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历史军事小说 > 初唐国士 > 9047长安风云 > 第三十五章 太子

第三十五章 太子


更新日期:2018-05-14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第二天上午,陆玉成在陆柬之的陪同下,来到东宫觐见太子李承乾。
 
通过森严的门禁,太子府里也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严密。陆柬之走在前面神色凝重,目不斜视。当走到一座偏殿的大门口时,一位小太监迎上前来,问明情况后,忙进去通报。俩人在外面等了一会,小太监就出来领他们进去,这里是太子李承乾平日视事的地方。
 
一进中堂,陆玉成就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迎上前来,陆柬之忙趋步上前,向其介绍陆玉成。这个小孩正是李承乾。李承乾说了几句场面上的话,就让众人落座,他正襟危坐,俨然一小大人模样。但陆玉成见其聪慧的眼神、敏捷的言辞、得体的礼仪,对他颇有好感。
 
“孤闻陆郎中真乃一员猛将,能否把爱卿生擒颉利可汗的过程给孤说一说?”刚坐下不久,李承乾就开口道。
 
无奈,陆玉成只得再次讲述起来。李承乾对陆玉成生擒颉利可汗一事很感兴趣,不断追问其细节。陆玉成就把整个铁山之战绘声绘色讲述了一遍,让李承乾听得激动不已,连呼过瘾,对陆玉成也是另眼相看。陆柬之担任太子司义郎,常教导李承乾书法,与太子颇为亲密。在他的居间作用下,陆玉成与李承乾关系也越来越好。
 
陆玉成认为李承乾才十二岁的孩子,好奇心与玩心都很重,过于古板的教育方式并不恰当,一味地抑制孩子的天性只会适得其反。所以他平素在李承乾面前并不怎么讲大道理,而是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常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西游记》、《三国演义》让李承乾听得心醉神迷,与陆玉成甚为亲近。陆玉成想起历史上这位太子的悲惨遭遇,暗下决心,一定尽心辅助李承乾,避免将来这一悲剧上演。
 
一日下午,天气比较热,陆玉成用硝石制冰弄了一大桶冰琪淋,让太子府的人大饱口腹。陆玉成趁机给李承乾讲了一番学以致用的道理,李承乾听了连连点头。
 
陆玉成谈及了占城稻,谓江都县令虞理明已在扬州移植成功,介绍了占城稻耐旱、不择地而生、生长周期短的优点,建议李承乾上书皇帝,在全国普及占城稻。俩人共同拟定了一份奏折,以李承乾的名义上奏李世民。
 
一天傍晚,皇宫里一位太监来到陆府,宣召陆玉成翌日去皇宫教习长乐公主李丽质琴艺。
 
第二天一大早,陆玉成来到了广运门,在太监引领下进了掖庭宫。
 
他首先被引领拜见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俩人对他勉励吩咐了几句后,才被人引领着带到长乐公主李丽质处。
 
李丽质一身宫装,娇媚可爱。陆玉成一见赶忙施礼,李丽质也优雅地还了一礼。
 
俩人刚落坐,李丽质就说:“你先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待会儿再教琴!”
 
陆玉成无奈,只得讲起故事来,刚开口说了几句,李丽质就打断道:“这故事听太子阿兄说过了,讲新的听听!”
 
陆玉成连讲了一个时辰的故事,李丽质才勉强罢休,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旁边的宫女也听得眼神直直的。
 
李丽质非常聪慧,她本就有些琴艺的底子,学起来非常快。到了中午,她演奏的《梁祝》就像模像样了,长孙皇后听了很喜欢这首曲子,夸奖了陆玉成一番。
 
从此,陆玉成把前世那些优美的音乐,包括西洋音乐,渐渐改编成琴曲教给李丽质,使她的学习兴趣大涨,不久,李丽质演奏的那些曲子成了宫里最受人欢迎的节目。
 
一天下午,陆玉成正在宫内教李丽质习琴,突然,一位宦官前来,说皇帝要召见他。他随宦官来到太极宫两仪殿,见到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李纲、于志宁在一起。
 
待陆玉成行过礼后,李世民严肃地对他说:“李爱卿对尔近来引导太子的行为颇有异议,谓尔好谈论怪诞之事,还弄出什么冰琪淋迷惑太子,卿有何话可说?“
 
陆玉成对李纲这位八十多岁的名臣很尊重,虽觉得他有些死板,但对其指责也未计较。他向他们耐心详细阐述了自己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观点,强调培养太子办实事的能力。
 
