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古事今观 > 第五章 > 纳谏

纳谏


更新日期:2015-07-11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第五章  纳谏

  一

  齐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各方面都占尽优势,其他诸侯国都与之无可比性,所以在七大战国中齐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弱国能得到齐国的庇护可免遭吞并之祸,强国能与齐国交好,即使不能引为强援,但只要齐国能保持中立也就够了,唯有齐国坐观成败才可以放开手脚将计划付诸实际行动中,如果稳不住齐国,以齐国的国力,与任何一个国家联盟都能成为争霸路上的最大障碍,所以后来秦国想要一统天下的时候,四面出击,与山东六国中的其他五国征战不休,唯有与齐国约为兄弟之邦,两国邦交敦睦,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齐国得以享数十年的和平,可以说齐国是秦国远交近攻政策唯一的受益国。

  邹忌为相的时候正是齐威王在位,也是齐国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弱国纷纷请为藩属,强国争相结交,成为各诸侯争取的对象,尤其是魏国日渐衰落后,齐国更是当时少有的可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国,不仅在朝堂上的大人物们志得意满,很有成就感,雄心勃发,连升斗小民也倍感自豪,大家都觉得祖国强大人人脸上有光,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颂歌,发自肺腑的赞叹伟大国王的领导才能,庆幸自己都够生长在这样一个尧天舜日的盛世。临淄城一片歌舞升平,人们都在歌唱祖国的繁荣富强,讨论着国家的美好前景,对重建姜齐桓公时期九合诸侯,执天下之牛耳那样的丰功伟业充满信心。

  但是邹忌发现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民间,其实大家所说的话大同小异,主要都是夸国王了不起和齐国的强盛。每日上朝听到的都是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的大好形势,似乎国家已经强盛到没有任何困难或者任何困难都能解决的地步了,没有一句不同的意见,整日价颂声盈耳,在民间的酒肆茶坊等闲话中心里小民也都眉飞色舞的谈论着国家的强盛无比和国王的天纵英明,说到高兴处,喝彩声不断。

  邹忌对全国上下过度的乐观感到莫名的担忧,他出身民间,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觉得目前朝野上下兴起的这股全国齐声叫好自我陶醉的风气非国家之福。他知道这股风气的形成并非小民真的什么都满意了,国家真的强大到什么都能摆平的地步了,没有任何问题了,天天好事连连,捷报不断,而是各级衙门的推波助澜,报喜不报忧,甚至坏事变好事,玩文字游戏,糊弄百姓与朝廷。就在大家沉浸大国雄起的自豪中的时候,邹忌发出了这样的盛世危言:“助长此风无异于走向衰落,甚至通向亡国的道路,此风断不可长!”想到这里,他觉得要辅佐齐王成就一番事业,开创新的局面,首先要扭转这样的歪风邪气,方能大刀阔斧的进行革除弊政。

  作为平民出身的丞相,邹忌与田氏贵族出身的那些文臣武将相比竞争处于劣势,他们一出生就注定高官厚禄,而邹忌出身平民,他的奋斗历程更为艰难,但是他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胸怀大志,并不相信那些天潢贵胄实际能力强过他自己,他认为那些人唯一的优势就是生的好,虽说贵族也不乏优秀的人才,但他还是要跟他们一争高下,果然他在人才辈出的齐国脱颖而出,得到齐威王的赏识,拜相封侯,委以重任,信任有加,他非常感激齐威王的知遇之恩,立志辅佐大王开创新的局面。现在作为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邹忌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了,自然成为各诸侯争相结交的对象,处处受到逢迎,人人对他崇敬。但是越是如此,他越是感到责任的重大,提醒自己一定谨慎从事,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被眼前这种过分戏剧化的表演误导而失去判断的能力。

