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雨枫轩!
当前位置:雨枫轩> 原创长篇小说 > 社会|历史 > 三国随想 > 第一卷 > 2、以逸待劳

2、以逸待劳


更新日期:2016-10-11 + 放大字体 | - 减小字体 本书总阅读量:

  刘备东征孙权似乎是被情绪所左右,其实不然,刘备毕竟也是一代枭雄,他不可能被气糊涂。当然,对孙权无耻的背盟行径他是极度愤怒的,尤其是杀了他的人抢了他的地盘,这个仇结的不可谓不深,岂能就这么算了?不跟孙权算账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让人家欺负到这个份上了,作为一方霸主的刘备必须做出强烈的反应,而且不止是愤怒的谴责,动刀动枪是在所难免的。在以往,刘备善于表演作秀,收买人心,可以说他玩这套把戏在三国历史上是玩的炉火纯青的一位,但是刘备能混到今天这一步也不全靠这套,如果仅限于嘴上功夫谁还服气他,以后他这个皇帝还有什么权威可言呢!

  因此孙刘两家的这场战争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刘备打这一仗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但是对后方的安排还是比较妥当的。他将蜀汉集团的王牌将领马超魏延都派去抵御曹魏,以防曹军趁机偷袭,足见在刘备看来曹魏还是最厉害的敌人,毕竟曹魏最强。而对孙权,相对就没有那么重视了;此次东行所带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新提拔上来的。当然也是因为刘备的存货不足,只能开发新的,培养年轻的一代,临阵磨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从一开始,刘备注定就是败多胜少,胜利的天平一直是朝着孙吴一方倾斜的。孙权方面的主帅陆逊似乎也算的是新提拔上来的,但是陆逊其实是老人新面孔,在基层历练过很久,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跟关羽装蒜时陆逊就表现的很老辣,无论是搞阳谋还是搞阴谋,无论是明争还是暗斗,陆逊都是通过了考试的。他当时瞒过了关羽,这次夷陵之战陆逊同样又瞒过了刘备。对于刘备来说,陆逊依旧是陌生的,他并不认为陆逊有多么难对付。刘备关羽这哥俩的自大症好像互相传染了似的,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是对他们的敌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刘备和关羽其实最终都是栽在了陆逊的手上。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陆逊的年纪较之刘备关羽都要小了好多岁。在古代,刘备关羽当时那个年纪已经是进入垂暮之年了,体力智力都已经开始衰退了,而多半又不服老,容易倚老卖老,倚老卖老就会轻敌托大,轻敌是很容易犯常识性的错误。

  而陆逊那时候三十多岁,正当壮年。这个年纪正是从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过渡到成熟稳重,年富力强的中年时代。此外,孙权方面除了主帅陆逊不容小觑外,孙权动员了吴王国几乎所有的王牌将领,如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无不是能征惯战的元老宿将。很明显,作战双方的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从一开始刘备就处在被动的地位上了。虽然在军队的数量上,刘备比孙权略占上风,但是也不会差太多。夷陵之战的结局以刘备的惨败而告终,有很多主观方面的因素,但是说到底还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实际上刘备失败,主要还是刘备的综合实力较之孙权弱。军队的数量对比,孙刘双方基本上可以持平,不过刘备可动员兵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是孙权雄踞江东,三代经营,根基深厚,可动员的兵力要比刘备多。

  其次孙权集团不光主帅是个狠角色,派往前线作战的将领也是久经考验的悍将。而刘备各方面都是处于劣势。首先刘备集团的成功来的太快,而失败来的也太快,一起一落,人心波动很大,内部不稳。匆忙称帝,多事之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关键是刘备方面人才凋落的太快,加之所占的地盘基本上就剩下益州一地了,可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更主要的是刘备劳师远征,积极求战。而孙权方面是主要是防御,陆逊前期一直采取守势,以逸待劳。

  在战争的前期,刘备大军一直采取攻势,陆逊基本上没有做有效的抵抗,而是一路退却。刘备派遣他的部将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加上沙摩柯等五奚蛮兵向吴军发起攻击,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吴境。蜀汉军队又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秭归也很快落入刘备的手里。 初战告捷,刘备认为吴军果然不堪一击。江东鼠辈除了玩鬼蜮伎俩,打仗毕竟不敌他这样久经沙场的老手。但是刘备低估了陆逊,陆逊果然又再跟刘备玩花样。但是刘备似乎忘记了,在战争中诡计往往是决胜的关键,所谓兵不厌诈。

  此次追随刘备东征的偏将军黄权是个有见识的,他预感到胜利来的太快不是好兆头。他也知道孙氏兄弟号称江东猛虎,江东集团也是能人辈出,吴军也不是不堪一击的军队,哪里那么容易就能被击败,这其中必定有诈。所以当蜀军占领秭归之后,刘备想乘胜长驱大进,黄权向刘备进谏。他说我军顺江而下,进攻容易但是撤退就难上加难了,万一是敌人诱敌之计怎么办,我们深入敌境就会陷入进退不得绝境了。钻进口袋,就是瓮中之鳖,任人摆布,陆逊这小子分明就是在给我们下套。但是刘备急于求成,一味冒进。黄权的意思是应该稳打稳扎,知己知彼,不能只管追击敌人,不看脚下敌人布下的拌马桩。他向刘备进谏说,臣请求为陛下打前锋,先做尝试性的攻击,以便探探敌人的真实意图和真实底细,请陛下坐镇后方,伺机而进。

