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原创文学网 - 纯净的绿色文学家园 !
雨枫轩

《中国孩子》: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贵实践

时间:2013-06-01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摩罗 点击:

  电视连续剧《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是一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教育节目。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势头日益明显的当下,这套节目的出现,无疑强化了一种信息:当今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为孩子寻找新的教学资源。《学堂故事》就体现了当下社会寻找新的教学资源的努力,也代表了当下社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救世良方的倾向。

  没有哪位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可是关心的方法千差万别,关心的角度也受到文化眼光和时代风气的严重局限。人们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倾注了大量精力,诸如奶粉要吃进口产品,玩具要绿色无毒,幼儿园要上双语班,还要从3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奥数……等等。这些关注当然完全是必要的。但是仅有这些显然不够。

 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家长们关注的相对少些,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该怎样关注和关心,因为家长也难于找到相应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来引导孩子的精神发展。

  就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直被呵护,被安排,不是仅仅练就各项竞争性技能就够了。他们的精神成长乃是更加需要着力关注的,他们的人格发展乃是更需要着力引导的。

 恰好是在引导孩子精神发展方面,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做的不够好。比如,一个人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看待人类社会和宇宙洪荒,如何理解个体生命与宇宙整体生命的关系,个体生命如何在宇宙大生命中展开、如何借助现实社会的平台得以展现,如何建立个人的信仰体系,如何承担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等等。

 目前的基础教育,在这方面关注显然不够。首先因为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思想文化资源,作为这种教育的依托。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一座丰富的金矿,我们的先民极其关心这些精神命题,始终将孩子的精神发展,作为教育关注的重点。我们如果能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一座宝贵的金矿,并能找到发掘和提炼金矿的方法,我们的国民教育将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学堂故事》不但明确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一座金矿,而且找到了自己的开掘、提炼方法。它将故事的时代背景放在民国时期,而故事的载体则是一个学堂,这无疑让孩子对不同时代孩子的生活产生好奇。在处理手法上,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美德,用现代语言和喜剧艺术形式进行包装,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须知》、《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弟子规》,《论语》、《易经》、《孟子》、《老子》、《庄子》等传世经典,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粹,把深刻的道理演绎成身边的故事,让人感觉亲近,在娱乐中就把知识学到了,把做人的原则学到了。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譬如“徐行不必车马”的坦然知足,让孩子学会不去过度消费和延迟满足,“顺其自然”的幽默叙事方式,让孩子懂得有些事情不必苛求,“邪事不语”给孩子们分析怪力乱神根本不存在,而科学才是治好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最好武器。每一集都有一个较为集中的主题,都能让家长和孩子得到启发,在精神引导和人格铸造方面,这部节目无疑是较为成功的。

 诚然,这样一部儿童剧,对于成人来说太过简单,所有的道理似乎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作为一名家长,想必你会和我一样会心微笑,孩子的世界里还真是需要这样一位“大智先生”,他博学温和,不爱说教,喜欢做游戏,每件事都是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去解决,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懂得更多的小知识和大道理。

 现在给孩子看的电视剧很多,从国外各种“宝宝”系列,到国内参差不齐的各种动物篇,从情节夸张的动画片,到制作粗糙的魔幻儿童剧,剧情雷同不说,很多内容甚至完全超过了儿童的理解能力,近期不是就有小孩模仿动画片情节而导致烧伤的例子吗?为了迎合市场完全不顾孩子的安危,暴力画面和暴力语言比比皆是,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就是,这些出品方完全没有节操。

  相比之下,这部《中国孩子》让人感到欣慰,它贴近孩子的思维,贴近孩子的趣味和接受方式。它注重的是孩子的根性发展,而不是限于竞争性技能。它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濡润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热门文章