触动,会喜欢龚彪面对人生不如意的乐观豁达,会赞叹马队的拉丁并为他最后破案而叫好,这也证明了这三个人物塑造上的成功。相比之下,创作者在女性角色的刻画上显然笔墨较少。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沈默没有新意,清冷、倔强、身世悲惨的形象已经屡见不鲜,只能说是一个及格的人物,但并未出彩。美素这一角色出现的场景几乎全部是家里,她仅仅作为一个妻子、母亲的形象而存在,没有任何社会身份,她作为桦钢的职工是怎样的?面对丈夫的尖酸态度、儿子这一代想法的不同、面对时代的变迁,她一直是一种失语的状态。殷红出于嫉妒背叛了沈默,为了攀附男权女性互相残害的这种戏码更是众多男性创作者对女性友谊的固有成见,就我个人来讲,对于这种情节已经有一种本能的厌恶。

  二是按照年龄来划分,分为老年组和少年组。三位主要角色的塑造不过多赘述,三位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三角形是一种最稳固的结构,老年组三人构成的探案小队看似非常合理,但冷静下来想,龚彪似乎是游离于案件之外的,他并未在侦破案件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多是三人中的调剂。重点说一下少年组的沈默、王阳、殷红、傅卫军几人之间的关系。王阳对沈默一见钟情,钟情到可以替她承担杀人的罪责,而他自始至终都并未知道大爷对沈默的虐待,这一设置的原因是什么?按照他们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仿佛是没有理由的。傅卫军对殷红也是一见钟情,而他们之间的戏份只有寥寥几场,导致傅卫军得知殷红被沈默杀死时痛哭的情节原本应是情绪张力十足的,但却并未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触动。沈默面对公交车上喝醉的殷红伸出援手并将其带到自己家(录像厅),二人同样在维多利亚打工,本可以有些交集,但剧中没有交代,造成这两人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一见钟情”。这种“一见钟情”式的人物关系设计频繁出现在少年组中,导致这几人后面的情节缺乏有力支撑。

  该剧的争议:

  1、剧中的爹味儿。这部剧确实是以男性为主要视角,王响是所谓“爹味儿”的代表,他对于妻子、儿子以及同事的态度难免让许多观众不适。但我们究竟该如何以当代的观点去评判时代的弊病?我们不得不承认王响呈现出的“爹味儿”很大程度上是时代的烙印,创作者对此也并没有持赞扬的态度。至于女性形象单薄、工具化的问题,是我们呼唤更多女性创作者的原因所在。

  2、前期节奏慢,不够“悬疑”。这部剧虽然看似是个悬疑剧,但显然创作者更多想表现的是时代、是东北的命运、是个人的命运,是留给观众无限的思考与解读,整部剧的叙事节奏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

  最后谈一下该剧的结尾。在王响从出租车中把沈默拽出来,警察出现的时候整部剧的主要情节便结束了,但创作者又为观众呈现了每个人物走在雪中,以及王响、王北、彩云一家三口的情节。这一结尾显得有些强行圆满,但是这恰恰也体现了创作团队给予观众和剧中人物的一丝温情,如王阳的那首诗一样给整部剧蒙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