  刘备已经取得初步的胜利了,他认为不趁我军士气最旺的时候,一举踏平吴地,夺回荆州,报仇雪耻更待何时!黄权散播这样长敌人志气灭我军威风的言论,其扰乱军心,动摇国本,不宜再留在军中效命了。于是刘备不仅没有听黄权的正确意见,还给他扣了顶阻挠进军的帽子,夺了黄权的偏将军印,改为镇北将军,不让黄权随大军东征了,打发去江北防御曹魏。

  陆逊一退再退,刘备认为陆逊毕竟是书生,耍小聪明或许侥幸能得逞一时,但是真正的对阵临敌就怂了。其实不光是刘备这样看陆逊,那些本来就不服气陆逊担任总指挥的元老宿将们也很有意见,他们都愤愤不已,觉得主帅畏敌如虎,一味退怯,实在是丢尽东吴集团的脸面。江东将士纷纷要求与刘备决战;吴军跟强大的曹操都不知道打过多少仗了,我们怕过谁来,他刘备比曹操如何?陆逊面对将士们强烈请战的要求,他一概不准。

  孙桓在夷道被刘备部将张南包围,孙桓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他是孙权的侄儿,公族二代,不救谁也不能不救领导的亲戚。孙权的侄子牺牲在战场可不是玩的,以后大家谁也别想混了。但是被围困的孙桓发出一封又一封的求救信,都如石沉大海,就是搬不来陆逊的救兵。吴军将士一再请求出兵救援孙桓,但是陆逊都不为所动。他很了解孙桓,知道孙家子弟都不是一般二代可比,上战场可不是为以后升迁镀金,都是能带兵打仗的。孙桓素来在军中有威望,深得军心,加上夷道城坚粮足,一定能坚守得住,等到打败了刘备,夷道之围不战自解。后来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掉狼狈而退,夷道之围果然不战自解。孙桓趁机反攻,也捡了不少便宜,见到陆逊,他说当时说实在的,你不来救援,我确实对你很不满,现在才知道您调度有方,用兵如神,对您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陆逊只退不战不是胆怯,他是正在跟刘备玩一盘大棋。刘备走这样一步的臭棋显然是要输给陆逊这样国手了,被人牵着鼻子走还不知道。陆逊认为现在还没到出战的时候,他对作战双方的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做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刘备集中优势兵力,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我们先暂时避避敌人的锋芒,敌进我退,先让他们威风一阵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正是要敌人认为我们不堪一击,他们所向无敌,所谓骄兵必败。陆逊说的很有道理,要求决战的孙吴将士辩驳不了,但是多半还是怀疑陆逊是不是真的有办法打退刘备。其实陆逊这招的确是招绝妙好棋,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诱敌深入。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先发制人往往能出其不意的将敌人打败,但是陆逊偏能后发制人,这主要是因为刘备劳师远征,进入圈套,陆逊是以逸待劳,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陆逊退刘备追,刘备追陆逊只管撤,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带,陆逊停止撤军,他选择在这一地段跟刘备决战。此时陆逊由战略撤退转入积极防御。吴蜀两军安营扎寨,对峙于猇亭。但是此时陆逊还是以守为主,刘备屡次挑战,吴军就是不搭理。吴军不战不走,就这么耗着。刘备不知道陆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能解释为这小子胆子小,怕了我了。但是刘备忘记了曹刿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耗久了补给跟不上不说,军队的士气就会随之锐减。陆逊此时仿佛是孙行者,弥勒佛在他掌上写了一个禁字,黄眉妖精着了魔,一路追,终于上当受骗。刘备很不幸的扮演了一回黄眉妖精,陆逊跑,他就只管跟着追。吴军此时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刘备所率领的蜀军已经入了人家口袋里了。

  刘备一再追击,战线拉长不说,所攻下来的那些地方都是根本无法开展军事活动的山地,这样的险峻山地,不要说后勤补给困难,一旦失败很容易陷入进退不得的绝境。陆逊这一步棋就把刘备将的动不了了,所以刘备非败不可!陆逊能赢得夷陵之战,主要是陆逊以逸待劳,还有更主要的是陆逊完全做到了知己知彼,而刘备是一味冒进,让他驾驭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沟里都敢往下开。所以陆逊说,纵观刘备的一生,仗打过不少,但是败多胜少,足见是个不会打仗的。而刘备至死都认为他败的这么惨,受到陆逊这小子的折辱完全都是天意,就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刘备当了两年皇帝就更像古代的那些专制帝王了,刚愎自用,总是以为自己一贯正确,错都在别人身上,实在赖不到别人身上就赖老天爷,反正是不会承认自己犯错。为了面子,让皇上承认错误那是不可能的,当皇帝犯了错就是鸭子的嘴——死硬,绝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