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一万五千户里的中国(2)

时间:2018-09-1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陈卓 点击:
 
  一些答案从问卷中浮现出来。根据调查,在居民的感受中,贫富差距被认为是最为严重的民生问题,而政府廉政问题与就业问题紧随其后。总体而言,这些问题对于年轻人的影响要高于老年人,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要高于农村居民。
 
  在一个满分为5分的量表中,42.2%的16岁以上人口选择用3分来标示自己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
 
  
 
一个上海女孩一年的教育花费相当于7个甘肃男孩
  当上海的一名访员进入那个让9岁女儿参加舞蹈班的家庭时,一家三口刚吃过晚饭在看电视。得知要了解他们对女儿的教育投入时,夫妻俩拿出一个略显陈旧的本子,上面记着孩子出生以来的所有花费。
 
  孩子如今上小学三年级,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舞蹈,每年寒暑假各90个学时,总共花费3000元;在幼儿园时的学费和伙食费每年要花去4560元;上小学以后每年要交1500元的校服费,还要另外花费2500元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和书包、笔等学习用品和电子产品。当然,学习舞蹈所需的服装必不可少,每年这方面的花费大约为4000元。
 
  那个课外只能在操场上踢球玩耍的甘肃定西男孩,每学期需要交200元的住宿费,伙食费每月150元,一年大概有100元花在买书上,“通常是好几个孩子合伙买一套辅导书,大家轮流看”。总体花销,一年大概是1470元。
 
  “我们以前看教育不平等都是看国家统计数据里的生均成本,那是国家财政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支出,差别不是很大。这是第一次从数据看出不同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发现差别还是很大的。”调查中心副研究员顾佳峰说。
 
  2012年,全国对子女教育投入最高的地方在上海,这里的男孩平均每年获得的经济投入为7102元,女孩则能获得7616元。相比而言,甘肃的情况显得尴尬,在这里,对每个男孩的投入平均为1057元,女孩则为1275元。也就是说,一个上海女孩一年的教育花费相当于7个甘肃男孩。
 
  “家庭投入的不平等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曾经在教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顾佳峰说。
 
  但是,地域的差异并不是造成教育投入差别的唯一因素。在那些父母受教育水平处于高中及以上程度的家庭里,对孩子的全年投入平均是4092元,而若是父母只有小学及以下的受教育水平,那么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则锐减至1458元。
 
  平均而言,读书总能让你更多地赚到钱,但是寒窗苦读之后到底能多赚多少,就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了。根据调查报告,我国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回报率为7.4%——每多读一年书,你的工资将会比原来的水平提高7.4%。从数字来看,女性读书显得更为“划算”,她们的教育回报率比男性高出1.67%。
 
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到家庭消费支出的11%,高于发达国家
  与教育投入同样差别显著的,是不同人群对于看病的态度。2012年,上海有接近60%的被调查者选择去综合性大医院、专科医院就医;在河南和甘肃只有不到1/5的被调查者会选择这样的医院,其余大多数都在诊所或者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农民中只有两成的人选择去医院就医,而城镇人口中这一比例达到55.73%。
 
  总体而言,2012年全国平均每人花在医疗保健上的钱是1187元。这一项支出占到家庭消费支出的11%,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当需要住院治疗时,平均每个人要支付9092元,其中个人负担67.1%,也就是6100元。这一数额相当于2012年全国家庭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大额度的自费住院很可能会造成家庭经济贫困。”北大的报告指出。
 
留守儿童调查
  当然,关于收入和财产的笔触无法独自勾勒出中国的样貌。有些学者将目光投向了画像上的其他线条。
 
  比如留守儿童。调查问卷不仅记录下16岁以下儿童的居住情况,还要求10到16岁的儿童自我评价身体健康情况,并回答20道问题,以测量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经常说留守儿童自卑、性格软弱、人格受损,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主要做人口学研究的调查中心副主任任强说。
 
  当他把在当地随父母居住的儿童、随父母迁移的儿童,以及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情况放在一起后,发现“无论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父母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还是随父母迁移到打工地,儿童的情感健康都没有受到显著损害”。
 
  任强解释,这可能是因为那些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儿童,并不是因为家庭破裂,“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让他们将来生活得更好,所以他们不容易受到歧视”。
 
  “如果没有经过调查,只看到中国有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就去想象他们在没有父爱母爱的情况下怎么办,很容易把事实夸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