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时间:2017-07-06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唐辛子 点击:
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日本是适合孩子生活的国家。许多人读完文章之后,都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疑问:“既然日本这么适合孩子生活,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
 
是啊,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这句话,简直问出了日本政府的心声:政府建设公共福祉,提高育儿补贴,甚至还规定爸爸们的育儿假期,呼吁男人回归家庭做家务。政府都这么努力了,你们怎么还不生?怎么还不生?怎么还不生嘛!
 
面对这样的疑问,不想生孩子的日本人,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二个字:“面倒。”
 
“面倒”,是指“麻烦、费事、棘手”的意思。
 
“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许多中国人都早已知道了。因为在介绍日本的公共秩序为什么那么好时,这句话通常作为一个重要依据被反复引用。其实,这句话背后还有另一句话。那就是:“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以我个人在日本多年的生活经验而言,可以很确信地说:一个遵守“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信条的日本人,通常也是很不喜欢给自己添麻烦的。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给自己添麻烦”,把这两句话加起来,才是一个怕麻烦的日本人完整的生活信条。
 
而生孩子,就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既给自己添麻烦,还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只好不生。这样,什么麻烦也木有了。
 
 
不过,上面这样的回答有点粗暴,显然无法令人满意。所以,下面还是详细谈谈个人浅见罢。
 
首先,源于高学历化社会。
 
日本是个高学历化国家。只要经济负担得起,不管会不会读书,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有一句很夸张的话,是这样说的:“日本已经到了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上大学的时代。”当然,这样的高学历化社会,很有点鱼目混珠的味道,但也意味着二件很现实的事:第一是教育费用的增加;第二是步入社会开始自立的年龄被推迟。这样的现实带来的结果,就是日本人的晚婚化。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12月提供过一个从1950—2015年日本人婚姻率的数据:现代日本人初婚的平均年龄,男性为31.1岁,女性为29.4岁。女性生产第一孩的平均年龄为30.6岁。换言之,不少日本女性都在面对年过三十生孩子的现实。年龄越大,产子的风险也越大,出于对母子健康的种种顾虑,理所当然会选择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
 
孩子出生,为人父母,精神上是一种愉悦,现实中则意味着种种必须支出的费用。例如2014年文部科学省公布的“儿童学习费用调查”数据: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间,如果全部让孩子上私立,共计需要1770万日元;全部公立则需要523万日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大学学费、私塾费以及其他特长兴趣教育费用。而日本国税局公布的日本人的平均年收,近几年都在400万—420万日元之间徘徊。因此,尽管日本政府为每一位出生的孩子提供42万日元的一次性补贴,并提供儿童补贴与免费医疗等各种福利,但如果夫妻双方对于经济来源感觉不安,或是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也会理所当然选择不生孩子或少生孩子。
 
其次,是战后教育带来的价值观转变。
 
日本战前教育的“政治正确”,是以国家道德之本为教育之本的国家主义;战后日本教育的“政治正确”,则强调民主自由,主张个性主义,以及对于多元价值观的尊重。日本著名学者堺屋太一曾对接受战后教育长大的日本人予以如下评价:
 
“他们不崇拜天皇,也不信奉旧式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崇拜的是脱离家长制的个性主义,信奉的是安全即正义、暴力是绝对的恶、勇气与果敢是一种过去式、胆怯被称赞为‘谨慎’、温柔则演变为男人的美德。”
 
在这样的教育中长大的日本人,以“国家”为前提的全体主义思维被彻底弱化,而以“个”为本的个性主义则实现了肥大化。换言之,与“国家”相比,人们普遍更在意“个体”的自由与尊严。年轻人普遍缺乏国家忧患意识,不会因为日本这个国家正在少子化,就忧政府之忧而忧,为了国家努力生孩子。
 
两年前日本最帅男神福山雅治结婚,日本的官房长官菅义伟当时正在富士电视台做节目,听到这个消息,就顺口说了一句:“太好了!趁结婚的机会多生孩子,以这种方式为国家做贡献我觉得挺好的。”结果这句话被作为一句典型的“政治不正确”发言,在日文网络被四处扩散广而告之,引来从媒体到网民的阵阵群殴。甚至还有网民征集了万人签名,要求菅义伟公开谢罪。闹得连内阁府的官僚同仁们也皱起眉头说:“这个菅义伟,怎么这次说话这么不谨慎呢!”
 
 
再者,则源于现代日本多元化的价值观。
 
曾经,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时候,幸福家庭的理想模式是:早出晚归勤奋工作的丈夫、贤惠体贴持家育儿的妻子,以及一男一女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他们应该居住在一套带院子的日式小楼里,庭院整洁,鲜花朵朵,早晚有饭菜飘香,黄昏有琴声叮当。周末假日一至,乘上私家车全家出行……多么美好的现代家庭!
 
但曾几何时,这种单一的幸福价值观被打破了。一对恩爱夫妻,即使相亲相爱但也许会并不想要孩子,而只想与自己的爱猫或爱犬生活在一起:谁规定家里必须有孩子的笑声才是幸福呢?听到猫咪的叫声,看到小狗满地打滚,就浑身上下幸福感四溢难道不可以?幸福,并不非得是有儿有女的传统式大和谐。只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可以是幸福,只拥有一个人独处的放肆,也可以是幸福。当幸福生活的价值观被不同的个体,按各自不同的意愿进行新的解释并付诸于实施时,曾经覆盖整个社会的那种全体主义幸福价值观也就随之碎片化——因此,现代日本人通常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不幸福”,因为“幸福”成为了一种非常碎片非常私有的东西,人们再也看不到曾经有过的那个单一而庞大的幸福模式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