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青春|言情 > 生活不相信眼泪 > 第一卷 > 第九章 内心强大的人,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第九章 内心强大的人,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更新日期:2014-12-08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有些人自暴自弃,在挫折中沉沦;有些人勇往直前,迎接并挑战挫折。上帝只负责发牌,玩牌的永远是我们自己,要想赢,不管你摸到的是好牌还是烂牌,都要坚持玩下去。如果你是个内心强大的人,即使你手握一把烂牌,你也能打赢这一局。


只有苦难才能造就多彩的人生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圭臬。在尘世间行走,人不可能不吃苦,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最终却又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之间,我们难免会趟过漫漫的苦海。佛教典籍《法华经》中也说,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是人一生当中谁也无法逃避的七种劫难。所以,人从呱呱坠地来到这个嘈杂的世间起,就和苦难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少不了苦的味道。
相信大家看了我在前面所写的故事,了解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就会发现我是个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但是,我不得不说,我并不痛恨自己的曾经,我为拥有那段坎坷的人生经历而感到庆幸。正是这些苦难,才造就了我现在多彩的人生。
苦难这两个字,会让所有人想入非非,有人会想到一张泪痕沟壑的脸,有人会想到断壁残垣下的生死悲离,有人会想到炮火纷飞下的血肉模糊,有人会想到病疾肆虐下的瘦骨嶙峋……自从这两个字诞生以来,我想它就赋予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词——祸患、疾病、生死、饥馑、不好、疼痛、悲伤、无可奈何……是的,这就是苦难,我们每一个一生都在试图避而远之却又总也摆脱不掉的煎熬。
 
有一群学僧要去朝圣,临行前,师父拿出一个苦瓜递给学僧们,并说:“去朝圣的路上随身带着这个苦瓜吧,每经过一条圣河,别忘了把它浸泡在其中。到达之后,你们把它带进朝拜的圣殿,将它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最后,我们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学僧在去往朝圣的路上走过许多圣河和圣殿,他们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不断地将苦瓜放到圣河中浸泡,放到圣桌上朝拜。
很久之后,学僧们朝圣归来,他们把自己一路带着的苦瓜交给师父。随后,师父让他们将苦瓜放到锅里煮熟,当做晚餐。
晚餐的时候,他们就把苦瓜端上了餐桌,学僧们吃过之后,纷纷说:“好奇怪啊,这苦瓜泡过这么多的圣水,进过这么多的圣殿,竟然一点都没有变甜,仍然这么苦。”
这时候,师父语重心长地说:“苦瓜的味道是苦的,无论它经过多少圣水浸泡,经过多少圣殿受到加持和膜拜,其性不变,而我们的人生,正如这苦瓜,其本质也是苦的……”
学僧听罢,立刻就有好几位开悟了。
 
这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它不会因圣水的洗涤和圣殿的晕染而改变自己的本色,而人生的本质也有苦味在其中,生命中的苦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全然消除,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更何况,苦难不仅仅是苦难,它还是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生财富,而并非我们心中的累赘。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退休前,对公司的年轻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富含哲理的话——年轻时的苦难,花钱也要购买。稻盛和夫先生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苦难来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而是要接受、要克服,甚至年轻时没有苦难,那么就算花钱也要购买。因为生命就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的过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多年的阅览中,我渐渐发现一个现象:所有的励志经典其实都在回应和试图解决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面对苦难,人这种既伟大又渺小的生灵到底应该怎么办。
 
就拿稻盛和夫的故事来说。稻盛和夫被誉为“经营之圣”“人生之师”,他是企业家中少有的哲学思考着,也是思想领域少有的成功商人。稻盛和夫出身贫寒,成长过程中也并不顺利,先是遭遇战争,房屋被炸毁;后又染上肺结核,徘徊于死亡边缘;人生中几次重要的考试他频频落地;毕业后找工作费尽千辛万苦,却只找到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后来的工作中,稻盛和夫也是频频遇到困难。但也就是在这样的苦难中,稻盛和夫不但克服了一切,还对苦难和克服苦难有了上述领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57年起,稻盛和夫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任何一个人,能够创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已属成就斐然,但稻盛和夫却赤手空拳打下了两座江山——京瓷和KDDI。不仅如此,2010年2月1日,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在日本政府多次邀请之后,又毅然宣布接任日航——一家破产重建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稻盛和夫先生的成功让所有人惊叹。不仅如此,稻盛和夫在思想、学术研究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已然成为了一位当之无愧的传奇人物。
他的一段话,很详细地阐述了苦难是财富的思想。他说:“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好机会。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和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以外别无他求。”
 
