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双11,我们累了,求放过(2)

时间:2018-11-15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小绿桑 点击:
 
如何成功激发“单身狗”的消费需求如何成功激发“单身狗”的消费需求
但是,这种把沉重现实用消费轻盈化的方式,也遮蔽了很多问题。等到这一轮狂欢结束,我们又会陷入到新的焦虑中。
 
原本,消费、大数据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挖掘灵魂深处,现在却帮我们塑造出了一个虚假的自己,然后依靠进一步刺激消费使我们对虚假深信不疑。
 
二、
 
 
双11延长了消费的逻辑线,却占用了我们太多时间。
 
和过去直奔柜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完就走不同的是,网络由于超链接的特点,把消费的逻辑线条大大延长了。
 
哪怕游走在百货商店,我们能看到能选择的东西是有限的,被诱惑的机会也是有限的。
 
但在网络,通过链接、图片的导引,这个诱惑是无限的,人们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从一个诱惑到另一个诱惑。这个诱惑看似是消费者主动上钩的,其实都经过了商家的精心设计,面霜的页面搭配了配套的眼霜,鞋子的页面搭配好了皮包,从直接打折变成送超多赠品,就是因为丰富的赠品能延伸出不同的逻辑线索。
 
如同鲍德里亚所说的:“当你购买一种高档商品的时候,这一商品与其他同档位的商品会形成一个紧密的筑模**望诱惑链,它们是凸状性的‘一串意义’相互暗示以生成对人的欲望的控制和支配。逻辑性地从一个商品走向另一个商品。”
 
就算你不按逻辑线点击,网站拥有的庞大数据库,也会精确地计算出你的喜好,主动把欲望呈现到你面前,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来诱惑着人们的好奇心。
 
即使你是有着充分自主意识,明白自己喜好的消费者,也会陶醉于所面临的诸多选择之中。
 
不知不觉,我们把个体自由简化为消费自由。在消费上越有选择权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越高,也越受到公众的羡慕。随意消费的人要比那些按照预算消费的人受到追捧。
 
但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真实的吗?
 
为了消费自由,我们可能失去了真正的人生自由,因为我们不再敢改变人生轨迹,怕维持不了消费水准。
 
何况,参加双11的人,远没达到消费的自由,因为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疯狂消费的人,本身就是对价格敏感的人。双11的时间表,为我们划出了每天每步该做的规定动作,提高花呗、白条额度,看似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实际也强加我们更多的身心束缚。在那几天,我们不敢出远门,生怕错过什么实惠,时刻掏出计算器,想着如何能买到最低价格。
 
双11就像一个黑洞,稀释掉了我们的心力。哪怕你什么也不买,也奉献了时间和注意力。
 
为了获取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消费的全过程还被人为地拉长了。鲍曼说:“为了提升消费能力,决不能让消费者休息。他们需要不断被置于新的诱惑之下,以便于一直保持激动状态,永不让兴奋萎缩”。
 
消费者从被双11铺天盖地的氛围感染,到被一篇温情公号末尾的广告弄得猝不及防,再被电脑上的弹窗和手机短信反复提醒,加上琢磨复杂的双11玩法,每天特定时段抢券,11号当天零点疯抢,一点支付尾款,都是商家不断操控着人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拉抻、激发人们的欲望而想出的营销方式。同时复杂的购买机制,也考验着消费者购买的决心,通过考验的,对价格敏感对时间成本不敏感的人,才有可能占到便宜。
 
难怪有媒体说:“双十一考验的不再是你的数学能力和智商,而是时间和流量。如果你想在双十一更加愉快地剁手,请提前拿出半个月的时间进入备战,列出一张计划表并定上闹钟。”
 
这种不断地消费刺激,让双11从最初的一天,到两天,到一周、两周、一个月,到全年不停有各种名目的促销,让欲望沸腾。
 
可就像狼来了一样,我们慢慢发现,这是一个谎言,原来经常都在打折。并且现在欲望消失得太快,过长的战线拉长等待过程,消费者会因为欲望延迟满足而失望,还会清醒过来把冲动消费的商品一一退掉。
 
三、
双11最初的诞生,有打破孤独的意思。
 
过去,鲍曼认为:“消费是完全个人、独立且最终,是孤独的活动,完成这一活动要通过抑制诱发,缓和或刺激那种通常是私人的、且不易传染的欲望。没有类似’集体消费’这种事情。”但双11就演变为一种‘全民’性的行为,在这天,我们全部做一件事情——消费,大家相互传递着消费的欲望,在你追我赶的消费竞争中,心甘情愿地进入消费社会营造的意识形态系统里。
 
一个人的消费是有限度的,于是大家开始给家人购买,借此减轻自己的负罪感,清空购物车成为情侣间检验爱意的方式。消费从个体变为集体行为,这还不够,商家要把消费变成一种交际行为。今年双11推出了合伙人计划,创建双11能量PK战队,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拉人点赞,赢过其他战队,就会有能量作为奖励,100能量兑换1块钱。
 
 
为了这几块钱的利益,我们每天要忍受着不断地请求:“来给我们点个赞吧”,朋友圈、微信群、聊天页面都会突然蹦出来点赞邀约,有人组建了群相互点赞,有人在网站贩卖点赞。渐渐,活动变了味道,有人分析:“这本来是一个为了获得利益的游戏,但在广大用户的努力下,已经变成了一场竞技,分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输给对方。”这种操作对于人际关系的有效勾连并无意义,甚至是有负面作用。好的社交营销,是增进人与人的亲密感、对彼此认同感,而不是增添麻烦,以及无效沟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