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三国随想 > 第一卷 > 3、司马代魏

3、司马代魏


更新日期:2016-10-11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三国最终归晋,晋王朝看似是一个新的政权,实际上是在曹魏政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尽管司马家建立晋王朝的方式跟曹丕建立曹魏政权的方式是相同的,但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从表面上来看,司马炎跟曹丕一样,取代旧王朝都是和平演变。曹丕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政权的宣传是汉献帝禅让,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晋王朝的宣传也是曹魏禅让,但是司马炎取代曹魏与曹丕取代汉王朝有本质上的区别,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如果以此认定是曹丕的“篡逆”给司马家做了榜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司马炎后来依样画葫芦,也上演了一出“禅让”的曲目,表面上看确实是有样学样,实际上曹魏的江山完全是曹操一手打下来的,而司马家的建立的晋王朝其实是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从曹爽手上抢过来的,也就是说晋并不是另起炉灶的一个新兴王朝,而是直接窃取了曹魏的政权。因此后来称三国及稍后的那段历史为魏晋南北朝,而从来不说汉晋南北朝。

  司马懿在他的晚年为其子孙抢得了一座花花江山,他不同于曹魏是打下来的江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借助汉朝这块招牌为自己打天下,但是最后换下这块招牌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曹操有生之年没有称帝,而是由他的儿子曹丕走这完道程序。司马懿跟曹操的情况完全不同,高平陵兵变后虽然从曹爽手里夺得了大权,但是司马代魏的时机还是远远没有成熟,实际上司马代魏也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

  高平陵兵变之后,司马家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暮年的司马懿大权在握,在夺取了曹魏的大权后,他又平定了兵变引起的连锁反应——王凌之乱,他不断地为子孙扫清了障碍,为子孙奠定基础,也为子孙巩固这个基础。老迈的司马懿死掉了,他将大权移交到长子司马师的手里,此时已经进入了三国末期,北方政权完全进入了司马氏专政时期。司马氏家族专政,曹魏政权进入了三少帝时期。

  曹魏的三少帝时期其实就是司马懿司马师及司马昭司马炎父子三代人的专政时代,即司马代魏的过渡时期。三少帝就是司马氏父子三代人把持曹魏政权时期的三个小皇帝,曹芳、曹髦、曹奂其实都是控制在司马氏父子手里的三个傀儡。

  齐王曹芳是曹魏的第三任皇帝,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幼童,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也没有成年。司马懿专权的时候已经逐渐地长大,等到司马师专权的时候曹芳已经成年了,成年的曹芳对司马师的专权当然越来越不满了,他不甘心做司马家的傀儡。朝中也有很多大臣是忠于曹魏的,为此曹芳暗中行动,联合中书令李丰、皇丈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秘密策划兵变,企图让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辅政。此时,司马家刚刚接手大权,知道这段时间最关键,新旧交替,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司马师对朝政控制得很严密,朝廷重要的位置上都换上了司马家的爪牙,耳目遍布朝野,朝中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司马师的眼睛。司马懿是阴谋专家,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司马师太清楚阴谋诡计这套东西了,曹芳跟他玩阴谋还嫩着呢。曹芳与大臣打算搞掉司马师的密谋很快泄露,司马师以企图“废易大臣”为由将参与密谋的所有大臣,连同夏侯玄全部一网打尽,实行了旨在铲除异己,打击反对派的大清洗,将他的敌人全部都灭了三族。无数人人头落地,不知道多少无辜的人受到牵连!自此,曹魏的朝廷进入了恐怖高压的司马氏专权时代。

  曹芳是司马家的掌中玩物,势单力薄,想要逃出司马氏掌握的努力很快即告失败,忠于曹家的大臣被司马师屠戮殆尽。曹芳幸免于难,但是他这个傀儡皇帝是无论如何也别想当了。司马师奏请郭太后废曹芳,曹芳不是郭太后的亲生儿子,司马家族又是她的同盟,此时她这个太后也发挥不了多少影响了,摆设而已。司马师说废皇帝,她当然也反对不了。于是曹芳被遣返原籍,继续当齐王,当然是受到严密的监控。

  司马师清洗了朝中的反对派,废除了不听话的皇帝曹芳。一场旨在反对司马家专政的宫廷政变虽然夭折了,但是司马师也知道,虽然他实行的恐怖政策压制住了那些图谋他的人,但是朝中反对他的还大有人在。说到底,反对派能闹出动静来,主要还是皇帝年长,如果找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当皇帝那么这个朝廷就容易控制的多了。