这不是一个成功人士的高调宣言,而是一个亲历苦难者的个人领悟。自古雄才多磨难。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讲:“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纵观古今中外,无数人的经历都为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时间可以增加一个人生命的长度,苦难却可以增加一个人生命的深度、厚度。
当然,这要看对什么人来说了。因为苦难从来都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它对于智者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却是屈辱,是一个万丈深渊。法国文人拉梅奈说:“不懂得苦难裨益的人,并未过着聪明而真实的生活。”
我国也有一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很多时候,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试着接受它,而不是像掩饰屈辱一样遮盖它;我们要面对它,而不是像逃避屈辱一样摆脱它;我们要将它踩在脚下,而不是让它凌驾于我们之上。如此,我们的心就会穿越苦难,变得日益强大,而苦难,也会日益变小,直至浓缩成我们生命的力量,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温暖和奇迹。
佛曰:“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一个人虽然无法选择自己所要经历的苦难,但却能选择让苦难成为财富还是屈辱,却能选择让苦难成为自己奋进的风帆还是前进的绊脚石。最大的幸运者,也是最大的苦难者,如果苦难没能使你低头,那么,你定将收获人生的香甜和醇美。
 
一次,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与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在一个偏远小镇出生,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干家务、洗衣服,辛苦挣钱才将他抚育成人。然而,姐姐出嫁后,姐夫便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对他非常刻薄,甚至规定他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后来,刚工作的时候,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的时间只能躲在郊外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听完后非常惊讶:“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这些呢?”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苦难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这位曾经在生活中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是屈辱,也是财富,然而它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你战胜了苦难。只有这个时候,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
艾顿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丘吉尔,后来,他重新修订了自己“热爱苦难”的信条。在自传中,他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生活是公平的,你想成为生活的强者,想赢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正视苦难,以一种达观的情怀去看待苦难,只有将苦难看成人生的财富,对苦难心怀感恩,苦难才会转化为正能量,给你勇气,给你感悟,给你面对生活中风雨的智慧和才能,让你有资本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才有资格拥有多彩的人生。如果你消极地看待苦难,对苦难心怀憎恶,那么,你很可能会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命运的弃儿。你在苦难中卑微屈服、委弃在地的身影,将会遭到所有强者的嘲笑。


要亲自受伤,才会学着聪明

吃一堑,长一智。这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不要指望走捷径,别人的成功法则并一定适合自己。就像刘翔告诉你如何才能跑得快,你就能赢得110米栏的世界冠军吗?要想赢冠军,还是要靠自己去苦练跨栏技巧,提升跑跳速度。
只有亲自受伤,我们才会真正正视智慧的重要性,才会努力学着做一个聪明的人。这里的“伤”,并非肉体上的创伤,它涵盖范围极广,但在我这里,更多倾向于人生经历所遭遇的挫折、困难、失败等。
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是很难懂得如何规避失败的,一个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很难懂得如何应对挫折的,一个没有遭遇到困境的人,是很难历练出“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这种乐观和从容的心态。所以,我才说,没有受过伤,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都常常抱怨自己的人生布满荆棘,感慨自己的爸爸为什么不是“李刚”,自己为什么不是高富帅,很多年前,我也是这些人群中的一员。
 
