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智慧52“藏术”的经典应用(5)

时间:2023-04-1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张瑞 点击:


    同年秋天,鲸布谋反,汉高祖又率兵出征,但是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就像皇上从前讨伐叛子陈稀时所做的那样。刘邦听后默不作声。使者回来后告诉萧何,萧何也没有识破刘邦的用心。

    有一次,萧何偶然和一个门客谈到这件事,这个门客忙说:“这样看来您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丞相,您想想,现在皇上在外带兵打仗,他之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关中的民望而有什么不轨行动啊!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发放一些低利息的贷款以玷污自己的声誉,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萧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疑忌,只得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毁名节。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的所作所为密报给刘邦。刘邦听了,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撤军回来,百姓拦路上书,说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长安以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的吗?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

    刘邦表面上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内心里却窃喜,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善于看到祸福间的相互转换,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事情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来之时不必过喜,恰如其分地承受;祸来之时也不必沮丧,及时适当地自救。注意看透它们所有或即将有的过渡,推动事情向有利于社会大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慎言慎语的智慧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是周朝的一名大将,因武功卓著而闻名,立有大功,因为对朝廷赏赐不公心怀不满,便口出狂言,结果被权臣宇文护逼令自杀。临死之前,他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决心要平定江南,但是这个想法没有成功,你要实现我的这一志向。我因为口舌之祸而遭诛杀,你今后说话不可以不加考虑。”为此,他拿起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了血,以此来告诫他今后说话要慎重。

    贺若弼年轻的时候慷慨、正直,胸有大志,矫健勇敢,精熟骑马射箭,能写文章,博览书史,在当时很有名望。北周齐王宇文宪听到这些,非常敬重他,召他做自己的参军。不久,又封他为当亭县公,升任王国内史。后来他成为隋朝的要官。

    刚开始的时候贺若弼还能记住他父亲的话,经常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来提醒自己,遇事三缄其口。可随着他在隋朝功劳日大,地位日高,便把父亲的告诫忘到脑后去了。同父亲一样,他也因对朝廷封官不满而大发牢骚,被免去了官职;他不接受教训,反而怨言更多,于是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斥责他道:“我用高颖、杨素为宰,你在下面说这两个人只配吃干饭,这是什么意思?”

    有人因此奏请将他处死,文帝因他立有大功,免他一死,但一针见血地向他指出:“你有三犯:嫉妒心太强;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目无君主。”

    这的确是贺若弼的致命要害,同僚有功他妒嫉,同僚升官他不服气。有一次,皇太子杨广同他谈起朝中几位杰出将领,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个人都是良将,他们的优劣如何?”贺若弼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回答:“杨素是员猛将,但没有谋略;韩擒虎是员战将,但不会带兵;史万岁是员骁将,别的本领平常。”

    杨广问:“那么谁可以称之为大将呢?”

    贺若弼深深一拜说:“这就要看殿下的眼光了。”

    他自以为比别人都高明,贬低一切,殊不知这样一来,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了杨广的戒心。后来杨广当了皇帝(即隋炀帝),对他便十分疏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