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宋代演戏,尺度有点大(2)

时间:2018-04-24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吴钩 点击:
南宋末,四川优伶胆识名闻天下,表演的滑稽戏特别辛辣,“有袁三者,名尤著”。一日,袁三与其他三名优伶演杂剧,一人自称好酒,一人自称好色,一人自称好财,一人自称好气,酒色财气,各有所好。四人“各夸张其好尚之乐,而余者互讥笑之”。袁三扮演的角色好财,他自谓“吾所好者,财也”,然后“极言财之美利,众亦讥诮不已”。最后,袁三以手指着自己说:“任你讥笑,其如袁丈好此何!”袁三看似是自嘲,实则是在讽刺台下坐着的一名四川官员,此公亦姓袁,爱财如命,“颇乏廉声”。
 
这几个例子显示,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宰相,还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不管是文学词臣,还是台谏官,只要有可讽刺之处,宋朝杂剧伶人都敢拿来开涮。
 
戏曲史研究大家任中敏先生曾将散见于文献史料的历代(自先秦至近代五四运动前)伶人语录(含谏语、谀语、常语三类)辑录成册,名《优语集》。我将《优语集》收录的宋代伶人谏语整理了一下,又补充数条任中敏先生遗漏的语录(列表附后),然后便发现,宋朝的优谏之多,可谓为历朝之冠。
 
宋朝优伶调侃或嘲讽的对象,既有胥吏、太守、提举官、转运使等中下层高员,又有都水监长官、三司、殿帅、御史、宰相等高官;既有太学生、词臣、科举考官、理学家、退休名臣等权力较小的官员,又有宦官、女宠等皇帝身边幸臣,甚至有皇子、皇帝本人。
 
宋朝杂剧优伶真可谓“艺胆包天”。
 
“台官不如伶官”
 
在“艺胆包天”的宋朝伶人中,以活跃于神宗朝至徽宗朝前期的丁仙现最为出名。因丁仙现为“教坊使”,时人又尊称他为“丁使”,不过丁仙现之名能入史笔,却不是因为他当了教坊使,而是因为他敢于谏政。
 
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宋神宗“一切委听,号令骤出”。但新法骤然施行,“于人情适有所离合”,因而受到阻挠,“故臣名士往往力陈其不可”。可是王安石一意孤行,凡是反对他的大臣,“多被黜降”,后来,廷臣便沉默不语。“当是时,以君相之威权而不能有所帖服者,独一教坊使丁仙现耳”。王安石每行一新法,都要设宴庆祝,而宴会中又会表演杂剧,丁仙现便借着演戏之机,“于戏场中乃更作为嘲诨,肆其诮难,辄为人笑传”。
 
河南温县宋墓杂剧雕砖。河南温县宋墓杂剧雕砖。
几次三番被丁仙现当众嘲弄,王安石“不堪,然无如何也”。最后还是忍无可忍,“遂发怒,必欲斩之”,但他未能得逞,因为神宗皇帝得悉王安石起了杀心,预先将“丁仙现匿诸王邸”。坊间遂有“台官不如伶官”之谚,台谏官抗议王安石,多受黜降、放外,而丁仙现讽刺王安石,王氏却拿他没办法。
 
丁仙现究竟怎么嘲讽王安石,因文献佚失,已不得而知。不过,宋人笔记中有一则讲述丁仙现作剧讥诮侯叔献兴水利的记载,可作为参照。侯叔献,都水监长官,是执行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得力干将,曾大兴水利工程,引汴水入蔡河,虽使航运畅通,但工程劳师动众,百姓深受其苦。
 
熙宁九年(1076),神宗生日,教坊照例要进演“献香杂剧”。丁仙现先饰演一道士,自称“善出神”,能神游天外。问他看见了什么。答:“近曾出神至大罗,见玉皇殿上有一人披金紫,孰视之,乃本朝韩侍郎也,手捧一物。窃问旁立者。云:‘韩侍中献国家金枝玉叶万世不绝图。’”他又饰演一僧人,自称“善入定”,亦能神游天地。问他又看到什么。答:“近入定到地狱,见阎罗殿侧,有一人衣绯垂鱼。细视之,乃判都水监侯工部也,手中亦擎一物。窃问左右。云:‘为奈何水浅献图,欲别开河道耳。’”
 
侯工部,即侯叔献。丁仙现讽刺他“兴水利以图恩赏”。时侯叔献刚刚去世未久,丁仙现又暗讽他恶有恶报,死后下了地狱。想来丁教坊使对王安石的嘲讽,也不会嘴下留情。
 
王安石其实也不必太恼怒,因为被杂剧伶人拿来开涮的宋朝宰相,绝不止王安石一个。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等大权相,都不仅一次遭受优伶的语言鞭挞。
 
崇宁二年(1103),一日内廷举行宴会,席间表演滑稽戏,伶人扮演市井间的小贩,在街边卖浆,一文钱一杯。一“顾客”来买浆,喝了一杯,掏出一枚“当十钱”,要“小贩”找零。“小贩”说:“方出市,未有钱,可更饮浆。”顾客连饮五六杯浆,肚子胀鼓鼓,说:“幸亏是‘当十钱’,要是相公做‘当百钱’,那可如何是好?”伶人讽刺的是宰相蔡京,因蔡氏发行“当十钱”,一枚大钱的面值等于10枚小平钱,民间遂大肆偷铸大钱,导致币制大乱,百姓行用不便。
 
绍兴十五年(1145)春,科举开考前,临安伶人作场演杂剧,扮演一群应考的士子在讨论:今年的主考官是哪一位。众人说,“某尚书、某侍郎当主文柄”;一“长者”说:“非也非也。今年必差彭越主考。”有人问:“彭越是何人?朝廷之上,不闻有此官员。”“长者”说:“彭越乃汉朝功臣,梁王也。”众人说:“彼是古人,死已千年,如何来得?”“长者”说:“上次考试,是汉朝楚王韩信主考,所以我知道今年主考者为梁王彭越。”众人“嗤其妄”:“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长者”笑了,说:“若不是韩信,如何取得他三秦!”听到这里,“四座不敢领略,一哄而出”。
 
伶人此番嘲讽的正是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原来,上一次开科考试,秦桧之子秦熺、侄儿秦昌时、秦昌龄三人,俱榜上有名,“公议籍籍,而无敢辄语”。伶人却是胆大,故意拿“韩信取三秦”比附“科举取三秦”,讥讽秦相爷将科举录取名额当成了自家私囊。秦桧受伶人嘲讽,却“不敢明行谴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