记得有一天,我又碰见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回到家中愁眉苦脸,并一直抱怨人生为何有如此多的弯路要走,自己的生命真没趣。母亲看到我这个样子,便指着墙上那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问我:“你发现这幅河流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相同特点?”
我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告诉母亲:“这些河流都是弯弯的曲线。”
母亲夸我聪明,然后又继续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思考了很久都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最后母亲告诉我:“河流之所以全是弯弯曲曲的,那是因为河流必须要走弯路。这样才能拉长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天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的河段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终于明白了母亲的意图。是啊,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能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在人生的这条长河中,如果没有弯路是不正常的,尤其是在我们年情的时候。河流所走的弯路,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受的“伤”。当我们受“伤”时,也要把这些“伤”看做是一种常态,不要悲观失望,不要长吁短叹,不要停滞不前,把它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因为它会增长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更加聪明。如果我们不受“伤”,就像走直道的河流无法抵达大河一样,我们也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羡慕那些生活一帆风顺的人,他们没有挫折,没有失败,他们的父母早已为他们的人生铺就了笔直的坦途。他们在流逝的岁月中顺风顺水的成长着。可再看看我们,总是要去面对很多挫折、磨难,于是我们往往会慨叹命运的不公,对自己的人生心存愤懑。可是,他们真的就幸福么,我们真的就不幸么?
只有在经历了成长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受过的“伤”,走过的弯路,其实是财富,这对我们来说是幸事,因为我们在受“伤”的同时,也学会了清洗“伤口”、包扎“伤口”、让“伤口”愈合的知识和经验,这让我们将来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更多的“伤口”,让我们可以气定神闲地面对“伤口”的到来,因为我们拥有让“伤口”愈合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懂得在将来如何才能更好地让自己免受伤害,规避负伤的风险。
而如果我们不亲自受“伤”的话,我们就没有处理“伤口”的经验和能力,当我们突然受“伤”时,我们就会六神无主,慌乱不堪,这时候再懊悔早已于事无补。因为临时抱佛脚不会有什么效用。所以,没有受过“伤”,才是真正的悲哀。
受“伤”作为成长的一种需要,它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经验的欠缺,能力的不足。它可以历练我们,考验我们,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它会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它会让你懂得什么该选择,什么该舍去;它会磨砺你的坚韧,塑造你的性格,激发你的斗志。面对弯路,只有那些咬着牙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品尝到苦后的甘甜,才能体会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悦;只有走过弯弯道路然后踏上坦途的成功,才更让人更加激昂振奋,这样的成功才让人觉得倍加精彩和不易。
那些以小博大的成功企业和白手起家的励志人士,他们哪一个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呢?正因为他们受了不少“伤”,走了不少弯路,所以他们才拥有了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大海上,没有不带伤的船,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淬过火的钢才是好钢。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亲自去受“伤”,你将会发现你的青春岁月是多么苍白和贫瘠。所以,不要对“受伤”报以敌视的态度,应怀着感恩之心去面对,毕竟它将会了你如何更好地成长,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此外,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多年来,我就是靠着对这句话所展示的精神内涵的领悟和汲取,让自己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失败和伤痛,并初心不改,一步一步向着梦想、向着明天迈进。所以,你也应该这样,不要逃避受“伤”,要坦然面对,并努力学习、总结“受伤”背后的智慧,如此,你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每一个强者的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