  当然司马师的奸诈虚伪也不再其父之下,这也是所有政治人物的通病,都喜欢装模作样,可以说作秀也是玩政治这一行人的职业病。司马师明明就是想要找个小孩子继承帝位,嘴上偏说着“公忠体国”的话。他说必须扶立曹操的儿子任城王曹据继承皇位,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郭太后也是个“懂政治”的老太太,她很配合司马师。她说任城王是叔祖,且长辈不可继承晚辈。曹芳的位子应该由更小一辈的人来继承,怎么说也要是跟曹芳同辈的。因此由郭太后出面主张,立魏明帝的一个侄儿与曹芳辈分相同的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曹操的嫡系曾孙,根红苗正。更主要的是年纪小,当时不过是十四岁的少年,相对好控制,因此司马师扶立曹髦为新的皇帝。

  司马师恐怖高压的政策奏效,他擅自废立皇帝在朝内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但是地方有枪的军人就有人跳出来反对。在司马师废立皇帝三个月以后,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扯起了反旗,公开反对司马师,申讨司马师擅自废立皇帝的罪状。司马师将毋丘氏与文氏两家凡是留在洛阳的家人全部屠杀,然后亲自率领军队去镇压。司马师在与反对派军队的作战中,被文钦勇武的儿子文鸯打了个措手不及。文鸯带领军队一度冲入司马师的大营,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疾发作,眼睛痛得都震出了眼眶。虽然这一战司马师杀了毋丘俭,但是他的眼疾也发作得更厉害了,自此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司马师死后,代替他执掌大权的是他的弟弟司马昭。曹髦是个早慧的孩子,加上这时候年岁渐长,他已经受够了司马师的专权,不希望继续当司马昭的傀儡。司马师病重于许昌之时,司马昭从洛阳赶到许昌来。在司马师死后,曹髦下诏给司马昭,叫他留镇许昌,不必返回京城洛阳,而军队却改由尚书傅嘏带来。很明显,曹髦想借机拿掉司马昭的兵权。司马昭不理会曹髦的圣旨,他根本就不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皇帝的圣旨对他来说就是一张废纸,不起任何作用,他仍旧带着军队,浩浩荡荡,从许昌开拔返回洛阳。司马昭比他哥哥更加嚣张跋扈,目无君上。曹髦对司马昭很不满,但是大权不在他手里,也只能逆来顺受,司马家的这个傀儡皇帝还要当多久啊!

  随着司马昭平定寿春之乱和对蜀吴的一系列军事胜利,都为他在政治上加了分,司马家的权力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此同时,司马昭加紧了篡权的步伐,野心急剧膨胀。司马昭以功臣自居,他令曹髦封他为“晋公”,以并州六个郡与“司州”(司隶校尉部)的两个郡,作为他的封地,同时又自封为“相国”,并加“九锡”,走到这一步离篡位就差一步了。曹髦虽然年仅二十岁,但是文武双全,很有乃祖遗风。司马昭要求封他当晋公,群臣畏惧司马昭的势力,纷纷附和,一致表示司马昭应该封公。曹髦偏不表态,显然是不愿意下诏给司马昭加官进爵。司马昭很生气,你小子不过是我家立的傀儡,还真把自个当皇帝了!他冷笑着说,我司马家对你们曹家有天大的功劳,加封我为晋公你还有什么意见啊?曹髦也很生气,他受够了。他也冷笑着说,你想要什么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谁敢有半句反对的意见?就这样,在朝堂之上,曹髦跟司马昭针锋相对,互相怒目而视。经过这番充满火药味的对话,司马昭恐怕是容不下曹髦了,曹髦的忍耐也已经到了极限了。曹髦毕竟年轻,很容易冲动,他对司马昭专权跋扈已经忍无可忍了,当司马家这个傀儡皇帝他当够了。与其天天受这样的窝囊气,不如豁出去。他气愤的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篡权已经很明显了,他宁愿战死也不愿意再受辱了。

  年少气盛的曹髦决定殊死一搏,当下召集殿中宿卫兵和苍头、官僮几百人,敲鼓呐喊,冲出宫去。曹髦手持宝剑,站在车上指挥,直奔司马昭宅第。司马昭对曹魏朝廷的控制比司马懿司马师更严密,可以说,在三国时期,司马昭是将高压恐怖政策推向高潮的政治人物。他的爪牙遍布朝野,曹髦讨伐司马昭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尚书王经跪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阻皇帝千万不要冲动,你这点人马讨伐司马昭是羊入虎口,不够司马昭垫牙缝呢!曹髦不听劝,一定要跟司马昭拼命。

  曹髦气愤之下,不听大臣的劝阻,他势单力薄,单枪匹马要去讨伐武装到牙齿的司马昭。大臣拦不住,事情到了这一步,多半也是在皇帝身边充当司马昭耳目的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他们害怕受到连累,飞奔至大将军府向司马昭报告。

