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影像与中国(2)

时间:2011-09-29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陈丹青 点击:

    但我要写的还不是这些。    
    我时或愿意给国中画画的新朋旧友看看以上说及的摄影,却殊 少得到识赏与回应,他们随便翻过,继续聊天,那面对摄影的冷漠, 怎么说呢,借从前的上海话,叫作“木肤肤”。据说卡帕、布勒松 的摄影展80年代来过北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也似乎没给 画家同行留下什么记忆或说法。又如北京民国青年方大曾抗战期间 的摄影,也是由台北摄影人阮义忠的发掘引介,这才于90年代出 版,迟至21世纪方始传回北京,前时我在三联书店看到,而也不 见引起我们“艺术界”怎样特别的注意。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 片》系列倒是出之不绝,其旨意是在恢复历史记忆,功德无量,可 是到底未及摄影艺术的人文层面与艺术价值,将大有深意的摄影文 本反而弄得浅了,附一堆深浅不辨的感慨文字,照片倒成了插图似 的,亦且印得粗陋,又给零碎的排版方式切割得失去了摄影作品的 庄严,我每看到,觉得可惜。    
    年来我在学院教书,不愿尽说些色彩素描之类,于是拟“西方 观看传统”为题,将欧洲写实绘画、19世纪摄影、20世纪电影,连 而贯之,分三节聊作讲述,意思是说“摄影”绝不是“照片”那么 简单一回事。我凭什么资格谈论摄影呢,可是动问四座,我们高等 艺术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对摄影史全然无知。谁是布勒松?什么是 摄影的“决定性瞬间”?课中三百多位未来的“视觉艺术家”无人 知晓。各校邀讲,我每一厢情愿呼吁艺术学院与美术馆尽快成立影 像专业与摄影馆,作影像艺术与观看文化的启蒙,而响应者渺渺, 南方一位艺术学生并且可爱地质问我:你喜欢摄影,就要我们也喜欢摄影吗?   
    我无言以对,唯中国画家如今的惯技,是十之有九依赖照片。是的,摄影在我们心目中,至今只是照片而已。   
    我真不知要在这篇稿子里说什么。或者说来话长吧,而长话不能短说。我且谢谢上海《艺术世界》每期介绍当今世界的摄影文化,并附有相当可读的文字。今在纽约邂逅罗塞特摄影集,虽然并不有名,但他的中国影像委实不在昔年卡帕、布勒松之下,回国后赶紧寄过去,承蒙发表。这批照片自会言说,作者的文字更有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不必我来评论,谨遵嘱凑这篇不知所云的杂文。   
    2002年5月20日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