  二

  围在邹忌周围的人除了对他的才干表示佩服的五体投地外,更多的是夸赞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什么儒雅英俊,高大伟岸,人中龙凤等字典中最美好的字句纷纷用来形容当朝丞相。的确,邹忌身高八尺,容貌俊雅,是公认的美男子,但并不一定是头号美男子,但不仅他的下属和其他诸侯的使臣这么说,回到家里他的夫人如夫人及门客家丁更不厌其烦的夸赞他。回到卧室厅堂,他终于可以放下手头工作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他发现自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后,家庭已经变得跟朝堂之上没有分别了,虽然讨论的不再是国家大事,但是耳边响起的还是那些颂扬的声音,让他一时间不知道身在朝堂还是身在卧室客厅,难道当上高官就没有普通人的天伦之乐吗,难道权位会让夫妻之情疏离,表面上夫人似乎对他愈加的敬重了,但是再也没有以往相濡以沫时候的恩爱了,而是感到夫人变得处处逢迎他,甚至有些刻意巴结,夫人如夫人都跟他的部署一样时时处处迎合他,在他面前竞争谁更贤惠温顺,尽管夫人是他发妻,但是对他的顺从逢迎不落如夫人之后。

  每日总是听到夫人赞扬他是齐国的头号美男子,如夫人夸奖他是世界的第一美男子,家丁门客更是颂扬他相貌英伟,难描难画,当今世界更无第二个这样才貌双全的人才。他虽然没有自居为齐国的第一美男子,但他天天听到家人门客们对他的容貌大加称赞,说他是第一美男子,还是十分受用的,逐渐对大家奉赠的第一美男子头衔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

  每天在盥洗之后他都要对镜自怜一番,看着镜中的自己越发自信,觉得第一美男子的称号不是白得的,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愧为齐国第一美男子。其实齐国公认的第一美男子是城北的徐公,于是邹忌每当在对镜自怜的时候他都会问夫人:“夫人,你经常说我是第一美男子,难道城北徐公也不及我吗?”

  夫人脸上现出满是温柔贤惠的表情,微笑着说:“那当然的了,徐公怎么能跟相公比呢!”

  但他还是要问他的如夫人:“你也认为我比徐公美吗?”如夫人崇敬地看着丞相,又一脸温顺的看了看夫人说:“夫人说的没错,您比徐公美多了!”

  不过他毕竟没有见过徐公,单凭家里人的一面之词,难免有些怀疑。有一天诸侯国使臣来访,他就顺便问这位仁兄:“听说齐国的第一美男子叫徐公,足下认为以在下的容貌可否与徐公一比?”

  该使臣满脸堆欢,笑道:“丞相大人不必自谦,徐公虽然有几分英俊,与在下相貌平平之人相比自然比下去了,但如果与大人您这样相貌堂堂的英雄人物站在一起,那就天差地远了啊,没有半分及的上您!”

  第二天他见到了徐公,仔细打量,觉得自己的容貌无论在哪点都无法跟徐公比,想到以前对第一美男子的称号却很有接受的意思,不由暗暗脸红,回家再次对镜与徐公的容貌比较,更是惭愧的无地自容。

  晚上他转辗反侧,思虑再三,他想:“明明徐公比我美得多,他们却说徐公不及我……”最后他终于明白了,夫人如夫人以及来访的那位仁兄,之所以说违心的话究其源是我目前所处的位置非同一般啊!我现在蒙大王信任,委以重任,可谓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围绕在我周围人哪个还会说真话,个个奉承,借以邀宠求进。当然夫人与我夫妻情深,自然对我偏爱,二夫人素来畏惧我,事事顺着我,自然说我喜欢的听,至于那位客人把我捧上天,因为我是朝中的红人,很多事情有求于我,所说的那些溢美之词显然是言不由衷。