两年前我拜访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时,他给我分享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在你人生成长的路上少不了嘲笑讽刺,少不了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些东西又怎样呢,哪怕跌倒。当时陈欧正为自己的产品代言。他的代言台词另类独特,网民们把这一独具个性的代言称为“陈欧体”,一时间仿写的台词遍布网络。
陈欧的代言台词如此写道: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会证明这是谁的年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代言台词时,内心非常感动,因为这些台词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想想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人与事,流过的泪水、汗水甚至血水,自己怎能不感慨万千呢?关于自己的故事,我在这本书中已经说得够多了,成长足迹中那些血与泪,想必读者朋友已经有所了解。
或许有些人会说我还不够成功,算不上强者。我不否认,我还远未达到自己期望的人生高度,所以,我还不算一名成功者,更没有资格说自己是强者。但我始终要求自己向强者的标准靠拢,以一个强者的形象面对生活。
我没有在自己遭遇过的那些苦难、挫折中沉沦下去,并取得了一些令人艳羡的成就,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我给自己树立了很多学习的榜样,我常常用这些榜样来激励自己,从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李嘉诚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企业家,他曾荣登亚洲首富的宝座,虽然今年已经是86岁的高龄,但依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李嘉诚是中国企业界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他身上的众多荣誉和光环,使其成为众人崇拜和尊重的强者的代名词。
但是,就在李嘉诚风光无限、光芒万丈的背后,依然是一部充满血泪的苦难史。可以这么说,他有多少风光,他就有过多少血泪,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就多大的苦难。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当他来到人世时,中国已不是昔日的太平盛世了。紧接着日军侵华,时局更加动荡。无奈之下,李嘉诚跟随父母一路辗转奔波,寻找生存之地。漂泊的过程中,李嘉诚的奶奶和父亲相继去世。李嘉诚父亲去世那一年,他正好14岁。但是香港也开始动荡不安,一家人的生存重担则过早地落到了李嘉诚的肩上。
于是,李嘉诚开始了艰难的求职历程。李嘉诚靠一双脚几乎跑遍了港岛,但毫无结果。李嘉诚的双脚跑得又肿又疼。白眼冷语,深深挫痛了他的自尊心。但是为了生存,他忍受了这一切。
当李嘉诚开始创业之初,还没有步入正轨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由于他的厂子生产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被很多客户要求退款。为了留住客户,李嘉诚又赶紧组织了一批工人加班加点地生产新产品,以便给客户换货。但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客户依然拒绝收货,因为这些产品还是存在缺陷。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客户要求退货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客户知道了,大家纷纷登门要求退货,面对这一失控的场面李嘉诚束手无策,眼看着不合格的货物堆满了整个车间,李嘉诚欲哭无泪。
推销员带回的客户的反馈,令李嘉诚不寒而栗——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
这些客户都是中间商,他们或将产品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给海外的经销商。塑胶制品早已过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年景,用户对产品的款式质量变得挑剔起来。塑胶工厂日益增多,竞争自然日益激烈。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粗劣的产品必然会被逐出市场。
危机中的李嘉诚,真正体验到做老板的难处。他虽然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但仅是全盘掌管日常事务,重大决策仍是老板拍板。现在身为一厂之主,就要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加之产品卖不出去,厂子没有进账,拿不到货款的原料商便纷纷登门讨债,银行得知李嘉诚的厂子出现危机,便立即派人请李嘉诚迅速归还银行的贷款。
一分钱也没有李嘉诚欲哭无泪,因为工厂可能会倒闭,看着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绝望的心情差点压垮了他。没有当过老板的人很难体会到李嘉诚那时的心情。最后李嘉诚“求爷爷告奶奶”般给客户、银行甚至是自己的工人说好话,这才保住濒临绝境的工厂没有倒闭。
最后,李嘉诚又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和努力,才使工厂渐渐步入正轨。时光一路走来,李嘉诚从当初一个濒临破产的落魄厂长摇身一变成为今日令世界瞩目的商界奇才,其中的苦难、心酸、泪水、血汗,又该是怎样的催人泪下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嘉诚建造起的商业帝国大厦的地基,就是用自己的血泪史浇筑的。
 
挫折、苦难是人生的一笔丰厚的财富,逆境是锻造天才最好的熔炉。而李嘉诚正是默默地承受了现实中各种困难、压力的挑战,在困难的学校中迅速成长,因此才具备了常人不具备的精神和能力。正如李嘉诚所说的,没有挫折、苦难的人生,只会出现在童话世界中。只有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人,才能最终战胜挫折和苦难,取得辉煌的成就。李嘉诚的成功史,就是一部血泪史。这也是他受人敬佩和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任何强者的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这是一种定论。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强者都逃不开这一定论。因为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就难以成就强者的地位。
正如我们常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想成为强者,那么就去笑傲苦难吧。因为这些血泪,总有一天会变成金子。


