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用宽容感化的效果最好

时间:2014-08-0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王刚 点击:
瞬间抓住人心的66个关键(在线阅读)  > 关键十七:用宽容感化的效果最好

  
  宽容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和品质。虽然宽容不可能人人做得到,但欲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宽容品质。
  
  领导者必须能够宽容,因为他的存在价值和水平是靠调动众多人的行动而实现的,若无宽容精神,便不能做到。
  
  领导者必须能够宽容,因为他所要完成的事业,是靠调动起千千万万大众的行动而实现的,若无宽容精神,便不能做到。
  
  宽容宽容,只有“宽”才能成其“容”;只有“容”,才能显其“宽”。
  
  宽容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一种用人的远见。
  
  丘吉尔曾有一段名言,他说:“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的一生都在奉行着这一句话。
  
  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政府,尽管他们的政见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西斯德国对西欧的入侵,标志着张伯伦的“绥靖政策”的破产。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在英国人民和政界人士的强大压力下,张伯伦政府不得不对德宣战,丘吉尔也终于成了内阁的一员。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遭到了惨败。投票结果表明政府必须辞职。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丘吉尔主持组建政府过程中,丘吉尔坚持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安排张伯伦入阁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张伯伦虽然是推行绥靖政策等的代表人物,而当他意识到他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导地位刁难丘吉尔,而是以反对法西斯战争事业的大局为重,竭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
  
  当然,容人之错还应掌握其它的一些原则,例如:“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的原则;“忘其前愆,取其后效”,“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的原则等等。
  
  古人日:“建大事者,不忌小怨。”是说大凡在事业上欲求进取,以事业为重的领导者,必须“不忌小怨”,容人之隙。
  
  容人之隙可以“化怨为谊”,获取人心。
  
  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并让爱妾许姬为大臣们敬酒。一阵轻风,吹灭了厅堂内的灯烛,黑暗中,有个人拉着许姬的衣袖调情。许姬不从,顺手扯下了他的帽缨,并告诉庄王,要求掌灯后立即下令查出帽子上没有缨的人。庄王哈哈大笑,当即发话:“请众官都把帽缨去掉,以尽情痛饮。”待大家都把帽缨扯下,庄王才下令点灯。这样,究竟谁是行为不轨者,已无法分辨。许姬不理解,庄王说:酒后狂态,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伤国士之心。后来,在吴兵伐楚的战争中,有个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为保卫楚国立了大功。此人名叫唐狡,他就是“先殿上绝缨者”。后人有诗赞道:“暗中牵袂醉情中,玉手如风已绝缨;尽说君王江海量,蓄鱼水忌十分清。”
  
  俗话说:“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领导与部属常在一起,难免矛盾,甚至可能产生怨恨,作为领导者若能容人之隙,不计小怨,则能迅速化解危机;但若记恨在心,伺机报复,则小怨必成大怨,甚至反目为仇,刀枪相见。
  
  容人之隙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念旧恶,度外用人。
  
  度外用人是历代智能之士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
  
  丙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以知大节、识大体著称。又宽厚待人,惩恶扬善。尤其是对下属,从不求全责备。对好的下属,他大力加以表彰;对犯了过失的下属,只要是能原谅、宽容的,他都尽可能地原谅、宽容他们。
  
  丙吉有一个车夫,驾车的技术很好,其它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喝酒。他经常喝得醉醺醺的,出门在外也是这样。
  
  有一次,丙吉出门办事,带了这个车夫驾车。殊不知他这次喝得大醉,车子还在路上,他就呕吐起来,把车上的座席都弄脏了。车夫一见自己弄脏了座席,吓得不知怎么才好。
  
  但丙吉并没有多说他什么,只让他把车上的污迹擦干净,然后又赶车上路。
  
  回到相府,管家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狠狠地训斥了车夫一顿,并向丙吉建议说:“大人,这个车夫实在是不象话,干脆把他赶走算了!”
  
  丙吉摇摇头说:“不要这样做。因为他喝醉酒犯了一点小小的过失就赶走他,你让他到哪里去容身呢?他不过是弄脏了我的座席罢了,算不上什么大罪。还是原谅他吧,我相信他自己会改正的。”
  
  管家这才没有赶走那个车夫。车夫知道是丞相的宽宏大量才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后,内心非常感激,决心报答丞相。从此更尽心尽意地赶车,酒也喝得少多了。
  
  车夫原本是边疆人,熟知边防报急方面的事情。有一次,他在长安街上看到一名驿站的官员疾驰而过,猜想一定是边境上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于是他紧跟着到驿馆里去打听消息,果然得知是匈奴入侵中郡和代郡,那里的郡守派人告急。
  
  车夫立即回相府,把自己探听到的情况向丙吉报告。丙吉知道宣帝马上会召自己进宫商议,便叫来有关方面的属下,向他们了解被入侵地区的官员任职以及防务等方面的详细情况,思考了对策。
  
  不一会儿,汉宣帝果然召见丙吉和御史大夫等人商议救援之事。由于丙吉事先已知道了消息,并且有所准备,所以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很快提出了可行的救援办法。而御史大夫等人却是仓促进宫,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对被入侵地区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一时之间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更不用说切实可行的救援办法了。
  
  两相比较,对照鲜明。汉宣帝赞赏丙吉“忧边思职”,对御史大夫等人却很不满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