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我投降:我们都是社交媒体的俘虏(3)

时间:2017-12-28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刘柠 点击:
 
已毋庸讳言,SNS——尤其微信、脸书和Instagram,是自恋利器。“Selfie”(自拍)作为2013年度热词,已进入新版《牛津英语辞典》,21世纪最牛逼的创意产品不是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而是自拍杆。随便在任何时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小资们暴晒的自拍简直堪以“碰鼻子碰眼”来形容。而各种SNS,特别是微信的“九宫格”则强化了表现效果,使其更加无敌:无论是晒美食、晒旅行,还是日常生活记录,美颜自拍照必置于画面中央,一律是微信定制版的表情和笑容,剪刀手不能少……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心理,毫不足怪。但被称为“自恋者”的,是那些自恋程度较高的人。如按性别划分的话,女多于男。讲真,每当我看到朋友圈上那些被九宫格效果强化的美女照,在审美独乐之余,内心都会泛起深深的同情:尽管在文化上,我们已从传统过渡到后现代,但社会对女性的时尚规训,不仅始终未变,甚至越发残酷——从“民国范儿”到“改开”,职业女性充其量也就是化个淡妆,手包里放一只小镜子而已,甚至素面朝天,在帝都这种混不论的地方全然不会被歧视。可在web2.0的社交媒体时代,女性却不得不在浓妆自拍照的基础上,用美图秀秀等软件精心PS过的剪刀手美颜照post到微信九宫格上,其“亚历山大”,可想而知。从“女为悦己者容”到“女为大众美容”,女性解放之路长矣!
 
在上文提到的《自恋时代》,初版于近十年前。彼时,即使在美国,社交媒体也远未如今天这般无远弗届。但正如书的副标题“现代人,你为何这么爱自己”所表达的那样,作者对“SNS世代”的文化性格,有相当精准的把握:“我们称其为“自恋者”——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外貌、智力水平和创造力方面都比其他人优秀。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客观角度衡量,自恋者就像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自恋者却认为自己本质上要比其他人优秀——他们是特别的、优秀的、独一无二的。”不仅是集体文化人格,对“自恋者”现象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
 
在情感方面,自恋者与人相处时表现冷漠,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爱。这是自恋者同单纯自尊心较强的人的主要区别:自尊心较强但并不自恋的人,重视人际关系,而自恋者则不重视。结果便是造就了一个极为不平衡的自己——浮夸、膨胀的自我形象,并且缺少同他人的深层联系。
 
于是,满足于SNS上由点赞、emoji和动漫表情构成的“浅接触”,他(她)们其实在内心里把自己裹得很紧,不大会“逾矩”。即使是SNS“中毒者”,也难越雷池一步。哪怕偶尔约炮,也是打完即撤,绝难发生爱情的深度粘连。所以,那种轰轰烈烈、不计代价的爱情,基本上只属于SNS线下的,靠联床夜话和通宵喝酒酿造的文化性格及其宿主,只会自拍和点赞的自恋小清新们怕是无缘的。
 
有必要澄清并强调的一点是,对自恋者来说,姿容(Face)只是道具之一,但并非全部。除了脸以外,可秀的还有很多,诸如美腿、手足、发型、衣装、包包,等等。其实,有时连三观和正义感,也是被用来秀的。笔者自己,就特别害怕微信上那些徒有无比正确的三观,却毫无常识感和逻辑的帖子——真的是看伤了。我宁愿与那些哪怕三观有些问题,但却更真实、更有趣的ID互动。其实在我看来,那些只会秀姿容的自恋者,是不合格的自恋者。一名牛逼的有品的自恋者,当懂得如何在秀姿容的同时,适度地秀知识、秀三观、秀正义。只不过,后者不过是佐餐,而前者才是主菜罢了。
 
其实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自恋,毋宁说是刻奇(Kitsch),其历史几乎与自恋文化一样,也是源远流长。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描写过一群来自西方文艺界的明星志愿者,包括西德歌手、好莱坞演员、法国语言学教授和名摄影家等。他们随联合国医师团,去完成一次人道主义支援的任务。在开赴前线的途中,他们打着旗子,争先恐后,像探险家似的,勇闯泰柬边境的地雷阵。出于对共同的危险的担忧,语言学教授试图阻止冲在最前面的好莱坞女明星:“这是一支医生的队伍,来给那些垂危的柬埔寨人治病,不是为电影明星捧场的惊险表演!”女明星挣脱了教授的手,正色道:
 
你到底要干什么?我参加过一百次这样的游行了,没有明星,你们哪里也去不了!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道义的责任!
 
语言学教授用纯正的法语喷了句“Merde(放屁)!”明星听明白了,放声大哭起来。
 
“请别动!”一位摄像师大叫,在她脚边跪倒。女演员对着他的镜头留下一个长长的回望,泪珠从脸上滚下来。
 
可以设想,摄影家的菲林最后变成了《TIME》或《LIFE》等著名周刊的封面,动人的好莱坞明星的眼泪被解读成种种高大上的“所指”,赚足了中产读者的同情和钞票,正如今天的网红,成片地收割点赞和流量。但是,表演正义与正义的表演,即使再逼真,再动人,与正义何干?
 
昆德拉创作的年代,还没有互联网,遑论SNS。但所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儿,自恋也好,刻奇也好,媚俗也好,凡此种种,其实都是“传统文化”。不同的是,在世界被web2.0彻底荡“平”之后,今天的自恋者们拥有了一个“巨无霸”的功放罢了。——功放的名字,叫“微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