人生会回报你的付出

生活虽然很残酷,但也是公平的。就像我们常常说的,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也将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有些人总是憧憬着成功,幻想着财富,但却非常吝啬,他们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行动,他们害怕付出后而没有获得该有的回报,便索性不再付出。有这种心态的人,如果真的能取得成功,那真是太不符合常规了。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斗,我们如果不流血流汗,不苦练杀敌本领,又怎么会战胜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夺取战斗的胜利果实呢?我请你相信,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一个敢于付出的人。你的付出,会让你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实现你的价值,会让你在挑战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创造人生的丰碑。
 
几年前,《明朝那些事儿》一书像一颗重磅炸弹扔在了图书界,引发了众人对此书的狂热追捧。我平时也非常喜欢看书,自然而然地也成了“明矾”(《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叫当年明月,他的粉丝便被称为“明矾”)。
这本书以史料为基础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语言幽默风趣,并运用了小说的写作方法,着实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整套书有150万字左右,但是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可以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当时的我深深地被当年明月的才华所折服,更有很多人将其视为天才。
当年明月真名叫石悦。在成名之前,石悦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性格内向、资质平平,在家长和老师看来,石悦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的是,石悦疯狂地痴迷历史。从童年到少年再到步入大学,他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研读史书。大学时,当身边的同学都忙着谈情说爱、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时,石悦仍然在忙着一头扎在图书馆中读史书。
大学毕业后的石悦考上了公务员,众所周知,很多公务员的生活就是喝茶看报纸的享受。再看看石悦,他依然钻在史书里,与历朝历代的历史人物为伴。毫无疑问,石悦有些不合群,甚至有点儿孤僻。他不仅在单位如此,在生活也是如此。
众多“80”年轻人在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和社交应酬,但石悦没有,下班后,他便将自己关在家中,将自己埋进那些刀光剑影的史书中。此时,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阅读,有灵感的时候,他也会奋笔疾书地写一些东西。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本每个月点击率超过百万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在各大论坛中掀起疯狂阅读热潮,许多出版社争相与石悦商议出版事宜的时候,同事们才知道,这个看起来默默无闻,甚至有点儿木讷的宅男竟然就是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当红作者“当年明月”!
 
石悦,这个曾经几乎被周围所有人看作资质平庸、性格孤僻的人,就这样以出乎大家意料的方式以一本小说蹿红网络,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成功是二十年潜心做事的结果,是凭借着“熬”的韧性取胜的结果,正如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调侃说:“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诚如他所说,石悦的成功是写出来的,更是熬出来的,二十年如一日地耐着寂寞阅读,二十年如一日地不断积累和摸索,多年如一日地笔耕不辍,他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成功。才华、努力、熬,这些因素于他的成功缺一不可,但正是熬的韧性使他获得的成功花朵更加娇艳!人生终于回报了他的付出。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但很少有人具备石悦般的坚持和付出。生活中,很多人满脑子想的都是一鸣惊人,但从来不愿意去埋头耕耘,很多人总想着升职加薪,但却不愿意等待和坚持。这样的人本来可以成功,但往往因为提早放弃而失去了胜出的可能。
要想成为强者,成为命运的幸运儿,就必须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不付出,便没有收获。不春耕,便没有秋收。人生的成功,不仅需要机遇、资本,还需要付出。而后者,更为重要。不付出,一切都是空谈。
看看我们所熟悉的人,在事业上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许多人总是一方面希望得到老板的重视和晋升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却又抱怨工作太多、休息太少,于是能省则省,能歇就歇。这些抱怨分子,只看得到他人的高薪,却看不到他人的辛苦与努力,那怎么可能得到重用呢?就算是勉强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相关的技能,到头来还是无法胜任的。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我相信大家听了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启发。
有两粒种子在土壤里沉睡了一个冬天。春天到了,它们也苏醒了。打了打哈欠,就开始聊天了。
第一粒种子说:“唉,春天到了,我们该发芽了,但我不想发芽,更不想长出地面。你想啊,我要是发芽的话,就必须先吸收水分,这样会把我的外衣膨胀破的;我要是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坚硬的石头或破砖烂瓦;我要是向上生长,你看这么厚的泥土,不把我柔嫩的茎折断才怪呢。与其要面对这么多问题和困难,我还不如躺在泥土里,图个舒适,等夏天来了以后再说。”
第二粒种子说:“你这样可不行啊,会浪费时间的。反正我一定要趁着这个时候努力生长,因为春天是最好的季节。我一定要战胜坚硬的岩石和厚实的泥土,我不仅要向下扎很深的根,还要向上努力生长,我要吸收阳光,要把我的枝叶伸向广袤的天空。”
于是,第二粒种子卯足了劲地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它经历了各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终于破土而出,见到了阳光。几年后,它长成了一棵大树,常常帮助人们遮阳挡雨,它自己也享受着一种满足的惬意。而第一粒种子由于错失了成长的最佳时刻,腐烂成了泥土。
 