  司马昭当然不能亲自出面阻挡皇帝,他派他的头号心腹走狗中护军贾充带着二三百兵士赶到,挡住去路。曹髦大怒,亲自挥剑上阵,贾充手下兵士见皇上冲来,都畏缩不敢向前。贾充的部下、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该怎么办啊?贾充厉声喝道,司马公平日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只管动手,一切由我善后!成济一听,就驱马挺矛,直冲到曹髦车前,曹髦怒斥逆贼,挥剑迎敌,成济力气大无比,曹髦抵挡不住,被成济当胸一矛刺穿胸背,曹髦当场被杀死。

  司马昭弑君,朝野震动,尽管司马昭企图颠倒黑白,但是怎么也说服不了天下人。司马昭以郭太后的名义对外宣传说,皇帝曹髦年幼无知,性格暴躁,专挑大臣的刺,一言不合就要灭人满门。加之赏罚不明,对有功之臣司马昭一再刁难,司马昭忠心耿耿,忍辱负重,用极大的耐心规劝天子。但是曹髦性子极坏,规劝无效,尽然大闹宫廷。车驾乱闯,中护军贾充苦口婆心,前来劝阻,曹髦不但不听,还对贾充又打又骂。贾充忠心为主,明知道天子是无理取闹,但是他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曹髦得寸进尺,还要拔剑杀了贾充。太子舍人成济实在看不下去,前来阻拦,曹髦转过来杀成济,成济只招架不敢还手,并且边招架边劝说皇帝。曹髦顿时神经病发作,跌下车驾,当场跌死。贾充成济百般救护,都没能挽救回来天子的生命,现在贾充成济都感到很遗憾,他们一直自责并因此悲痛不已。

  但是不管怎么样洗白,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死于谁手,只是司马昭权倾朝野,无人敢公开指责司马昭弑君,只能将矛头指向司马昭的走狗贾充。朝中一片声讨,国人皆曰贾充可杀,不少贾充不足以平民愤。贾充是司马昭最得力的走狗,他舍不得杀。为了推卸责任,平息众怒,司马昭让成济承担所有的罪责。当狗腿子真是冤呢,随时都会被主子抛出来当替罪羊。成济知道弑君大逆不道,肯定要身受千刀万剐的恐怖的刑罚,而骗他弑君的贾充反而什么事也没有,还升官进爵。成济至死都不服,他跟他的兄弟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被司马昭派人乱箭射死,以便杀人灭口。于是司马昭再次发动舆论的攻势,大肆宣传成济大逆不道,死不足惜,并逮捕成济家属,宣判结果下来,成济全家及其亲戚全受株连,被灭了三族。成济确实冤啊,但是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他是奴才的奴才呢!

  不够驯良曹髦被弑,司马昭迎立了燕王曹宇的儿子曹奂接曹髦的班。司马昭在曹髦在位的时候没有当成晋公,在曹奂继位后正式受封,并再度自封为“相国”。当然还是少不了上演一二再而三辞让的把戏,少帝曹奂远比曹髦听话,他很配合演出,非要司马昭受封不可,司马昭才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接受。在司马昭受封晋公的一个月以后,魏国大将邓艾突破蜀道的险阻,进兵蜀地,打破绵竹,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殉国,魏军包围成都,后主刘阿斗出城投降。此时三国中实际上魏蜀两国都已经都被灭了。魏国其实是被司马懿所灭,蜀国是被司马昭所灭。

  司马昭以灭蜀之功,令少帝曹奂再进封他为晋王,封地由十郡增加为二十郡。此时司马昭当皇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他没福消受,当了五个月的晋王就一命呜呼了,这道程序还是由他的儿子司马炎走完。曹奂成为曹魏的最后一任皇帝,不久司马炎学曹丕当年受汉禅让,也逼着曹奂禅位给他,改国号为大晋,封废帝曹奂为陈留王,三国最终在司马炎手里统一。

  司马炎其实是个荷花大少,除了享乐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他之所以能完成三国的统一,实在是他的对手跟他相比更差劲。司马炎已经够烂的了,孙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更是烂中之烂。孙皓嗜杀残暴,是个十足的恶棍,在他统治孙吴的最后岁月里,不断上演末日的疯狂。他用令人恐怖的刑法统治吴国,使得在他统治的地区内人人自危,同时人人盼望敌国打过来。可以说孙皓此时人心尽失,所以晋军才势如破竹,江东很快被拿下,不可一世的暴君孙皓只好投降,自此三国归晋。

  那么,司马代魏和三国归晋带来安定与统一了吗?后来历史的发展表明,司马代魏和三国归晋带来的是更大的动乱与分裂!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尽管没有孙皓那样残暴,但是也不过是个花花公子,他名义上是开国之君,其实已经是第三代了,除了享乐也没有什么出息。他所建立的那个晋朝在历史上称西晋,西晋也是个比较短命的王朝,因此三国归晋后的统一也是暂时的,很快又陷入了更大的动乱。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远比三国更乱更黑暗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继而是长期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可见司马代魏和三国归晋带来的不是安定与统一,而是长期的分裂和动乱。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