  三

  第二天早朝,华丽庄严的王殿里文臣武将济济一堂,朝议改为唱赞歌,抑扬顿挫,伴以悦耳的丝竹管弦之声,越发的动听了,歌中颂扬着齐国国力的举世无双和今王及历代齐王的丰功伟绩,久久回荡在华丽的王殿之上。歌声毕,才开始议事。文武两班大臣纷纷出列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但是在邹忌听来不过是歌唱祖国和歌唱领袖的延续,除了由唱改为说,所说的内容跟歌词的内容毫无分别,无非还是说国王了不起,天纵英明,齐国是世界一等一的强国,内容大同小异,语汇贫乏单一,翻来覆去都是四夷宾服八方来朝这几句,毫无新意。

  但是轮到丞相发言的时候,他既没有颂扬国家和领袖,也没有讨论其他的国家大事,而是将自己的家庭琐事闺中之乐这样不上台面的话题拿出来讨论,大谈特谈俩个枕边人及来访诸侯使臣赞扬他相貌比徐公美。最后邹忌向齐王说:“大王,臣知道臣的相貌根本就不如徐公,可是臣的夫人偏爱臣,臣的妾畏惧臣,臣的客人有求与臣,都说徐公不及臣美。臣由此联想到国家大事,大王,我齐国地大物博,大王您是一国之君,拥有着整个富庶的的齐国,城池宫殿不计其数,宫人嫔妃成千上万,左右亲信大臣无数,所以看来,以大王您至高无上的权势,围绕在您周围的人何尝不是偏爱您的、畏惧您的、有求与您的,您高高在上,其实您听到的话有多少是反映真实情况的呢?”

  齐威王也不糊涂,其实君臣二人是一样的心思,他也对目前这种歪风邪气感到担忧,他从来不相信那些肉麻的鬼话,虽然有时候这些话听起来令他心广神怡,龙心大悦,但是天天听到这些没用的话耳朵也起茧了,他知道想要开创新的局面,这些东西最多可调剂下心情,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于是邹忌的话正合他意,他早就想要扭转这股歪风。于是齐王听了大喜:“邹卿所论真乃金石良言!”于是即可发布命令:“即日起,无论在朝在野,士农工商,能当面指出寡人过错的,给予最高奖励,能向寡人上书,直陈弊政者,给予上等奖励,在公开场合议论国事,指出弊端而传到寡人耳朵里的,照样有奖赏,望全国上下直言不讳,献言献策!”

  习惯于歌功颂德的文武大臣不知所措,他们在歌功颂德方面尚且一直没有创新,让他们提意见真不知道说什么,哪怕稍有一点不同的意见在脑海出现他们也觉得是大逆不道的。朝臣们固然不知道怎么提意见,而升斗小民更加不知道什么叫意见,他们只知道夸国家夸国王准没错,所以尽管朝廷提倡提朝野上下提意见,集思广益,但是朝野上下却没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依旧一片歌功颂德之声。齐王和邹忌都很着急,君臣二人知道,开创新的局面首先从这里撕开一条口子,但是第一步就推不动,以后诸多工作还怎么能进行的下去。于是邹忌只得第一个站出来提意见,而且是很尖锐的问题,以至于朝臣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当然也不乏那些对邹忌羡慕嫉妒恨的人非常激动,幸灾乐祸的等着好戏看,以为这下可得罪了齐王了,一定会被修理,说不定还会被罢官夺爵位,但是齐王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龙颜大怒,当场发飙,而是虚心的听取了意见,并兑现了赏赐的诺言,如此邹忌提了这样几次尖锐的意见,齐王都没有秋后算账,并且每次都兑现了赏赐上书言事的诺言,大家这才知道齐王是的确愿意听取不同的意见,自此齐国广开言路,朝野上下的歪风邪气得到改观,全国上下,进谏上书,献言献策,络绎不绝,几月下来,仅民间的上书就多达上万,从中提取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过来半年,以前堆积下的政治弊端一一找到解决的突破口,赵国、燕国、魏国都来朝见齐王,说齐国常以一等一的大国自许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