中国古代先哲告诉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付出,是一种资本。在生活中,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就必须有付出的精神,要付出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努力,多几分认真,多流一些汗水,这才是我们最有力的竞争手段。
我希望大家不管人生处于怎样的困境之中,都绝不能让自己的心失去奋斗和前进的力量。我们应该像第二粒种子那样,不畏惧逆境和问题,奋力生长,敢于无悔地付出,最终让自己的生命破土而出,然后在经久的岁月中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就是我们生命的丰碑。
我们一定要记住:积极的心态能让你勇敢地面对逆境,使你在逆境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出色;而消极的心态,只能让你自甘沉沦,被生活的挫折击垮。去勇敢、积极地付出吧,没有什么付出是枉然的。你付出真心,就会收获真心。你付出时间、精力和汗水,就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没有足够的经历,便无法成为有思想的智者

很多人常常问我:“蔡老师,为什么自己的思想总是跟不上年龄?为什么自己一把年纪了,却并没有多少智慧?”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年龄并不代表阅历,学历也不代表学识。一个人无法成为有思想的智者,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经历还不够多。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经历,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获得提升。
 
有一位和尚,在剃度出家快两年后,寺里的住持还是没有给他升职,只是让他每天外出化缘,做个苦行僧。大家也知道,苦行僧是和尚中最累的职业,每天都要风里来雨里去,风餐露宿苦不堪言。
有一天,已经快中午12点了,这个和尚还没有起床外出化缘,住持对此觉得很奇怪,便推开门来到和尚的房间,见他还在蒙头大睡,他的床下放着一大堆穿烂的鞋。住持生气地叫醒他:“你今天不外出化缘,还在床头堆这么一堆破鞋,要干什么?”
和尚听了住持的话,不仅没有认错,反而抱怨道:其他人一年都穿不烂一双鞋,我一年多的时间就穿烂了这么多,太不公平了!”
住持一听就明白了这和尚是在抱怨他太辛苦了,便微微一笑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你和我到外面看看吧。”
住持指着路说道:“你昨天刚刚在这条路上走过,你能找到你走过的脚印吗?”
和尚生气地说:“昨天有没有下雨,这路又干又硬,怎么会留下脚印!”
住持说:“那你现在再走一次,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和尚答道:“那当然能了。”
住持听后说:“这不就行了。只有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啊。这就好比人生,那些一辈子不经历磨难的人,就像双脚踩在又干又硬的路上,他到最后什么也留不下。只是枉在人间走了一遭。”
 
听完这个典故,我想不仅是故事中的和尚恍然大悟,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吧。佛学就是厉害,几句话,就可以把一种哲理清晰地剧透开来。是的,如果我们的人生一直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毫无波澜的环境中糜烂。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去经历,不去挑战,那么我们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思想和智慧,没有朝气和锐气,这样的人生,我们还要来干什么呢?
这也是我经常不断地更换工作和职业的原因。因为我清醒地知道,过往的经历,无论是幸福的还是悲苦的,无论是一帆风顺的还是泥泞不堪的,它们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财富,都会化为一种养分,滋润我的思想和智慧。
也有人说,经历太多,烦恼就多,这样的人生就充满了苦的味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大家不妨先听我讲个故事。
 