陆玉成说完后,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于志宁首先发表了自已的意见,他倒比较开通,基本上支持陆玉成引导太子的方式,并举太子上书言占城稻一事为例,谓这是一桩值得大大肯定的好事。
 
李世民对陆玉成制造冰琪淋一事很好奇,让他当场示范一下。陆玉成吩咐宦官找来材料,做了一盆冰琪淋。李世民与众大臣品尝了之后,连连称叹,以后,冰琪淋成了暑季上朝时皇帝对臣下的赏赐之物。
 
经过此事,陆玉成反而不久就被升为太子中允,官居正五品下。
 
占城稻之事由于太子上书和陆玉成的极力推荐,引起李世民及众大臣的重视。几番调查与讨论之后,决定全国推广,李世民下旨调江都县令虞理明来京任司农寺少卿,主持其事。司农寺少卿官从四品上,虞理明从江都县县令一步跨入了京城高官之列。
 
两仪殿之事后几天,程处亮和房遗爱来访。席间,程处亮与陆玉成拚酒,被灌得大醉,留在了陆府过夜。而房遗爱则执邀陆玉成第二天去他家做客,陆玉成答应了下来。
 
翌日是休沐日,陆玉成一大早就带着陆雄、陆鹰来到房府。陆雄上前给门人递上名刺后不久,房遗爱就出来引陆玉成等从侧门进了房府,穿过中门,来到中堂。
 
房遗爱唤人引陆雄、陆鹰下去歇息,又唤仆人奉茶,就和陆玉成谈起了近来长安城的趣事。当言及长孙冲昨日又在城里闯祸,被其父长孙无忌得知,关在家里禁足一个月时,俩人不由哈哈大笑。
 
正谈笑间,屋里进来一位面相儒雅温和,目光深邃的长者,正是当朝宰相,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陆玉成赶紧起身上前行礼,房玄龄双手虚扶,叫陆玉成不必多礼,然后坐下与他聊了起来。
 
房玄龄是唐朝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以字行。齐州临淄人。在与房玄龄交谈过程中,陆玉成发现对方思维极其缜密,眼光异常高远,不愧为初唐名相。
 
当谈及东南经济发展时,陆玉成认为:东南水网密布,桑麻遍地,非常适合农业发展。而沿海工商业发达,货易繁荣,东南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定会越来越重要。
 
陆玉成认为,关中虽肥沃,但耕地狭少,关中与西域联系密切,人口众多。况且长安乃京师重地,官员与军队众多,供给巨大,一遇荒年,影响堪忧。往年都是从山东、河南调集稂食物质来京师解困,尚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
 
汉唐时关中不足以供长安。史载: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隋文帝率百官、百姓到洛阳“就食”。 后世历史上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时常到东都洛阳“就食”。武则天前后居洛阳30年210天。关中粮食不足,洛阳漕运便利,当是原因之一。
 
史载:唐初,漕运规模不大。贞观、永徽之际,长安主要依赖关中.每年从山东(崤山以东)转运至关中者不过一二十万石。开元初,每年约运100万石。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3年共运700万石。天宝中。每年约运250万石.京师依赖江淮漕运。只要藩镇隔绝。“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德宗贞元初“太仓供天子六宫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酿酒。”于是增江淮之运,从浙江东西道、江西、湖广、鄂岳、福建、岭南,共运米300万石。贞元二年四月,关中仓廪皆竭,禁军激愤,险些酿成兵变,当韩混运米300万石至陕时,德宗得知后“遽至东宫,谓太子日:‘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漕运粮解决了皇室和禁军卫士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可能发生的禁军事变。可见东南漕运对汉隋唐京师长安的重要。
 
房玄龄也看到这个问题,他表示朝廷不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而是因为从东南直接调集粮食物质,漕运的成本和人力耗费等太大了,而且有诸多不便。
 
陆玉成根据后来唐代名臣裴耀卿和刘晏曾釆取的措施,向房玄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史载唐代宗广德二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船工由经调为雇募。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漕运改革后,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
 

房玄龄听了眼晴一亮,他叫陆玉成写一个详细的方案交上来。陆玉成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份《漕运论》呈给了房玄龄。
 
陆玉成考虑到自已现已在长安做官,有必要接过父母来京师。于是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派陆鹰带几个家丁去了扬州。
 
陆玉成还与陆柬之一道去拜会了国子博士陆德明。陆德明很高兴,他考校了一番陆玉成,对他的学问非常满意,对这位陆氏宗族的后起之秀勉励有加。陆玉成发现这位已八十岁的大儒如今病魔缠身,心里很难过。他针对陆德明的病情,开了一个后世颇有奇效的方子,并时常上门探视,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病情颇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