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什么才是真“佛系”

时间:2017-12-27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成庆 点击:
什么才是真“佛系”

作为一位研究佛教史的老师,当然会被天经地义地归为“佛系”一族。而且在很多人看来,“佛系”必须具备一些显著的外相特征,就有同学曾告诉我,曾经选修我的通识课时,头脑里浮现出来的要么是一位光头的出家僧人,要么就是一位手持佛珠,身着中式长衫的胡须男来上课,结果等到开课时,却发觉老师的形象与“佛系”基本不靠边,难免有一些失望。
 
不过,最近热遍网络的“佛系”,主要指的是”精神佛系“一族,他们厌倦职场与生活的竞争与那种鸡血式的奋斗,凡事只愿微微一笑,不争不抢,不好输赢。这种“淡然”气质一出,不仅家长紧张,连官方也严肃以待,拼命区分今天的“佛系”与“丧系”,认为拈花一笑的“佛系”还是自我的放松与调整,而“丧系”则失去人生奋斗的动力,不过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这张因“佛系”走红而广为流传的图片,实际是韩剧《请回答1988》剧照这张因“佛系”走红而广为流传的图片,实际是韩剧《请回答1988》剧照
不管如何区分,“佛系”一词在今天的社会舆论中,已经自带“丧文化”的气质,却是无可争议的现象了。那“佛系”究竟指的是什么?
 
先说一下我转入所谓“佛系”的过程吧。多年前,我曾当过国营部门的电信工程师,也干过财经报纸的编辑,人生前景称不上光明,基本上每日公交车上麻木奔波,写字楼里辛苦码字,周围的同事关心的是加薪和跳槽,偶得空闲,寻一家咖啡馆小坐半日,这样的生活方式很主流,很小资,没人会认为你的人生道路有问题。
 
但是人生难免有生老病死以及种种的不如意,我们的努力也自有遇到瓶颈之日,这个时候难免会思考这短促的生命究竟有何意义,但周围的人大多觉得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欲望中生存,欲望中毁灭,仿佛是我们的宿命。
 
曾听上一辈的知识分子自省道,他们是“喝着狼奶长大的一代人”,背后说的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斗争哲学的思维延续至今。当年那种敢为天下先的阶级斗争意识与物质短缺记忆,后来竟然无缝对接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所以,凡事都要争抢,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了自己的欲望,房子、车子乃至位子,对了,连坐个公交和地铁,都会在车门前如跑百米般地去抢座。
 
如果从精神史的谱系来看,那一代人受到的教育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后来理想破碎,则一转而为欲望的解放,中间不过是一纸之隔,其中贯通的其实是人与人、自然以及世界的“斗争征服哲学”。君不见,昔日理想主义一代人,后来面目其实大多也全非。大学校园里,为了课题项目以及各种资源而孜孜以求的,上一辈所表现的“渴望”并不必今天的年轻人要少几分。
 
可是,社会的主流常常批评后来的年轻人,认为他们太“物质主义”,一切朝钱看。而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很微妙,父母个个都是虎爸虎妈,对子女前途操碎心。年轻人却常说,这么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只不过是为了所谓的物质幸福生活,内心却苦不堪言,值得吗?
 
欲望当然有一万张可爱的脸,但是却并非人人都天生喜欢那粗浅的满足,更何况今天的年轻人,生长于消费主义时代,当年我们闻所未闻的事物,对于他们哪一件不是稀松平常?光靠这些浅表的身心欲望,已经很难让他们恒久地努力。
 
因此,今天其实进入“欲望”的转型时代。父母辈眼中的“欲望”,是实实在在的食物,是子孙绕膝的满足,是身居高位的颐指气使,乃至贪赃枉法,据说也是要在家中堆积起如山的钞票,每日摩挲。但是永恒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何况这些“欲望”的价值,本来就因时代而会改换位置排序。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吃喝玩乐,本就是平常事,身心肉欲的极大满足之后,反倒会对粗浅的欲望产生厌倦,这种因为身心欲望满足的失落,反而让他们找不到生命的实在感和踏实感,这才是今日“佛系”产生的精神根源。
 
而父母辈眼中的理想生活,仍然是生活饱暖与家庭延续,但是这样的生活目标早就无法让新世代的年轻人感到满意,“丧系”乃至“佛系”现象的产生,不过是一个时代精神的转折点而已。
 
如果这么看的话,当年我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而在无意中的“佛系”转型,不过走的稍微快了几步而已。不过当我开始对佛学产生兴趣之后,亲人、师友常常会拐弯抹角地提出“善意”的劝告:“不要太过沉溺,还是要积极面对人生啊!”仔细揣摩这句话,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假设:怎能舍弃大好的物欲,遁入“空门”,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甚至还会调侃道,千万可别走上当年李叔同的那条道路!
 
关于当年李叔同的出家,坊间流传的重要片段就是他在西湖边告别日籍妻子的场景,多数人认同李叔同,却对弘一大师心存疑虑,在他们看来,西湖边的那场告别是“无情”,是“绝情”,间或称誉一二,也只不过是碍于李叔同昔日在俗世艺文界的赫赫名声,至于弘一因何而伟大,少有人知晓,也少有人愿意去探究。
 
弘一大师弘一大师
那时的我,正自顾沉醉于佛学智慧之中,无暇理会这类关怀,但你仍然会感觉到周围那种“哀其不争”的眼光。这其实是普遍现象,就曾有学生告诉我,每当他们在寝室阅读《佛学入门》教材时,便有室友过来安慰:你哪里想不开了?
 
红尘滚滚,一起摸爬滚打,你侬我侬,彼此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如果你要唱一首“佛系”的歌,听听而已或可怡情,但切不可假戏真做,因为这意味着试图远离彼此同流的人生道路,风险往往不是因为前途莫测,而是来自于红尘同胞们的怀疑眼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