如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中午,我被工作搞得心烦意乱,便打算撂挑子不干了。心想:别人都守着一份安逸的工作,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自己何苦为了不断突破而遭这么多罪呢?以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比别人过得更加逍遥自在。当时办公桌上放着好几本书,就顺手拿起一本类似心灵鸡汤的书,随手翻了几下,突然被一个故事吸引住了。
故事讲的是一个在都市生活的男子,总觉得自己生活不如意,烦恼太多,快乐很少,于是便来到山间的一座寺庙里,请求禅师能让他暂住一段时间,以便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接受禅师的开释,彻底根除烦恼。
禅师答应了他的请求。住下来后的当天,禅师就交给男子一把修枝剪,让他把寺院周围的树篱笆修剪平整。男子一口答应了。由于寺院很大,男子修剪了一圈足足用了五天的时间。但是五天之后,最先开始修剪的那段树篱笆又长得郁郁葱葱,极不平整。男子对此很伤脑筋,他对禅师说:“现在是夏季,树篱笆生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修剪的速度,我该怎么办?”禅师淡淡地说道:“继续剪。”男子又反复了剪了两次后,依然无法把树篱笆修剪平整,当他再次听到禅师说让他继续剪后,终于发火了:“和尚,我来到寺庙已经20天了,你不帮我开释,却天天让我修剪篱笆,我不干了!”
禅师依然是一副淡淡的神情,语气平和地说:“你为什么不干了?”男子回答道:“因为永远也剪不完。”禅师微笑着说:“是啊,永远也剪不完,你的烦恼也是如此。它会不断地产生,我们无法杜绝它,只能尽力修剪。”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突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是啊,只要我们活着,就永远会烦恼,今天有今天的烦恼,明天有明天的烦恼,孩童有自己关于成长和自由的烦恼,青年人有自己关于青春和梦想的烦恼,中年人有自己关于事业和子女的烦恼,老年人有自己关于生死和健康的烦恼。任何没有烦恼的人生,都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就像被世人广为传颂的《去烦歌》所唱的:活在人世间,人人都说烦。上边有长辈,下有儿女缠。出则忙事业,入则思三餐。冒尖遭人妒,窝囊被人嫌。权大恶梦多,无权办事难。钱多畏盗贼,钱少受贫寒。坎坷人生路,何时走得完。烦必伤身体,无端蚀本钱。人生几多时,也就几十年。烦事天天有,贵在心放宽……
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的话,那我们在这短短的几十年生命岁月里,修炼的不是如何杜绝烦恼,而是当烦恼向我们袭来时,我们该对其报以什么样的态度。真正充满智慧的人,不会因为烦恼的产生就乱了阵脚,痛恨生活,咒怨人生,他们会怀着一颗安然的心,平静地面对烦恼。
因为他们知道,烦恼作为生活的调色剂,犹如自然中的风风雨雨,只有欣然接受它,才能感受到生命中的其他美好和幸福。就像凋谢的残花有落英缤纷的美丽,光秃的树木有剑指苍穹的壮烈。
既然烦恼无处不在,逍遥自在的生活中同样充满琐碎的烦恼,那么还不如去经历更多有挑战性的事情,经历过程中的烦恼要比逍遥自在中的烦恼更有分量和价值,并且,前者可以塑造出生活的强者,后者却达不到这一点。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该豁然开朗呢?
人的智慧,大部分都是在经历中获取的,它们远比从书本上获取的要更加深刻、刻骨铭心。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智者,就必须去勇敢地投入生活,在不同的经历中锻造自己,百炼成钢。


余杰话语九

铁,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钢;一个普通的人,要经过挫折的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胜利者。在奋斗进取的过程中,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厉炼。一般人们的身上,会有很多与生俱来的缺陷、弱点和短处,带着这些毛病,他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只有在挫折产生的痛苦中不断磨炼,他才能改掉这些毛病。只有在失败之锤的无情打击下,一个人才能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